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日本妻子:独自抚养5个孩子,活到101岁,死后坚持葬在中国

2024-05-17 12:30:0208:16 39
声音简介

01

1912年,20岁的郭沫若在父母的包办下,迎娶了22岁的张琼华。但是郭沫若本人对发妻并没有多少感情。新婚刚过5天,他就撇下妻子,离开了家乡。

1914年,郭沫若留学日本。当时,日本正在全面学习欧美。因此,日本留学生普遍遭到歧视。郭沫若为了转移注意力,一心埋首苦读,由于身心压力过大,他一度患上精神衰弱,差点自杀。好在这时候,一个日本女子的出现重新点亮了他的生活。

1916年6月,郭沫若的同学因病住院,郭沫若前去探望,偶然遇见了22岁的女护士佐藤富子,后来,郭沫若为她取中文名——郭安娜。

安娜虽然不是足以倾倒众生的绝色女子,但是她身上有一种温婉柔美的气质,极具治愈的力量,这让深陷绝望的郭沫若一见倾心。

于是,郭沫若很快就写信跟安娜表白了,他在信中写道:

“我在医院大门口看见您的时候,我立刻产生了就好像是看到了圣母玛利亚那样的心情,您的脸放出圣光,您的眼睛会说话,您的口好像樱桃一样,我爱上了您!”

郭沫若的信中,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传统日本男人所不具备的浪漫情怀,这种深情而大胆的表白一下子击中了安娜的心,她开始对这个与众不同的中国青年产生好奇。从此,两人开始有了书信往来。

当时,郭沫若在冈山高等学校攻读医科,安娜在东京工作,两个地方相隔千里。不过短短的4个月里,两个人的通信已经长达40余次,并且愈发频繁。

距离没有阻碍两人的交往,反而促进了感情的升温。久而久之,安娜逐渐被郭沫若的才情折服,在他写的情诗中沉溺。

02

在往来的信件中,二人兄妹相称,但是不觉间,这种情谊早已超越兄妹。在郭沫若的强烈求爱攻势下,安娜不可自拔地爱上了他。

安娜在一封信中写道:我所思慕的哥哥,每天我都在思念你,我不知道你的现状是怎么样……几天之后,她又继续去信,写道:哥哥,除你而外我是不能再爱别人,我这个肉体,我这个灵魂,除你而外是不许为任何人所有。

爱情的火焰在安娜这头烧得炽烈,然而,作为一个日本传统家庭出身的女子,安娜的这段异国恋爱注定曲折而辛酸。

安娜出身于日本武士家庭,她们家是日本仙台的名门望族。安娜自幼受父亲的影响,信仰基督。在安娜21岁那年,父母未经她的许可,为她婚配,安娜为此离家出走,来到东京圣路加病院,成了一名护士。

安娜和家人的关系本来因此闹僵,当她的父母得知她爱上华人留学生之后,更是强烈反对。不过面对家人的再三阻拦,安娜还是不顾一切,毅然辞去了医院的工作,与郭沫若同居。在两人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她与父母彻底断绝了关系,安娜也彻底从一个富家千金变成一个贫民主妇。

1918年,郭沫若升入九州帝国大学。安娜为了支持丈夫的学业,一个人承担起了洗衣做饭,哺育孩子的全部家务。郭沫若每个月只有48元的官费补助,他只能通过拼命写书、译书来补贴家用。一家人的生活过得很是清贫,但是安娜没有丝毫怨言。

她吃苦耐劳,节衣缩食,最穷的时候只吃红薯充饥,她把仅有的钱全部花在了丈夫的学业和出生的儿子身上。

03

郭沫若从九州大学毕业后,带着安娜和三个孩子回国。但是由于郭沫若弃医从文,一家子的生活还是相当拮据。安娜一路追随丈夫辗转上海、广州、汉口等地,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相夫教子。直到南昌起义爆发,郭沫若因发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而遭到国民党政府通缉,一家人只好逃到日本。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宪警开始对郭沫若严密监视,在日本待不下去的郭沫若决定回国请战。7月25日凌晨,郭沫若不辞而别,悄悄离开了日本。日本当局在得知郭沫若顺利回国后,恼羞成怒,立即前往郭沫若的住处搜查,不光拿走了大量书信及书稿,而且逮捕了安娜,对她严刑拷打,监禁了一段时间后才释放出来。

