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 孔子论“知人”的方法:观过,斯知仁矣|北大杨立华讲《论语》

2024-05-13 14:08:3710:40 561
购买 | 299 喜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一个国学的小学生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免不了,也必须与人打交道。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别人,才能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才能顺利地做事。了解自己就是“知己”,了解别人就是“知人”。“知己”与“知人”就成为两大人生问题。 由于不“知己”或者不“知人”,造成人际关系紧张,造成误会、猜忌、矛盾,甚至悲剧,这样的事比比皆是。所以做到“知己”与“知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高效、顺畅地进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理解、相处,就成为我们每个人努力追求的一个目标。同时,这也是人生的大学问。

命运三重奏

😎宝宝认为,有德者一定会尊重道 (不同人在不同环境影响,传统影响,情绪影响下的思维和行为)。所以,有德者,会观察道,了解道,成为道的一部分; 于是乎: 天人合一,自成天命,让小脑袋可以正常运行不出大错。✌因此,看"过",可以看出一个人是否"仁": 懂得尊重别人,懂得尊重事物本来的道。有德者,可以随礼,而不拘礼,与别人其乐融融。❤所以,宝宝100%同意老师讲的! 🌹谢谢老师。

本鹄 回复 @命运三重奏

100% 就过了

猜你喜欢
《孔子 论语 孔子家语》

我们很难相像一个呀呀学语的孩子、耄耋老人,可以朗朗上口的诵读着“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人。...

by:书文解字

孔子为何成为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中国...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论语(孔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y:漫漫雅音

《论语》孔子

《论语》是记录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语言精炼,含义深刻,许多言论被世人视为至理。

by:月隐沧秋yy

孔子

本书讲述古代伟人—孔子的故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

by:肥妖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

by:冰瑶_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