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恬时空|林深见茶

2024-05-19 22:58:5926:26 127
所属专辑:分享原创
声音简介

麦恬时空|林深见茶|作者:吕岱 |演绎:麦恬|制作:池展


林深见茶

文/吕岱


一开春,热带雨林的风就从西双版纳吹来,那风,也许只有城市茶农才能感知。城市茶农是我的朋友,俊哥和兵哥。他们比我小很多,我随茶山的人一样喊。风来了,他们的眼睛从闷了一冬的盖碗茶上挪开,说,该上山了。

上山,去了才晓得,不是一座山,不是一片山几片山,是那么多的山,绵绵延延,莽莽苍苍。

西双版纳,古茶山向称十二,有布朗、南糯、易武、蛮砖、倚邦、莽枝、革登、攸乐、勐宋、帕沙、贺开、巴达茶山。

其实,所述十二也不是确指,而更多的是指某个茶区;不过用名气更大的某个山头或村寨指代罢了。比如,易武茶区指的这一片茶山:易比、易武、铜箐河、落水洞、麻黑、大漆树、弯弓、薄荷塘、曼洒、扇磨、曼腊、丁家寨。往往,一个山头或一个村寨因茶出名,如弯弓、薄荷塘,铜箐河等,久了,喊顺口了,茶就是山,山就是茶,没了分别。而大家熟知的老班章则在布朗茶区。

俊哥、兵哥不是土著茶农,而是城市茶农。早前,他们买了一小片茶山林地,办了林权证,有了新的身份:茶农。采茶季节,他们在山上,采茶收茶制茶,其他时间在重庆干点喜欢的营生。一个做电脑,一个锔瓷。当然,卖茶。

闻风而动的人更多是天南地北的茶商。他们鼓着包包,跑这个那个山头,包这棵那棵树,口气比天高、胆子比树大。

还有七七八八的“散花花”,就是一些两头串生意的人,假装背个包包,里面有手纸也有几文钱,蹭茶蹭饭,找点吃点。

我晓得,真正爱茶的人大多不太喜欢打麻将斗地主之类。他们日常的生活总是守着那杯茶,慢慢泡慢慢品,消磨时间,冲淡平和。不过放下茶杯上了山头却是另一番模样,一样的博弈——争山头、抢古树、撬客户。开启季节性茶山江湖。

今年的茶山却有几分平静,我们没有看到激烈的茶山博弈。茶农不明究竟,茶商都说不妙,消费降级了。资本退潮,大山喘息。

我跟他们先去了易武茶山。

真正的做茶人去哪里不是头脑发热随便去的。每片茶山采茶的时间不大相同。春潮再汹涌,新茶慢慢发。这些他们烂熟于心,还有茶农会告诉他们哪几天自己茶树的鲜叶会发起来,邀约去采。他们会掐着点赶这个那个山头,去了不打空。这叫“点采”。茶农特别告诉他们的是自家拥有的“宝贝”,一般人不晓得,也找不到。这些茶树可能十几二十棵,也可能只有几棵。他们心里门儿清。台地茶和小树茶再便宜也不入法眼,他们关心的是大树和古树。大树50年至100年,古树100年以上。经济学上叫核心资源或稀缺资源。老金贵啦。

我们住的地方是易武镇的烂田上寨,寨子的路口立着“茶马古道”的牌子。寨子姓盘的多。村级公路的维护人叫盘二,我们住家的老板也姓盘,喊老盘。这个老盘还小着,瘦高,黑黑的,做着民宿和茶叶生意。他们盘家从广西迁来,在易武扎下了根。俊哥说,他爸爸神秘,会什么巫术。说话间,恰巧看见盘老汉骑着摩托从老寨过来,定住了一只鸡,双翅一绞绑走了。俊哥说,看嘛,又有法事,又有法事。我想起了《山海经》,不少篇章结尾处记录着用鸡祭祀的事。鸡与人类相伴8000年左右。从古到今,天南地北的鸡似乎都通灵。盘氏在山,通着《山海经》吗?

打雷闪电,疾雨半夜。早饭时,听说兵哥已和盘老板骑着摩托进山了。四周是山,也不知他们去了哪里——后来才看到视频,两人骑着一辆摩托,艰难地穿行在茂密的山林,东拐西拐去到深处。兵哥说,根本没路,轮子打滑,空转,一不小心就要滚下坡崖。他说,没喊你们,你们去不了。我注意到,视频上,他们两人都咧嘴笑着、喊着,显见着畅快。记得俊哥说过,老盘孤身一人可以进山林过几天,打猎。睡哪里?可能盘在树上吧。想证实,我们去问老盘,他爱答不理,哼哼了几声,还是哼哼了几声。他是一个进山林才会笑才会开心的人。

