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集《即目》唐·李商隐

2024-05-16 09:53:3207:00 22
所属专辑:跟着诗词去学茶
声音简介


《即目》李商隐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李商隐,九岁丧父,父死于浙江,九岁的李商隐作为长子,需“躬奉板與”回老家河南,即用木板车拉着父亲的棺材,运回河南下葬。全家离开河南久矣,故在河南“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依之亲”,伶仃孤苦。

守丧三年结束,便要承担起养家重担,十二岁的李商隐便开始“佣书贩舂”,即给人家抄书,给别人舂米,以奉养母亲,维持一家生计。

因此他发奋苦读,希望能改变家境,改变自己。

幸运的是,才华横溢的李商隐后来结识了达官显贵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很快便中了进士。中了进士后,便娶了中央大官王茂元的女儿为妻。

中进士,娶娇妻,仕途理应顺顺畅畅。

不幸的是,李商隐从此莫名地卷入了牛党之争。

因为令狐楚令狐绹父子属于牛僧孺一党,岳父却是宰相李德裕一党,李商隐从此两边都不讨好,仕途非常不如意,最终在郁郁而不得志中,46岁便辞别人世。

李商隐这样的人生遭遇,所以李商隐诗的基调,如叶嘉莹先生所言——他诗里所写的世界,永远是一个失落的世界,永远是在追寻跟哀悼之间的怅惘,永远是在追寻跟失落之间。

来看李商隐的一首茶诗:

小鼎煎茶面曲池,白须道士竹间棋。

何人书破蒲葵扇,记着南塘移树时。

——《即目》

此诗写于宣宗三年,那时李商隐还在长安。

小鼎煎茶,唐朝时喝茶方式。

唐朝喝茶,把团茶碾碎成末,用鼎或锅煮之,茶汤茶沫盛于碗中,一齐喝下。

至皎然首论茶道,陆羽著《茶经》前,喝茶未具有文人气象,只是药用或食用。

至皎然首论茶道,陆羽著《茶经》后,喝茶方显文化气质,并愈发精致细腻,从此伴文人墨客左右。

曲池即曲江,长安最大的名胜风景区。

南塘:长安慈恩寺南池。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太子李治为纪念他去世的母亲长孙皇后,建造了大慈恩寺。慈恩寺修成以后,成为名重一时的游览胜地,也是许多的皇亲国戚、达官贵人交际会友的地方。

移树:慈恩寺中有大量杜丹,许多达官显贵都来此栽培牡丹,欣赏牡丹。

煎茶、着棋、书扇、是南塘移树时一日事,且为昨日事,故题也作《即日

所以表面上很好理解:

面对曲池且煎茶,竹间下棋与仙道。

谁人书写蒲葵扇,昨日南塘移树时。

曲江茶香,竹林老道。

书扇下棋,赏花栽花。

此时若是出自王维孟浩然等山水田园诗人之手,则无疑体现出一份饮茶会友,赏花书扇的优雅。

但此诗出自李商隐则没有这么简单。

我们说过李商隐诗的基调是永远在追寻与失落之间,要追寻的,永远在失落。那么在这首诗中,李商隐追寻的是什么,又是什么在失落?

曲江的兴废,和唐朝的兴衰密切相关。安史之乱后荒废。唐文宗于大和九年(835)二月派神策军修复曲江。十月,赐百官宴于曲江。甘露之变后罢修。

李商隐生于宪宗朝代,虽然只活了46岁,却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六位皇帝。因此李商隐见过文宗修曲江而宴百官,见证甘露之变又罢修,唐王朝逐渐衰落败亡,真是“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所以此诗中的曲江煎茶,竹林下棋,书扇移树,说的可能是过去与友人雅会时的情景,也可能是他仕途再也不复通途,也可能是象征着唐王朝繁荣不再,而今,这友人、这仕途、这繁荣都失落了,无法追寻了。

但又非是毫无希望,真真切切的无法追寻,因为这友人、这仕途、这繁荣,感觉也不过才是昨日之事。

此诗茶味,

似有似无,似有还无,

似近非远,似走还留。

一叹,可怜李商隐,
一生怅惘哀伤,一世迷离恍惚。
再叹,可悲李商隐,
一生追寻,一世失落。
三叹,可敬李商隐,
一世失落,一生追寻。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唐诗别裁集

《唐诗别裁集》,是清人沈德潜编的唐代诗歌选集。用以贯彻其唐诗理论,比较讲究诗的格调和艺术特色。我们按照原书的次序,选读了部分章节。一集,是唐诗别裁集的第一至第四...

by:半閒堂

唐诗选集

唐诗,它的波澜壮阔、绚丽多姿、荡气回肠、百转千回不是用语言可以描述的,只用我们用心去体会。本部录音中的唐诗,是根据我的个人喜欢从《全唐诗》中选取的,希望能和志同...

by:独步堂主

唐茵小说集

时隔一年,觉得越来越喜爱每一次悸动心弦的爱情故事,强推唐茵短小说集,每一篇都让人心生甜意,95后老阿姨就爱这个套路~播出时间:每晚21点更新一章

by:猫小白家的小小璐

唐七作品集

唐七,作家,曾用笔名唐七公子,文风温暖清丽,擅长用幽默的语言述说令人心伤的故事,感动无数年轻读者。2009年凭《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一举成名,后创作《岁月是朵两生...

by:米虫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