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的人曾有过出轨念头,是花心还是抵不住诱惑?原因离不开这点

2024-05-14 18:48:0407:47 108
声音简介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出轨”,一直是人们十分热衷探讨的话题。随着时代发展,人们的婚姻观念也日渐开放,“出轨”一事似乎屡见不鲜。

并且在互联网快速普及的今天,“出轨”这一现象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

对此,许多人表示,对于这种不可控的婚姻风险十分担忧。

甚至因为害怕另一半出轨而“恐婚”、“恐恋”的人也并不在少数。

那么“出轨”真的有那么普遍吗?导致“出轨”的原因又究竟有哪些?

对此,荷兰心理学教授Giulia Zoppolat的最新研究给出了答案。

“外界诱惑”并非主要诱因?

该研究的结论显示,相比于外界的诱惑程度,出轨当事人对于新感情的渴望程度更加容易导致出轨行为的发生。

除此之外,该研究通过对一千多名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产生过出轨念头”的比例竟高达65%。然而将出轨念头付诸实际的比例却仅有不足10%。

也就是说,尽管“有心”出轨的人比较普遍,实际出轨的人还是相对较少。

Giulia Zoppolat教授表示,“实际上,潜在第三者的数量、外界诱惑的程度并不会导致出轨行为。

真正导致出轨行为的,是出轨方对于一段新感情的渴望,以及他/她在当前这段感情中所感受到的压力”。

另外,据我国民政部曾经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从各性别职业构成来看,女性出轨以全职母亲为主要群体,而男性出轨则以计算机行业从业者为主。

到这里,许多人可能已经开始疑惑,毕竟这个结果与大家平时的印象大相径庭。家庭主妇、IT男,都是大家平日里印象中的“老实人”,为何他们的出轨比例反而更高呢?

要想探究其中原因,我们便要了解导致出轨的原因。

为什么总有人要出轨?出轨的人又为何总是反复出轨?是天性使然?亦或别的原因?

人为什么会出轨?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其著作中,曾对出轨行为的动因做过分析。弗洛伊德认为,出轨行为属于一种个体表达自我内心欲望的行为。

其根本原因,大多是其寻求自我满足、寻求自我实现。

从这个角度讲,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产生个体表达、自我满足的需求。因而大部分人都会产生出轨的念头。

另外,从生物学角度讲,一部分人类的身体中确确实实存在一种“出轨基因”,即多巴胺受体基因。

多巴胺,通俗来讲,是一种向神经中传递“快乐”的物质。拥有多巴胺受体基因的人,往往更喜欢追求刺激、愉悦等情绪,在感情中主要表现为“容易腻”。

另外,性别激素分泌的水平也会影响出轨概率。

通常来讲,睾酮激素和催产素,即雄性激素和雌性激素分泌水平较高的人,往往欲望更强,也更容易出轨。

而关于“出轨只有零次和无数次”这个现象,心理学家们也作出了解释。

《老友记》中的瑞秋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Once a cheater,always a cheater”。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次不忠,一生不忠。

这种现象是因为,人的思维是具有“路径依赖”的,一个人随着撒谎次数的增多,对于撒谎这件事的羞耻感会逐渐减弱,道德底线也会一步步降低,所以“出轨只有一次和无数次”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除此之外,生物学上还有另一种效应,称为“柯立芝效应”。

这种效应指雄性哺乳动物在与雌性交配后,倘若出现另一个发情雌性,它便会立刻重新发情,并与之交配。

“柯立芝效应”的发生,来源于在原有的刺激结束后增加“新鲜感”。这种现象在人类社会中也屡见不鲜,即我们常说的“喜新厌旧”。

说到这里,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出轨”乃是人类的一种天性。然而正如我们普遍承认的,婚姻最需要的便是忠贞。

那么如何克服这所谓的“天性”,克制出轨心理呢?

如何避免出轨?

清代学者王永彬在《围炉夜话》中提出了一个流传甚广的观点:“论迹不论心,论心无完人”。这句话值得每个恋爱、婚姻中的人引以为诫。

春秋时期的著名说客晏婴,颇受其君主齐景公的赏识。

有一次,齐景公邀请晏婴携妻子前往自己的府上饮酒。觥筹交错间,齐景公见晏婴妻子形容衰老,便对晏婴说:“你妻子这样老丑,我正好有个年轻美貌的女儿,要不要把她嫁给你做老婆?”

