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当有人不尊重你时,记住6个字,你就赢了!

2024-05-13 21:20:0912:02 37
所属专辑:修养自身散文
声音简介
杨绛:当有人不尊重你时,记住6个字,你就赢了!
逍遥子 名著听书 2024-04-21 06:00 陕西 1275人听过
图片

图片

作者:逍遥子 · 主播:吉米
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

人活一世,要紧的不是看重了多少事,而是看轻了多少事。
点击上方可收听主播朗读音频
图片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这首由杨绛翻译的兰德的诗,就像是她一生的写照。

正是她的不争不理,淡泊名利,才让她在人生的起起落落中,始终不忘初心,笔耕不息,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正如《鬼谷子》中所言:“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
一个人所站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决定了他活着的态度。
年轻时,总以为成熟是年龄的递增,是时间的结果;
后来才明白,一个人的成熟,在于遇人的心态,处事的姿态。
面对烂人烂事,不争,不理,不怒,你就赢了。
图片

01
图片
不争,以退为进

五代十国时期,有一位出身农家的僧人,身材虽矮小,却十分精悍,很擅长插秧。
到了插秧的季节,僧人在田地里一边插秧,一边后退。
偶然抬起头来,看到满地插好的秧苗,他惊觉,正是自己的一步步后退,才换来了秧苗的一步步前进。
于是,僧人有感而发:“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啊!”
诚然如此。
有时候,越是急于争辩,越是退步往后。
遇到不对的人,遇上糟心的事,退一步,其实是换个方向前进。
晚清重臣张之洞权重位高,但个子却矮,长相也丑陋,许多人因此而嘲笑他,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张之洞受命接任湖广总督时,当地有一名画家为博众,就以他的形象画了一幅水彩画,取名“三矮奇闻”。
画上的“三矮”,指的就是张之洞和他的两位下属。
画一展出,官员和百姓们都忍不住过来一睹张之洞的“芳容”,新任的总督也就成了大家眼里的笑话。
张之洞的属下实在看不下去,就建议他将画家抓进牢狱,严刑拷打。
可张之洞却没有争这一时的脸面,反而自掏腰包,把画买了下来。
此举倒是让画家自惭形秽,让众人心诚口服,此后再也没有诋毁之作传出。
曾国藩说:“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世界是一座巨大的山,站在山顶的人看到的是云,走在山腰的人看到的是树,还在山脚的人看到的是草。
层次尚且不同,争辩又有何用。
清者自清,闲人碎语无需理会,恶人恶言无需反击。
别人的贬低嘲笑也好,侮辱诽谤也罢,你拒绝了,就不是你的。
若是往心里放,与人争吵不休,就是遂了对方的意,给自己找不痛快。
你的无动于衷、置身事外,反倒会让对方坐立不安、惊慌失措。
不与人争,退步求和,看似吃了哑巴亏,实则是处世的高明处。
争一争,烦恼上身;让一让,心情舒畅。
图片
02
图片
不理,沉默是金

黄庭坚说:“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年轻时,面对他人的误解,总恨不得花上三天两夜澄清自己。
可经历越多越明白,你的解释,他人并不在意,胜负在你开口的瞬间便已分明。
其实,他人的评价,外界的认可,与我们本身并不相关。
万事问心无愧即是自在,莫理他人纠缠便是心安。
汉武帝当政时,先后曾任用过13位宰相,他们大多不得善终,而公孙弘是其中鲜少能够安享晚年的人。
公孙弘出身低微,做了宰相后也十分节俭,这在当时被传为美谈。
可朝中的同僚汲黯却看不惯公孙弘的做法,称他固守清贫,只是沽名钓誉,哗众取宠。
公孙弘听后不为所动,并没理会。
汉武帝疑惑他怎么不开口解释,他一脸泰然地回答:
“汲黯说的便是事实,臣不多言。”
汉武帝却对公孙弘另眼相看,此后愈发信任于他。
一次,公孙弘和众大臣请奏上书,呈上之前公孙弘临时改了想法,陈述时与其他官员不同。
汲黯当即怒骂公孙弘狡诈,不忠不义。
可面对众人的指责,公孙弘却始终沉默不语。
后来汉武帝问他:“事实证明,你的奏议才是正确的,其他人诘难你的时候,你怎么不澄清呢?”
公孙弘只说:“了解臣的自然知道我的忠心,不了解臣的认为臣不忠也是常情。”
汉武帝听后深表赞同,对他也就更加重视。
明一法师曾说:“它有千般伎俩,我有一法不理。”
不理,不是心生胆怯,不是无能怕事,而是明了自己内心之后的坦荡和磊落。
世间万事,不是声音越大就越是有理,有时候沉默反而是最好的回击。
无理之人无须理会,存心之举不必在意。
不必为了不值得的人事浪费自己的时间精力,人生还有大把的美好等着自己体验追求。
把时间留给自己,把对错留给时间,不在乎就是反击一个人最好的方式。
图片
03
图片
不怒,放过自己

