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手稿

2024-05-12 20:00:2405:57 37
声音简介

《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它作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面介绍的这件国宝,就是司马光在编写《资治通鉴》的时候留下的一份珍贵手稿。

司马光,字公实、君实,号迂夫,晚号迂叟,陕州夏县人。他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曾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大师、温国公,谥文正。司马光为人谦恭、刚正,堪称儒学教化的典范,历来被世人所景仰。

《资治通鉴》是由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中国第一部官修编年体通史,也是“正史” 的主要代表作。这部书是司马光与他的助手刘攽、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而成的一部规模空前的巨著。全书主要记载了自战国时期一直到五代期间共 1362 年的史实。

在这部著作中,司马光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教训,以供统治者参考借鉴。书名的含义为: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他希望统治者能够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以此来加强对国家、人民的统治。

《资治通鉴》也称 《通鉴》,全书共计294 卷,约有300 多万字,另有《目录》《考异》等著录各30卷。本书以时间为;以事件为。秉承“纲举则目张,时索则事叙”的目的,记录了自前 403年一直到 959年,共1362年的历史。所述范围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期间,对所有的史实资料进行了严格地考证、筛选,使其记录内容更为翔实可信,也因此被后世史学家推崇为史学领域的典范。《资治通鉴》与西汉司马迁所编撰的《史记》,并称为史学双壁,具有重要的史学研究价值。

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曾赞誉 《通鉴》为:天地间必不可少的书,众学者不可不读的书。除此以外,中国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也曾评价道:司马温公的 《通鉴》,亦天地之大文。其结构的宏伟,取材的丰赡,使这些后来想著通史的人,不能不以其为蓝本。由此可见,司马光所编撰的《贺治通鉴》对后世有着怎样深远的影响。

由国家博物馆所珍藏的《资治通鉴》手稿,正是司马光在编写史实巨著《资治通鉴》时,亲笔书写的一份珍贵手稿。

《资治通鉴》的最初名字为《通志》,其内容仅有八卷。宋英宗时期,曾置秘阁,命其重新进行编辑。直到元丰七年,也就是1084年,他才完成此次的编纂工作,宋神宗赵顼为其取名为《资治通鉴》。此幅手稿文本,如不是《通志》的草稿,即当是《通鉴》的初稿。

这份手稿全长为 130厘米,宽为33.8厘米,共书写二十九行四百六十余字。卷轴外侧为清乾隆年间所题写的几个小字:“司马光通鉴稿内府鉴定真迹。”手稿内容自东晋元帝永昌元年正月王敦将作乱时起,直至同年十二月慕容廆遣子皝入令支而截止。每段史事只写了开端处的一二字或是四五字,以下皆以云云两字概括。

《资治通鉴》手稿的整篇文字,字迹工整,字体隽永,虽仅有数百字,却全部出自司马光之手。并且,从文章中删改词句的痕迹里,可以感受到他治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史记|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前言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五个部分,共52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年间长达3000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全面而深刻地反...

by:迎新方好

资治通鉴白话版(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白话版,知更替,兴未来《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年),前后共1362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

by:东胜阁

白话中国通史演义第一部

沈镜民先生用诙谐轻松的笔触,集史学与文学,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展现通俗易懂的中国历史,欢迎订阅↑↑【作者简介】沈镜民,祖籍湖南省湘乡市,1978年毕业于北京大...

by:上弦月c

中国通史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本书从面世至今,不断再版,足以说明人们对吕先生和他以白话写通史的认可。对于这样一部经典之作...

by:金石海纳电子书

中国通史

官方福利现在起微信搜索添加【xmly79】,即可免费申请加入【喜马拉雅官方内购福利群】。官方运营面对面你问我答,同好聚集分享心得好物不踩坑,热门专辑/会员福利...

by:我影随风有声小说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上探旧石器时代,下至1912年清帝退位,讲述了数千年的中国史事。从政治社会的变迁、各制度的演进到学术思想的渊源和对外关系,使大家从中获得一个对中国历...

by:MichelleM欣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简介中国通史,简称通史,是一种系统概括地反映中国历史的代表作。历史学家围绕着中国历史的整体,采用系统、综合的方法,以政治为主,结合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

by:读徒儿

中国通史

历史不仅关乎历史观、知识面、谈吐气质,更关乎人生观、眼界和格局。学习历史,就好比行走在悠悠几千年的历史长卷中,读故事、鉴人物、品智慧,自然能得丰收。

by:明德家育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