鲜叶采回来了,摊开晾在通风的屋里,上架,一格一格的。山上条件好的人家都建了制茶工间,不同的是空间大小而已。

制茶的第一道工序,叫萎凋,也叫走水,就是让饱含水分的叶和茎在自然流动的空气中尽量散发。白天,云南的空气干燥,水气散发也快。以前,茶农更多的是在树荫和房檐下萎凋,如果太阳变化,有的晒到,有的没晒到,鲜叶的水气散发不匀,对茶叶的质量多少也有微妙的影响。有的茶农性急,干脆拿到太阳坝萎凋,那完全不行——不过古时候他们就这样晒茶吧,想喝时放进粗制的陶罐里煮起来,地上的火炉煮茶煮肉又烤火。原始的都简单直接粗暴,后来闲极无聊才搞得曲折复杂花哨了。对制茶的环节,俊哥和兵哥看似随意,实则精心,不会有半点马虎。他们有自己的一套。

下一道工序就是炒青了。炒茶的锅不是家里炒菜的那样平放,而是调大了角度,半斜仰着合理地固化起来。这样,锅虽大,就在当门,脸不必伸进去,手也够得着,翻炒容易把控,不会这里炒过了,那里火候还差点。

他们炒茶是手工,不是机炒。机炒是炒的标准和规模,手工炒的是心念,一锅两锅也炒。西双版纳的古茶山讲究的是一山一品,对于好的制茶师来说,一个统一的标准显然是摇头的。特别好的古树茶稀罕得很,哪有什么规模,一锅半锅都炒。手工制茶人靠着经验,他们可以炒出一茶一品来。

炒茶用的是柴灶,与以前不同,现在灶与锅分开在不同的房间,这样柴火的烟子就不会串味了。不像某些茶,有股烟熏火燎的烘焙味。点火前,兵哥拿了掌心大的薄木片给我嗅,一股松香直冲鼻子。他说,引火的,引火快。

灶堂红火。一会儿,兵哥凑了上去,伸出左手手背感知温度。不少茶农炒茶使用测温器,号称温度要达到300多度才下锅。俊哥和兵哥说,300度及以上都可以,根据茶叶的含水量和每款茶的制作特点而定。他们洒脱,靠手测。

当兵哥说可以了,大约5斤(云南说的斤都是公斤)鲜叶一下子被倒了进去,然后快速翻炒起来。锅里满是噼里啪啦的声音。先前屏住气的兵哥边翻炒边说,这声音对了。他说,有一次炒茶,可能锅没洗干净,有茶垢,鲜叶下去,闷声闷气,心里一扥,觉得遭了。往后,每炒一锅,他都要拿刷把洗锅,洗彻底,洗光亮。

兵哥的手是做锔瓷的,也拉得二胡,看他翻炒,有一种节奏。炒青,看似把茶拢过来,又翻炒出去,循环而已;其实,也有奥妙。首先,要翻得均匀、到位,不能有的炒糊了,有的还青着。其次,切忌乱翻乱抖,让气韵乱了。我几次看俊哥、兵哥炒茶,开始反复翻炒,到往上轻轻拋抖时,几近尾声。再次,炒青,也是杀青。杀青的程度如何,全凭手感和心感。杀青,差那么一分,试茶的时候也喝得出,汤色也不一样,偏绿。这跟绿茶的标准完全不同,绿茶要青透,对于生普就不太对了,生普橙透一点更好。

一锅茶,大概要炒18分钟或至半小时。看茶而定。

灶堂不能一味的大火,而要根据杀青的程度一点一点的退火。双手慢炒,差不多了,然后把茶轻轻捧放到大大的竹簸箕里,又摊开——我没有看见他们大手大脚胡乱整过。热气散了,基本凉了,又开始下一道工序:揉捻。兵哥边拢边收,顺时针反复揉捻,渐渐,揉捻出一个大青团来。凡是上好的鲜叶,俊哥似乎并不愿意别人帮忙,多几锅,也宁愿和兵哥自己炒、自己揉捻。揉捻实在重要:一是要揉出茶的条索;二是要激发与转化茶的内在物质;三是不能碎皮。一个小姐姐说,她揉捻了两年也还不行,要碎皮。纤纤玉手,也不知为何偏偏碎了那茶叶的皮?恐怕是力道不对吧,还是什么。碎皮,我们直观上怎么也看不出来,不过他们说茶一泡就显了相,犹如叶和茎的“皮肤”破了,若隐若现悬浮在茶中,汤色马上不对了,不透。揉到好处,兵哥拈出一根给我看。他说,看嘛,条索完整,茶茎柔软,又有弹性;摸吧,内在的良性物质揉出来了,又黏又糯。莫说一根,就是抓把茶再松开,抖它几下,黏糯的茶还竖着一巴掌,不会掉下来。普洱茶属大叶树种,采摘与我们熟知的绿茶完全不同。品质绿茶采芽不带茎梗,普洱茶却连叶带茎梗都采,只要嫰就行。好的鲜叶(带茎梗的都叫鲜叶)有的长达一寸还多,炒后形成粗硕的条索。制茶师的解释是,茎梗的物质丰富,提香必不可少。绿茶与普洱,完全是江南娇小女子与大山莽汉之比。

