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本:《卡米拉》作者范妮·伯尼

2024-05-20 19:40:0002:11 24
声音简介

书名:卡米拉Camilla
作者:
范妮·伯尼(Fanny Burney)

作者生平:1752年生于英格兰,1840年卒

首次出版:1796年
出版商:T.Payne and T.Cadell(伦敦)

完整书名:Camilla;or,A Picture of Youth


作者简介

范妮•伯尼(Fanny Burney ,1752 -1840年),也被称为达布莱夫人,英国女小说家。音乐史专家查尔斯·伯尼之女,她十岁便开始尝试所谓的“涂鸦”写作。后来用时兴的书信体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伊夫莱娜》,这部小说在1778年出版后轰动了伦敦,使得伯尼名声大噪。接着,她于1782-1814年期间先后出版了《塞西莉亚》、《卡米拉》和《流浪者》三部小说。成名后成为塞缪尔·约翰逊博士的挚友。1786~1791年在王宫负责照管御用礼服。1793年42岁时与法国移民亚历山大·达尔布莱结婚。其书简和日记对她的所见所闻作了真实生动的描述伯尼被描述为“对她所处时代兴衰的敏锐观察者和明智记录者”。其作品的独特而有趣之处在于对女性主人公的介绍和精心处理:“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里,她必须独立自主。”这些特征在简•奥斯汀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体现了伯尼对后来者作品的影响。虽然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历来享有一席之地,但她创作中的女性视角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随着女性主义批评的兴起,范妮·伯尼的作品才被重新发掘和重新阐释。以女性主义视角聚焦其小说创作的主题、动机和影响,她对父权社会的鞭挞、嘲讽和暗中颠覆便彻底显露出来。作为研讨妇女内心隐秘的一位早期女性小说家,她为使小说成为妇女喜爱的文学样式做出了努力。 


与前两部作品不同,范妮·伯尼的第三部小说《卡米拉——一幅青年画像》的女主人公卡米拉生活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拥有父母之爱,手足之情,还有一个十分疼爱其兄弟姐妹的伯父。但父姓在给予她社会庇护的同时,也严格限制着她的独立和自由,使她必须和伊夫莱娜一样屈从于男性。她父亲总要求她淳朴、温顺和迁就他人,在他看来,“女子的适当教育,无论为了实用还是为了幸福,仍要探索,仍是人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因为它的改进,或它的疏忽,对女子是好是坏,只有根据该女子最终落入其手的丈夫的脾性而定”[3]。 也就是说,女子教育没有确定的价值,与女子本人无关,让人不禁想起英国女权主义先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所著《女权辩护》一书中对这类观点的驳斥。在父权社会既定秩序的束缚下,卡米拉既不敢大胆表露自己的爱情,又对经济事务一窍不通,乃至受尽恋爱挫折的痛苦,并误使父兄卷入债务纠葛中。虽然故事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局,却在传统故事结构下暗藏了小说作者对女性不能自主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父权社会把妇女排斥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之外的批判。


她被英国20世纪著名女作家和女性主义先驱弗吉尼亚•伍尔夫誉为“英国小说之母”。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乌克兰-克米拉米屋

票价详情暂无适宜全年电话暂无简介游客朋友,克米拉米屋是一座新艺术派建筑。它外观看起来非常的怪异,由建筑师佛拉迪斯拉夫?戈罗德特斯于1902年设计建...

by:恋景旅行APP

小米拉

她是一个天真、善良、热情,充满好奇心的小姑娘,她惹人怜爱,但又让人懊恼。想知道她的故事吗?一起来收听Lisa讲故事吧!

by:Lisa_讲故事

米拉日巴传

从公子到奴仆,从复仇到苦修行善纵千磨万难,矢志不移,终成大器

by:吾小孙

米拉日巴传

一个普通人,从与无常和悲惨的命运抗争中,走向利益他人的宽容和潇洒。

by:乐明无念

提拉米苏之恋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怦然心动》,那种一瞬间的心动,然后认定就是他的感觉,是最简单、最纯粹、最美好的。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我也听到了自己怦然心动的...

by:浩瀚L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