丈夫不知所踪,安娜也试着给郭沫若写信,但是全部石沉大海,两人自此音信全无。郭沫若回国后,安娜的生活愈发窘迫,她一个人要关照5个孩子的生活和学业,身边又没有亲人和朋友帮扶,她只好四处给人打工,零工,苦力,她全部干过。在安娜心里,她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有朝一日带着孩子和丈夫团聚。在她的努力下,她和郭沫若的5个孩子不仅茁壮成长,而且全部考上大学,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安娜开始四处打听丈夫的下落。在得知郭沫若的消息后,她带着儿女,远渡重洋,来到中国寻夫。

1948年春天,安娜终于在香港见到了丈夫郭沫若,然而,她想不到丈夫早在回国第二年就结婚了,郭沫若的第三任妻子于立群还为他生下了5个孩子。对于安娜,郭沫若避而不见。

面对丈夫的绝情,安娜不无心酸地说:“我走……”但是自始至终,她只是认为一切都是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过,与郭沫若无关。在她心里,她一直认定自己还是郭沫若的妻子。新中国成立后,她在周总理的关照下,带着5个孩子,一起加入中国国籍,从此定居大连,而她的中文名一直是郭安娜,从未变过。

04

1975年,郭沫若生病,在北京住院,安娜在女儿的陪同下前去探望。

1978年春,郭沫若病危,85岁的安娜得知后,不远从大连,千里迢迢赶到北京,她在医院停留了片刻就离开了。郭沫若的友人问她为何不多待会,安娜只说:“他不愿意谈。”不久,郭沫若逝世。

晚年的安娜,一直过着深居简出的生活,除了郭沫若的一些生前挚友,她很少与人往来,也不参加活动。1983年,她被推选为全国政协委员。政协开会期间,正好是她的九旬寿诞,政协和统战部为她祝寿,但她仍然谢绝记者访问。

安娜虽然身在中国,但是每一年,她都要回日本探亲一次,只不过每次都只作短暂停留。她跟亲人们说,自己已然年迈,万一在日本病了就不好。她再三表示自己要死在中国,埋骨在中国,因为她是中国人。

而郭安娜含辛茹苦,抚养长大的5个孩子也全部成材,成为中国人的骄傲。

她的长子郭和夫是中国科学院的著名化学物理学家;次子郭博是上海市政府参事室参事、上海宋庆龄基金会理事,也是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三子郭复生是中国科学院动物所工程师;四子郭志鸿是中央音乐学院客座教授,钢琴家;她的女儿郭淑瑀生下孙女林丛,现任日本国士馆大学文学部中国文学教授,参与创立日本郭沫若研究会。

这几个孩子是这个曾经的日本妻子、现在的中国母亲留给她的第二故乡最好的礼物。

1995年,101岁的郭安娜女士在上海病逝。去世之前,她把自己身上仅有的500万日元全部捐给中国。这是她为国家做的最后一件事。

这样一个女人,一生被爱辜负,却一生宽厚仁慈。在她的世界里,爱和付出本是一体,不问报偿,不问值得与否。

作者:晓读夜话,原创授权作品,禁止转载。

END.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的账号@博书。看完文章,记得推荐+点赞+评论三连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郭沫若散文

中华散文,源远流长。数千年的散文创作,或抒情、或言志、或状景、或怀人……莫不反映出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思想情感。中华散文的这些优良传统在二十世纪以降的新文学那...

by:婉卿讲书

《郭沫若自传》

郭沫若的传记:一代知识分子的生命历程,中国近现代史的壮观画卷

by:腊冬书声

《屈原》郭沫若

《屈原》是郭沫若影响最大的、最震撼人心的剧作。郭沫若以10天时间完成的5幕话剧剧作《屈原》于1942年4月由中华剧艺社在重庆国泰大剧院公演。此后曾在苏联和日本上...

by:Naiya丶

毛泽东与郭沫若

在毛泽东与郭沫若的交往中,毛泽东作为文学家和诗人的一面得到了充分的展示;郭沫若作为革命文化人的政治活动也得到了较全面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进一步认...

by:家有好书

郭沫若历史剧|屈原

看一部历史剧,且以文学的视角走近屈原。2020年4月,郭沫若《屈原》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依字行腔,依义行...

by:扬子读书

鲁拜集-张鸿年/郭沫若

鲁拜集-张鸿年/郭沫若,个人比较喜欢张鸿年的

by:Beica

纳兰容若:独自闲行独自吟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纳兰性德是满清*词人,*才子,*学者。他出生富贵,却生性淡泊;他惊才绝世,却遗世独立;他深...

by:齐民文化_电子书

独自之旅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独自之旅》是一本极为打动人的旅行传记。为了感受这个世界的真诚与善意,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这个...

by:阳光博客电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