闻香识好茶,犹如“闻香识女人”。不过这个“美女”是被他们挑出来的,他们才懂怎么玩得尽兴。对于我们来说,再美也可能晃那么一下就过去了,也可能隔层纱难以感知。

我一贯对品茶中装疯迷窍的行为敬而远之。不过也想,多少莫名其妙的“过场”和正大庄严的仪式也来自人类反反复复的装疯迷窍。

从鲜叶萎凋开始,我就看见俊哥凑上去嗅,还拈了一根去尝,轻嚼了几下。我也试着嚼了一根茎叶,嘴里有点青涩,严格说,嚼不出个名堂。

鲜叶下锅翻炒噼里啪啦时,香气喷涌而出。开始感觉是草香,一会,香气似乎转化了,成了茶香,满屋弥漫。越靠近锅边,香气越浓郁。

杀青之后,揉捻之时,茶香似乎由激荡冷静了下来。随着反复揉捻,香气变得舒缓,也更稳定。

第二天,晾晒之后,捡去黄片,一款茶基本定型。

开试新茶。我也一样,跟他们做那些必不可少的“过场”。洗茶后,第一杯的水倒掉,然后学着他们将还暖着的空杯在鼻前晃悠,学着说,嗯,杯底香气足。第二杯才正式喝。我也学着他们嘬着嘴,小小一口,还发出一点“内吸”的声音。这一口,我以为他们要说点什么,没说,那我也不说。第三杯喝完,兵哥说,额头来汗,果然,跟杀青那时一样。那时,手上翻炒,停不得,汗挂着,不像做手术的医生,神圣,有人帮忙擦汗。

喝着,忽然觉得有股香,似花香,我就问,哪来的。俊哥说,昨天中午吃饭,不是有花花草草吗,还记得那个白花不。西双版纳的人叫大白花,有白的有淡紫的,就是这个季节开。他们把花芯去掉,开水一焯,就上桌。学名叫白花洋紫荆。你看见的,我们没有将大白花的味熏进茶里,也不像茉莉花茶那样将花与茶拼到一起。才上山采茶时,我也跟你一样有这个问题,花香哪里来?大白花的树长在茶树旁边,远看,满树白,风一吹,花粉飘落到新茶的茸茸上,自然而然的浸进去了。顺便说一句,没经过人工驯化的野茶叶上的茸毛就少得多,摸上去更光滑。其实也浸得进去。

俊哥说,我们制的茶都是不熏香的,都是自然融合的结果。你们来之前,我们在那卡“点采”了十多根古树,那茶树、茶叶没有什么两样,可一喝,有点奇怪。进口瞬间,有点儿酸涩。涩正常,几秒就化了;可是那酸味特别,蛮诱人的,有一种酸爽的高级感。问人,观察,我才弄明白,茶林里长着一种树,结了野果,果子可以吃,就是酸甜味。浆果一落,化为肥料,也自然而然被茶树吸收了。那一款茶,很亮的酸香。

明人张岱说:“栗得橄榄则香。”讲的是物类相通相感的道理。而茶树,最容易相通相感。所以,在自然生长及制作发酵的过程中,形成了果香、花香、蜜香、糯香等各种奇异的味道。有人变态,居然用鸭屎香来形容某款茶——犹如一道菜,苦瓜炒肥肠,叫一不怕苦二不怕屎(死)。但施了化肥,打了农药,甚至空气污染,茶树也会被迫吸收。久了,大地也会被异化。这种茶,国人习惯了,喝的人多,以为那就是本味,其实大谬;会品茶的人一口就会觉得不对,卡喉咙。追金逐量的结果最终会害了茶树、害了自己、害了后代。

在茶山的日子,凡事朴素,不过吃花吃草,惊奇不少,偶尔也有“奢侈”的时候。

那天傍晚,我们跟俊哥、兵哥去五姐家炒茶。当地大约有个习惯,采哪家的树,就在哪家炒茶,也可以跟着吃饭。中午我就晓得,他们采的是薄荷塘,那是西双版纳普洱系列第一档次的名茶。

去的时候,有一桌人正在吃饭。兵哥说,你看,他们拿薄荷塘的鲜叶来炒的肉片。那天我们也是,炒的鸡蛋。太奢侈了。兵哥还嬉笑着怂恿我们去动一筷子。筷子发在我们手上,没法推,只有怀着上山打猎见者有份的心理去动了一筷子。

