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文选 过去01

2024-05-23 22:02:3410:52 43
所属专辑:郁达夫文选
声音简介

    空中起了凉风,树叶煞煞的同雹片似的飞掉下来,虽然是南方的一个小港市里,然而也象能够使人感到冬晚的悲哀的一天晚上,我和她,在临海的一间高楼上吃晚饭。


    这一天的早晨,天气很好,中午的时候,只穿得住一件夹衫。但到了午后三四点钟,忽而由北面飞来了几片灰色的层云,把太阳遮住,接着就刮起风来了。


    这时候,我为疗养呼吸器病的缘故,只在南方的各港市里流寓。十月中旬,由北方南下,十一月初到了C省城;恰巧遇着了C省的政变,东路在打仗,省城也不稳,所以就迁到H港去住了几天。后来又因为H港的生活费太昂贵,便又坐了汽船,一直的到了这M港市。


    说起这M港,大约是大家所知道的,是中国人应许外国人来互市的最初的地方的一个,所以这港市的建筑,还带着些当时的时代性,很有一点中古的遗意。前面左右是碧油油的海湾,港市中,也有一座小山,三面滨海的通衢里,建筑着许多颜色很沉郁的洋房。商务已经不如从前的盛了,然而富室和赌场很多,所以处处有庭园,处处有别墅。沿港的街上,有两列很大的榕树排列在那里。在榕树下的长椅上休息着的,无论中国人外国人,都带有些舒服的态度。正因为商务不盛的原因,这些南欧的流人,寄寓在此地的,也没有那一种殖民地的商人的紧张横暴的样子。一种衰颓的美感,一种使人可以安居下去,于不知不觉的中间消沉下去的美感,在这港市的无论哪一角地方都感觉得出来。我到此港不久,心里头就暗暗地决定“以后不再迁徙了,以后就在此地住下去吧”。谁知住不上几天,却又偏偏遇见了她。


    实在是出乎意想以外的奇遇,一天细雨蒙蒙的日暮,我从西面小山上的一家小旅馆内走下山来,想到市上去吃晚饭去。经过行人很少的那条P街的时候,临街的一间小洋房的棚门口,忽而从里面慢慢的走出了一个女人来。她身上穿着灰色的雨衣,上面张着洋伞,所以她的脸我看不见。大约是在棚门内,她已经看见了我了——因为这一天我并不带伞——所以我在她前头走了几步,她忽而问我:


    “前面走的是不是李先生?李白时先生!”


    我一听了她叫我的声音,仿佛是很熟,但记不起是哪一个了,同触了电气似的急忙回转头来一看,只看见了衬映在黑洋伞上的一张灰白的小脸。已经是夜色朦胧的时候了,我看不清她的颜面全部的组织;不过她的两只大眼睛,却闪烁得厉害,并且不知从何处来的,和一阵冷风似的一种电力,把我的精神摇动了一下。


    “你……?”我半吞半吐地问她。


    “大约认不清了吧!上海民德里的那一年新年,李先生可还记得?”


    “噢!唉!你是老三么?你何以会到这里来的?这真奇怪!这真奇怪极了!”


    说话的中间,我不知不觉的转过身来逼进了一步,并且伸出手来把她那只带轻皮手套的左手握住了。


    “你上什么地方去?几时来此地的?”她问。


    “我打算到市上去吃晚饭去,来了好几天了,你呢?你上什么地方去?”


    她经我一问,一时间回答不出来,只把嘴颚往前面一指,我想起了在上海的时候的她的那种怪脾气,所以就也不再追问,和她一路的向前边慢慢地走去。两人并肩默走了几分钟,她才幽幽的告诉我说:


    “我是上一位朋友家去打牌去的,真想不到此地会和你相见。李先生,这两三年的分离,把你的容貌变得极老了,你看我怎么样?也完全变过了吧?”


    “你倒没什么,唉,老三,我吓,我真可怜,这两三年来……”


    “这两三年来的你的消息,我也知道一点。有的时候,在报纸上就看见过一二回你的行踪。不过李先生,你怎么会到此地来的呢?这真太奇怪了。”


    “那么你呢?你何以会到此地来的呢?”


    “前生注定是吃苦的人,譬如一条水草,浮来浮去,总生不着根,我的到此地来,说奇怪也是奇怪,说应该也是应该的。李先生,住在民德里楼上的那一位胖子,你可还记得?”


