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讲义》黄元吉祖师 洪德 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正

2024-05-21 00:18:5806:33 39
声音简介
《道德经讲义》黄元吉祖师 洪德 第四十五章 清静为正

原文:

大成若缺,其用不敝。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解读:
道本虚无自然,顺天而动,率性以行,一与天地同其造化,日月同其升恒,无有而无不有,无为而无不为也。当大道未成未盈之时,不无作为之迹,犹有形象可窥,觉得自满自足,不胜欣然;乃至大成之候,又似缺陷弥多,大成反若无成焉;大盈之余,又似冲漠无状,大盈反若未盈焉。是岂愈学而愈劣,愈优而愈绌乎?非也。盖道本人生固有之良,清空无物,静定无痕,一当形神俱妙,与道合真,我即道,道即我,又何成何盈之有?若使有成有盈,犹是与道为二,未底神化之域。是以修道之士愈有愈无,愈多愈少,绝不见有成与盈也,故大成若缺,大盈若冲。以故万象咸空,一真独抱,因物为缘,随时自应,诚塞乎天地、贯乎古今、放之而皆准也,其用岂有敝哉?其用岂有穷哉?当其心空似海,神静如岳,又觉毫无足用者,然及其浩气常伸,至刚至大,抑何直也!乃反觉屈郁之难堪。神妙无方,可常可变,抑何巧也!乃惟觉愚拙之无知。言近旨远,词约理微,非义不言,非时不语,辩何大乎!而总觉讷讷然,如不能出诸口。惟其如屈如拙如讷若此,是以心愈虚、志愈下、德愈广、业愈崇焉。此殆道返虚无、学归自在,一与天地之运转而不知、日月之往来而不觉,所以其成大且久也。若皆本太极之理,顺阴阳之常,久久薰蒸,铅火充盈,寒数九而堪御,蒲团镇定,伏经三而可忘,太上所谓“躁胜寒,静胜热”者,其即此欤?至于清明在躬,虚灵无物,一归浑穆之天,概属和平之象,又何躁、何寒、何静、何热之有哉?学者具清静之心,化寒暑之节,而吾身之正气凝,即天下之正道立矣,又何患旁门之迭出耶?

此明道之至平至常、至虚至无。人未造虚无之境、平常之域,只觉其盈,不见其缺,只觉其优,不见其绌,所以太上云:“少则得,多则惑。”谚云:“洪钟无声,满壶不响。”洵不虚也。大德不德,是以有德,大为无为,是以有为,非谦词也。道原虚无一气,惟其有得,是以无得,惟其无得,是为有得。故道愈高,心愈下,德弥大,志弥卑,斯与道大适焉。若一有所长,便诩诩然骄盈矜夸,傲物凌人,其无道无德大可见矣。太上故云“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方为得之。学者切勿视修道炼丹一如百工技艺之术自觉有益斯为进境。若修道,总以虚无为宗,功至于忘,进矣,至于忘忘,已归化境。夫以学道之士退则进,弱则强,虚为盈,无为有,以反为正,以减为增,故学之进与不进,惟视心之忘与不忘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黄元吉道德经讲义

黄元吉:名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丰城人,清代道学大师,生平事迹近于神奇传说。他清朝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由门下弟子笔录并编纂成《道德经讲义》、...

by:华羽苑菁

黄元吉《道德经讲义》

《道德经讲义》,又名《道德经精义》、《道德经注释》,清代黄裳著。黄裳,字元吉,一说号元吉,江西省丰城县人,清代著名道学家,曾在四川富顺乐育堂传授内丹诀法,门下...

by:歸去崑崙

道德经讲义-清·黄元吉

清代乐育堂黄元吉真人所讲解的道德经分章讲义。

by:白羽谦

道德经注释|黄元吉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而黄元吉版注释则字字精义。不读黄版道德经,不得道德经之真义也。

by:洞尘子

道德经注释-黄元吉

首揭常道,次述丹道;首言世法,次言丹法。道学精微,文理密察。本末兼赅,体用咸宜。

by:信受奉行px

黄元吉注解之道德经

道德经的智慧大家有目共睹,世界级的宝典。现代人大多挖掘它的商业智慧和治国智慧,其实道德经更是书名点睛,道德两字为重,是一本道家的经典。我尽量挤出时间来给大家讲解...

by:听友99641773

《道德经》黄元吉注释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首,是上古修真的总纲。《道德经》黄元吉注释字字精义,句句入心,不读黄元吉版《道德经》,不得《道德经》之精髓。

by:一真厚德

《道德经》黄元吉注释

《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首,天上天下第一经,古今中外第一文,《道德经》黄元吉注释版字字精义,句句入心,不读黄元吉版道德经,不得道德经之精髓。

by:一真厚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