提醒:高血压患者夏季这四件事不要做,远离心梗和脑梗

2024-05-09 22:31:4803:16 386
所属专辑:药师方健谈健康
声音简介

夏季来临,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影响颇大,高血压患者在夏季尤其需要格外注意,避免一些危险的行为,远离心梗和脑梗。

1.不要自行停用降压药

很多高血压患者在这个时候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一些人可能会误以为血压下降了就可以停止药物治疗,但实际上这是非常危险的做法,很可能带来严重不良后果。

首先,血压下降并不意味着高血压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夏季气温高,人体血管会扩张,导致血压下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已经好转,只有通过持续的药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其次,停药可能会导致血压反弹。如果高血压患者在夏季血压下降时停止药物治疗,一旦气温回升或者情绪波动等因素导致血压再次升高,可能会出现血压急剧升高的情况,甚至引发心梗或脑梗等心脑血管事件,危及生命。

对于夏季出现血压下降幅度过大的患者朋友,可以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减量,切勿自行停药。

2.避免晨起剧烈运动

我国大部分地区夏季早晨天亮的时间比较早,很多高血压朋友会早起锻炼,但特别提醒一点,高血压早晨尽量避免剧烈运动!

这是因为人体血压的高峰通常出现在早晨起床后的几个小时内,这段时间被称为“晨间高峰”。在这个时间段,人体的生物钟和交感神经系统会导致血压升高,这也是为什么高血压患者不宜在早晨剧烈运动的原因之一。最好在血压高峰期过后再进行剧烈运动,以避免对心血管系统造成过大的负担。

3.避免过度饮酒

夏季天气炎热,很多高血压朋友喜欢喝啤酒解暑,但需要知道,酒精和降压药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同时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过度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损伤心脏,诱发心梗或脑梗发生,因此高血压患者朋友切记不能只图一时爽快而放开了喝酒。

4.避免情绪激动

高温天气下人们容易情绪波动,而对于高血压朋友来说,情绪激动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血压升高,加重高血压症状,有些甚至诱发心梗或脑梗发生。

因此,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避免情绪波动,自我减压,保持心情愉快,避免过度激动,有助于控制血压,保护心血管健康。

总之,高血压患者在夏季需要格外注意,避免上述四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健康,远离血压波动和心梗以及脑梗的并发症。通过合理的饮食、运动、作息等生活方式,高血压患者可以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长久拥抱健康。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高血压

健康健康健康健康健...

by:侯云兵000学习者

高血压

在今天的生活水平极大的提高后,我们的食物不再那么匮乏,丰富的食物带来了足够的能量。同时饮食的不均衡也带来了很多的问题。高血压只是其中的一种,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很...

by:营养科曹主任

高血压课程

《青说健康》致力于传递最实用的健康养生知识。通过三十多年的食疗养生研究,对家人,朋友及听众的健康指导,得到食疗养生的实例经验,很高兴在喜马拉雅平台分享给大家。

by:青说健康

高血压的保健与饮食 高血压的原因与保健

高血压,寻其原因,究其根源,方向正确,方案完整,都有完全康复的机会。幸福生活健康教育学堂主播,旨在分享前沿的健康知识。幸福生活健康教育学堂主播,借助世界前沿医...

by:幸福生活健康教育学堂

向高血压说不:防治高血压看这本就够了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它对人体的影响不仅表现为血压升高、头晕、头痛,记忆力减退等,更让人担...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食养高血压|高血压如何不吃药真正康复

本专辑以高血压专业的医学知识,结合丰富的临床和生活经验,解读疾病机理,收罗各家观点,用科学、合理的方案祛除疾病、守护健康。分享中国的传统养生学。分享嘉宾(三焱老...

by:木林空间

高血压大百科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是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我国尤为突出,其并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三高”特点,即“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

by:旮东

《高血压怎么吃》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幸福快乐的基础。让我们一起来了解“降压密码”,“吃”掉高血压,吃出好身体!

by:斌斌娃子

高血压早知早治200问

高血压热议话题一问一答,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本书采用问答形式,对高血压患者最关切的200个常见问题进行解答,对高血压的诊断、治疗、饮食、运动、用药等进行了详...

by: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声音主播

158337043

简介:三甲医院主任药师,神经内科临床药师;2006年获中山大学药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位;任广东省药理学会合理用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药学会科普委员会委员。2020年获得中国医师协会“感谢状”表彰;广东省药学会药学科普创作“优秀奖”;于《家庭医生》、《家庭医药》、《医食参考》等杂志发表数十篇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