就是那么个味——瞬时回到“饥饿时代”。逢年过节吃到一颗薄荷糖,含在嘴里不敢嚼,慢慢抿。看到邻居小朋友来了,把糖往口腔里左右顶着,故意把腮帮子鼓起个包来,然后张开嘴长长的哈气,十分“夺洋”(显摆)。他们会盯着我说,薄荷糖。这个薄荷塘不是那个薄荷糖,却又是那个薄荷糖。人已向老,可那个特殊年代的薄荷糖还没化去。

读张岱的《陶庵梦忆》“兰雪茶”那段,我还产生了一个问题。他说家乡有一种“日铸茶”,“茶味棱棱,有金石之气”。我问茶的“金石之气”怎么理解。俊哥想了想,摆出一道茶,让喝了再说下文。这是一款新茶,第一泡不显,第二第三泡冲劲一下子来了,茶汤下去感觉前胸发热,后背冒汗。俊哥说,有的人,喝了几杯这种茶还会打嗝放屁,通天通地。俊哥说,这是老班章,最大特点是霸气,棱角分明,气如脱缰之马,甚至有点炸裂。不过,大劲之后也会感到醇厚。他说,张岱家乡浙江山阴的“金石之气”我不晓得,可是我觉得云南的老班章就有“金石之气”。一个张岱研究专家解释“棱棱”为“寒冷,严寒”,我不晓得他是否真正懂茶?但我觉得俊哥口气肯定,解释“霸气”,大有“金石之气”。俊哥学过无线电,当过老师,写过诗,讲出来简直就是那种茶文化。

西双版纳十来天的经历,让我返渝后仍然关注那边的动静——他们好多天都没了动静。一问,才答,今年太旱了,鲜叶发不出,在等,在寻。其实,他们说过,旱了,鲜叶少,茶的品质却可能高;雨多,鲜叶量大,茶叶“水垮垮”的,不太喜欢。这是一对现实矛盾。

4月17日下午,城市茶农在瑶族的丁家寨茶林里,忽遇冰雹,林子里一片瘆人的声响。一二个小时,鲜叶全被打成刷了。林地里的冰雹密集得令人恐惧。兵哥手上一捧冰雹,看上去很美,一颗颗像刚剥出的荔枝,白嫰嫰的。兵哥急吼吼的嚷道,这是个什么事,旱了这么久,等来的全是冰弹子!

4月18日上午,他们又转战到与丁家寨不同方向的蛮砖。兵哥打来视频电话说,一会信号可能就没有了,你来看看这林子嘛。他说,昨天下了雨,今天大山的周围全是云海,我们得去抢收点鲜叶。他说,才进林子,觉得上面弥漫着蜜香,好幻觉呀。林子里好多小挂蜂(蜂巢),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有密集恐惧症的人非吓个半死不可。可当你吃了小挂蜂的蜜连手指头也想吃进去的时候,就想走进更深的林子。

林深见茶。


2024年4月18日


朗读者:麦恬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麦恬时空

精选文章,麦恬演绎。

by:醇色频道

海深遇鲸,林深见鹿

空灵|有点不一样的纯音

by:歌单精选集

林深见鹿—美得窒息的唐诗

品味古诗中的四季之美,山川草木、闲阳流水人间味。2种语言的韵律融合,59位诗人的百味人生,165卷唐诗的风骨流韵,289年大唐的盛世华章。于草木间体悟放松自在之...

by:朱旻玥

林深见鹿~美的窒息的唐诗(2022完结)

很喜欢唐诗,也特别喜欢许渊冲老前辈的翻译。跟随徐老把中国的美变成世界的美。

by:icesnowflake

桃林深处有人家

何老三家的大姑娘香秀被迫要嫁给年老鳏夫陈二狗,无奈之下抱了村里的破落户贾志春,要求他娶了自己。贾二奶奶花了一亩好水田给贾志春换回的媳妇。桃林深处的两间茅草屋...

by:倾听夜雨声

桃林深处有人家

这部小说。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却平淡如水。生活亦是如此,不是吗?

by:心派_福星

穿越时空来见你

千年之后,是否还能听到那声“我在”?深情无悔,如影相随。珍惜今生今世的缘分,相依相伴永相随;坚守最初的承诺,不离不弃终不悔。

by:飞兰佳话

密林深处的爵士奇遇

走入爵士森林,一探其中的奇妙

by:歌单精选集

免费|林深见鹿,鹿有孤独|浪漫青春&言情

稳定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AI主播良心又迷人,订阅追更不迷路!【内容简介】一个是居于象牙塔的美梦公主,为梦想奋不顾身,不知人世险恶。一个是混迹市井的...

by:高甜团宠小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