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郑京和版)[总第0180期

2024-05-12 12:04:0117:43 47
声音简介

古典音乐唱片科普系列节目第0180期
Decca
Сергей Сергеевич Прокофьев
(1891-04-23→1953-03-05)
Концерт № 2 для скрипки с оркестром g-moll, op. 63
鄭京和(정경화)
London Symphony Orchestra
André Previn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齐·普罗科菲耶夫
(1891-04-23→1953-03-05)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作品第63号)
郑京和
伦敦交响乐团
安德列·普列文
(1975年1月录制)
————————
今天介绍普罗科菲耶夫第二小提琴协奏曲的经典唱片。
这版唱片被企鹅指南评为4*。

过去提到,苏联作曲家肖斯塔科维齐的思想观念、艺术风格比较反传统,让当局又爱又恨。在世时,有相当部分作品遭到禁演。
谢尔盖·谢尔盖耶维齐·普罗科菲耶夫也是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命运不见得比老肖好多少。
他有些作品采用了传统风格。
也有些反传统的作品受到当局谴责和禁演。
他和老肖都和传统的浪漫主义走着不同的路数。
按照个人能力,他们都可以创作雅俗共赏的糖水作品,但多数作品和糖水作品差距很大,没打算迎合世俗审美情趣。
这里的糖水曲是什么意思?您知道口水歌,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严格讲,雅俗共赏属于低概率事件。通俗易懂的音乐作品多半意味着思想深度不强。
早在小学时代,音乐教材上就这两位外国作曲家的标题音乐作品,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还有就是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
当然他们的历史功绩远不止这些。
普罗科菲耶夫在交响曲、协奏曲、歌剧、舞剧音乐、钢琴独奏作品、电影配乐方面都有些经典作品传世,对20世纪乐坛有重大影响。
他是乌克兰人,事实上也是半个俄国人。
本来和西班牙艺术家科丁娜结婚。
晚年发生婚变,又和年轻作家门德尔松结婚,可能因为他的事业受到这位年轻作家的帮助比较多。战争时期,他有机会创作歌剧《战争与和平》这部鸿篇巨制,门德尔松这位美女作家在剧本创作方面起到了相当的作用。
他的多数作品对发烧初哥来说,也许不大适合当成入门曲目。
很多现代派的古典音乐作品确实不好懂。

第二小提琴协奏曲(g小调作品第63号)创作于1935年,那是在作者从法国回国后。
44岁左右正是作曲家年富力强的时候。
和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的创作距离有20多年。
风格上有些类似,但更加成熟。

这版唱片于1975年1月录制于伦敦的金斯维大厅。
这是唱片史上最著名的录音室之一。
音效好的录音室往往有些偶然因素难以预测,建筑师们未必能事先掌握。
有些听众可能会说了,现在电脑什么都能干,录音室的效果有那么重要吗?
这和摄影后期修图的道理有点类似。
有些后期万能论者夸大了后期制作的作用。
殊不知,某些重要信息如果没有保存下来,后期再怎么高明,也补救不了。
如果后期制作能让廉价低端相机能达到哈苏的水平,高价的中画幅、大画幅相机没人买了,当然没那么简单。
录音和摄影有点类似,前期录制占到7成以上的影响力,后期最多占3成而已。

这版唱片的演奏者是韩国大师郑京和。
立体声时代最有影响的女性小提琴家之一。
小时候听广播里提到她,起初我很不以为然,韩国这么小的地方,能出多少西方艺术人才?
等到头个乐句放出来,让我大吃一惊,这样的精神境界真不是平常人能达到的。
她母亲就是艺术教育家。
为了子女的教育,家里人移居美国。
她和姐姐郑明和都成了Juilliard School的学生。
他的老师里最著名的也许就是加拉米安。
唱片封面、封底上通常找不到加拉米安、迪雷教授这些艺术教育家的名字,但他们对高雅艺术、人文精神的传播厥功至伟,成为艺术史上的无名英雄,只有艺术史家和我们这些发烧友才有可能关注他们。
不到20岁,郑京和就成为国际知名的艺术家。
有时候,美国总统府举办晚会,当时德高望重的小提琴家斯特恩因病缺席,就由她代替出席表演。
郑京和具有典型的淑女性格,艺术上不卖弄技巧。
精神境界上温暖、亲切的气氛很有感染力
这方面和她的同学祖克曼多少有些类似。
相比之下,帕尔曼的风格多少有些油滑。
她的弟弟郑明勋是著名指挥家、钢琴家。
古有Brontë三姐妹,在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纪录。
今有郑氏三姐弟,同样传为佳话。

这版唱片的演奏乐团是伦敦交响乐团。
指挥者是乐团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常任指挥之一,美国大师安德列•普列文。
德国犹太人,为避开纳粹而移民到美国。
曾在多家名牌乐团担任常任指挥。
他还是钢琴家、作曲家,在电影音乐、爵士乐领域颇有建树。
他的家庭生活也很耐人寻味。
第5次婚姻,也是最后那次婚姻,女方是德国小提琴家Anne-Sophie Mutter。结果没几年就以离婚告终,别人也不好猜是什么原因。Mutter的前夫是德唱公司法律顾问Wunderlich律师,英年早逝。
刚才提到的郑京和,性格上应该算是稳重、谨慎的人。不到20岁就成为著名艺术家,肯定不缺少粉丝。可能是太谨慎了,等她结婚时,已经有35、36岁了,结果还是以离婚收场。
古典音乐艺术家群体里,不但离婚率有点高,独身率也相当高。
有些现当代艺术家并不差钱,却终身未婚,可能是追求自由的原因吧。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