古语有言:“急则有失,怒则无智。”
面对他人的不尊重时,生气是一个人的本能反应。
可若因自己的情绪而丧失理智,就只会让矛盾愈演愈烈,让局面加被僵化。
“怒”字拆开是“奴心”,盛怒之下,心就会被奴役。
不怒,是对他人的最好回应,更是对自己的放过。
杨绛和钱钟书初到牛津留学时,租住在离学校不远的房东老金家。
两人为了专心学业,就付了额外的费用给老金,提供一日三餐。
刚开始时一切如常,可没过多久,老金见这对夫妇性格温和好对付,就偷工减料,克扣伙食,服务越来越敷衍。
杨绛胃口小,吃得不多,就总是分出自己一半的分量给钱钟书。
可钱钟书总是填不饱肚子,来了没多久就消瘦了大半,让杨绛心疼不已。
但她并没有因此而动怒,大动干戈地去找老金讨个说法,只是直接搬了出去。
没过多久,夫妇俩就在学校附近找到了一间满意的房子,自食其力,改善伙食。
杨绛每日做合口的中餐,钱钟书也终于能够饱腹。
吃饱喝足后的夫妇俩常常坐下来读书写字,生活上自由惬意,学问上更有所成。
毛姆说:“一个人如果因别人的愚蠢而生气的话,那么他一辈子就会生活在永久的持续愤怒中。”
人生路那么长,半路总会遇到泥坑,当你愤怒向坑里踩时,泥也会溅上满身。
你终会明白,他人的恶行自有因果循环,自己的心情才应放在第一。
做人的最高境界,是像水一样活着,遇到障碍就绕开,绕不开就默默积蓄,一击漫过就好。
愤怒,是伤害自己的愚蠢行为,为他人的错误买单,永远不值。
人生下半场,当你讨厌一个人,理不清一件事的时候,请不要生气,记得放过自己。
图片

有句话说:
“有人觉得世界复杂,有人觉得世界简单,觉得复杂的,活在别人的世界,觉得简单的,活在自己的世界。”
人活一世,要紧的不是看重了多少事,而是看轻了多少事。
有人不尊重你,用不着翻脸,不争不理不怒,敬而远之是路。
当你接纳所有,平淡自守时,再多的眼光也影响不了你,再大的苦难也压垮不下你。
点亮“在看”,此后余生,专注当下事,不看烦心人,得一个坦荡的远方,过一世自在的生活!
作者:逍遥子,来源:老子道德经(ID:LZDDJ-1),弘扬中华道家文化,替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百万道家爱好者的聚集地!名著听书经授权发布本文,转载请联系作者。

特别推荐

图片

长按下图识别二维码关注名著听书

免费收听更多中外经典名著
图片

图片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听书
阅读原文
阅读 4.2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杨绛传

杨绛传先生传作品全集永不退色的优雅且以优雅过一生百年人生传记小说书籍经典语录最贤的妻最才的女钱钟书夫人女人的哲学

by:秋语秋色

杨绛传

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by:武汉艾米

杨绛传

这是一本富于人生启示的杨绛传记,温情追思杨绛百年人生的珍藏读本。她虽生于乱世,却自始至终怀有一颗与世无争之心。她的才情卓然于世,她的爱情珠联璧合,她的文学成就举...

by:落落828

杨绛传

本书通过丰富详实的资料,以温暖细腻的笔触真实还原杨绛先生的百年人生。将其童年的成长、家庭的变迁、求学的历程、文学创作、她与钱钟书相濡以沫的爱情等一一呈现给大家。...

by:飘然不思群

杨绛传

潜行无妄想,百年出饶人,跋涉人间,她是当世罕有的女先生。作家凉月满天致敬时代隐士,拭亮历尽105载光阴洗练的高贵灵魂。——不矜为伐,和光同尘,铮骨可敲,犹带铜声...

by:淇匀读书

杨绛传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2001年,杨绛把她和丈夫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

by:悠悠璐璐鸣

杨绛传

岁月静好是片刻一地鸡毛是日常

by:柠檬汁儿璐

杨绛传

心若淡定,便是优雅。经历百年风霜,她有着参透人生的智慧和有香气的灵魂。

by:溥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