    “嗯,……是那一位南洋商人不是?”


    “哈,你的记性真好!”


    “他现在怎么样了?”


    “是他和我一道来此地呀!”


    “噢!这也是奇怪。”


    “还有更奇怪的事情哩!”


    “什么?”


    “他已经死了!”


    “这……这么说起来,你现在只剩了一个人了啦?”


    “可不是么!”


    “唉!”


    两人又默默地走了一段,走到去大市街不远的三叉路口了。她问我住在什么地方,打算明天午后来看我。我说还是我去访她,她却很急促的警告我说:


    “那可不成,那可不成,你不能上我那里去。”


    出了P街以后,街上的灯火已经很多,并且行人也繁杂起来了,所以两个人没有握一握手,笑一笑的机会。到了分别的时候,她只约略点了一点头,就向南面的一条长街上跑了进去。


    经了这一回奇遇的挑拨,我的平稳得同山中的静水湖似的心里,又起了些波纹。回想起来,已经是三年前的旧事了,那时候她的年纪还没有二十岁,住在上海民德里我在寄寓着的对门的一间洋房里。这一间洋房里,除了她一家的三四个年轻女子以外,还有二楼上的一家华侨的家族在住。当时我也不晓得谁是房东,谁是房客,更不晓得她们几个姐妹的生计是如何维持的。只有一次,是我和他们的老二认识以后,约有两个月的时候,我在他们的厢房里打牌,忽而来了一位穿着很阔绰的中老绅士,她们为我介绍,说这一位是他们的大姐夫。老大见他来了,果然就抛弃了我们,到对面的厢房里去和他攀谈去了,于是老四就坐下来替了她的缺。听她们说,她们都是江西人,而大姐夫的故乡却是湖北。他和她们大姐的结合,是当他在九江当行长的时候。


    我当时刚从乡下出来,在一家报馆里当编辑。民德里的房子,是报馆总经理友人陈君的住宅。当时因为我上海情形不熟,不能另外去租房子住,所以就寄住在陈君的家里。陈家和她们对门而居,时常往来,因此我也于无意之中,和她们中间最活泼的老二认识了。


    听陈家的底下人说:“她们的老大,仿佛是那一位银行经理的小。她们一家四口的生活费,和她们一位弟弟的学费,都由这位银行经理负担的。”


    她们姐妹四个,都生得很美,尤其活泼可爱的,是她们的老二。大约因为生得太美的原因,自老二以下,她们姐妹三个,全已到了结婚的年龄,而仍找不到一个适当的配偶者。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郁达夫传

【内容简介】鲁迅给人以理性的力量,而郁达夫则使人们的情感得到慰藉。郁达夫,著名的中国现代爱国主义作家,革命烈士。他独特的气质和个性,他的恣肆坦诚、自我解剖式的文...

by:复旦大学出版社

郁达夫散文|郁达夫经典|中版去听

郁达夫的散文具有独到的个性特征,他在作品中对个人的思想、生活进行详细地描写,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文字,将自己透明坦荡地展示给读者,自叙传色彩浓郁而强烈。这...

by:中版去听

郁达夫杂文|郁达夫经典|中版去听

郁达夫先生曾表明自己不是一个战士,只不过是一个作家,他在抗战时期曾经创作过大量的杂文,这是作者在一生的文学创作中极富思想性的部分。在作者明白晓畅的文句中,我们可...

by:中版去听

郁达夫自传

郁达夫是20世纪上半叶一位极具天赋的文学大师,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本专辑为郁达夫《自传之一》到《...

by:墨澜汐

郁达夫小说

民族的经典,历经岁月沧桑,仍然散发美感的永恒魅力。

by:水连海

郁达夫散文

经典散文,常读常新。今读更加觉得言之有物,是时间淘涤出的精品

by:水连海

那个郁达夫

在那个混乱的时代,由于的郁达夫的内心纠结,就是民国文人纠结,家国情怀,个人情感混在一起,就是他们的人生,

by:枫桥落夜

郁达夫散文

郁达夫(1896年12月7日-1945年9月17日),男,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曾留学日本,毕业于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

by:常清秋

郁达夫选集

历史是一面镜子,在近代史上,我们的文学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文学中的历史和人物的心境,仿佛回到那个年代。

by:平沙大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