可晏婴听闻此言,却登时起身站立,对齐景公说道:

“我的妻子嫁给我时,也是年轻貌美,只是岁月蹉跎,使她失去了美丽的容颜。更何况我晏婴年轻时便又矮又丑,家妻不嫌,陪伴至今,我怎可抛情弃恩,迎娶公主呢?”

说罢,晏婴果断离席,带着妻子回到家中。此后,晏婴与妻子仍是相濡以沫,白头偕老。

晏婴对待妻子的态度,正是婚姻中“忠诚、责任、道德”的最佳阐释。

当今社会,随着人与人之间关系越发复杂,每个人面临的诱惑与日俱增。在这种纷繁复杂的诱惑中,唯有坚守自我,才不致坠入泥潭。

因此,我们在感情生活里,可以通过建立以下几种观念,防止自己沦落到出轨的地步:

首先要提升自控能力,尝试“延迟满足”

无论在感情生活,还是工作、学习中,较高的自控能力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在感情中,当我们感受到来自外界的种种诱惑时,应当时刻保持清醒,自我控制,避免将自己的冲动转变为行动,造成无可挽回的后果。

其次要和旧的人做新鲜的事,而非和新的人做旧的事。

“新鲜感”对许多人来说,是感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两个人在一起的时间久了,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鲜感消退的现象,人们寻常所说的“七年之痒”便是这种原因所导致。

面对这种情况,许多人便会选择出轨。但我们可以选择转变观念,新鲜感的来源是行为而不应当是个体。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与伴侣一起尝试新的事物,如旅行、看电影、准备小惊喜等,重燃爱情之火。

然后拒绝异性关心,与异性保持距离。

大多数的出轨,都是从不拒绝异性的关心开始的。要想避免出现出轨现象,一定要学会合理拒绝异性的关心,与工作、生活中的异性保持合理的距离。

若非如此,别有用心的第三者便极有可能趁虚而入,破坏感情。

总结

综上所述,能够导致出轨的因素多种多样,但能够避免出轨的关键因素,归根到底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自我修行。

另外,每个人都应当明白感情之路并非一马平川的坦途,而是充满荆棘和坑洼的羊肠小道。每一段感情,都需要双方不懈地努力、持续地坚守,才能最终修成正果。

最后,愿读者们都能收获自己幸福美满的爱情。

参考资料:

何芸.当代社会生活中“婚姻出轨”现象的法哲学思考.法制与社会[N].2016.

唐晓玲.论精神出轨在婚姻家庭中地过错与责任.法制与社会[N].2012.

钱伟.婚姻出轨,问题出在哪?.药物与人[N].2013-06-26.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得未曾有

安妮宝贝改名后首发新作

by:CQ莫名

未曾有说因缘经

《未曾有说因缘经》是一部极好的佛学入门教材,经中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故事把佛法的大意层层揭示给大家,能够让我们对佛法有的正确了解。平时很多的疑惑,都可以在这部经里找...

by:园铮居士

谁不曾有过的青春

每个人的青春都曾无怨无悔的璀璨过,无论悲喜不谈对错,都是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让我们把青春的故事在这里铭刻,永不褪色!

by:忆醉糖

假如我们不曾有如果

假如我们不曾有如果,你就不会恶狠狠的抛弃我,为了你所谓的事业为了你的狼子野心,我和孩子对你而言究竟算得上什么。假如我们不曾有如果,我不会深深的爱上你,因为我...

by:雪忆微宸

曾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

作者的父亲曾是海南琼崖纵队第一副司令员,母亲曾是一名红色娘子军的战士。她讲述了红色娘子军战士的真实故事,讲述了那个年代革命者的诗和远方。

by:南乡女

曾有少年时:大唐才子风华录

用诗歌讲述人生喜怒哀乐用诗歌讲述大唐光辉晦暗青春版大唐才子风华录串联大唐三百年跌宕起伏

by:葛三舅

我也曾有过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故园风雨后作者〔英〕伊夫林·沃译者王扬类别出版/虚构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08提供方博集天卷作品简介(摘自豆瓣阅读)《时代》周刊史上百佳小...

by:如梦2017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曾有一个人,爱我如生命

by:星星数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