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啸清随笔 · 我和品牌有个约定》第三十一篇《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的大漠敦煌》

2024-05-21 20:26:3505:36 38
声音简介
亲爱的听众朋友,现在要给大家演播的是《啸清随笔 · 我和品牌有个约定》。作者:啸清。第三十一篇《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的大漠敦煌》。由啸清播讲。

在华夏儿女历史遥远的长河中,曾有“长安第一,敦煌第二”的民间说法,就连风花雪月的江南名城扬州也望尘莫及,而巧夺天工的敦煌石窟更是名扬四海,享誉全球。说起敦煌,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神幻莫测的莫高洞窟,它的初步成型是在东晋十六国期间,直到如今,留存下来的大概共有七百多窟,超四万方画,两千余彩塑,属于当今海内外独一无二的佛教艺术殿堂。

有的时候,徜徉在这里的人们,可以向那个遥不可及、时空变幻的风云之地远远眺望,只看见东晋王朝的蹉跎岁月里,五胡乱华留下的伤痕累累比比皆是,但在偏僻的西北一隅,那些孤独而执着的佛家弟子,站在鸣沙山的断垣残壁上,开启了世世代代用绘画和雕塑来创造莫高窟奇迹的新纪元。根据权威说法,早在印度产生佛教的开端,像莫高这样的石窟往往是用来给和尚们苦苦修炼的地方,完全不存在什么从事美术方面的活动,就算想表达一些具象的东西,也只能拿佛教建筑的零碎构件充当摆设。不知什么时候起,欧洲雕塑的典雅风情传播到恒河流域,在洞窟里雕刻石像,寄托对佛祖的崇敬之情,于是大批工匠施展了他们的艺术才华,一旦这种潮流不知不觉被传播到当时的中国,无疑掀起千层浪。来自印度的释迦牟尼学说到了东汉三国,慢慢的从上流社会过渡到小小的庶民,从西晋的翻译佛经,再到东晋的佛图教化,一点一滴,中国的民间百态和世俗烟火,融化了原本西方味儿十足的塑像造型,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土生土长的华夏文明,在这里龙腾虎跃,用特有的方式改变着人们对佛祖的习惯性认识。大概从北魏开始,一直到宋代,莫高窟始终扮演着时代的宠儿,无奈至明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使得敦煌从此变得落寞寡欢,不再引人瞩目。今天我们看到的石窟,假如从建筑实用的角度来说,可分为大像窟、僧房窟、支提窟、佛坛窟、涅槃窟等一系列形态。内部空间最宽敞的可长达三十米,高四十米左右,而且在不少的洞窟外面,保存着唐宋时期的木结构窟檐。在莫高窟的洞里,壁画是独一无二的,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绘画种类,关于佛的动人故事,美丽山水和娇艳花卉,还有飞翔在天空的佛祖形象,辛勤劳动的普通人民。内行的参观者不难发现,敦煌壁画兼容了欧洲西亚的艺术风格,分布于顶部和四周,弥漫着浑厚雄壮,喷发出气吞山河的热情豪迈。那一个个飞天的姿态,预示了人生的终极目标,飘飘欲仙,幸福安宁,不带任何世俗的功利,只求平凡的与世无争。色彩的追求有时淡雅,有时凝重,有时蜻蜓点水,有时挥洒自如。当时的社会环境鼓励自由超脱,不存在儒学一家独大,牢牢控制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纵观不同朝代的作品,我们可以领略盛唐的壮观,咀嚼两宋的柔美,重新审视一下,原来华族的博大精髓,就在这无拘无束的歌舞升平里芬芳吐艳。莫高窟的彩色雕塑把菩萨、天王、力士、金刚等众神刻画得栩栩如生,各种丰富的题材,美轮美奂的技艺,使得塑像与壁画如同孪生姐妹,难舍难分,浑然一体。他们平和的神态似乎在劝导人们,只要心中有佛,就能最终和莲花一道,进入向往已久的一方净土。那将多么幸运啊!因为膜拜她的,是成千上万的飞天后人,是河西、中原乃至全中国的敦煌子民。

您刚才收听的是《啸清随笔 · 我和品牌有个约定》第三十一篇《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的大漠敦煌》。作者:啸清。我们下回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我和清晨有个约》

一场时光的约会,一次灵魂的回归一段心灵的絮语,与尘世深刻相聚一个女人,素心煮字,送给自己的生命之礼在日常琐碎中品味禅机,在酸甜苦辣里酝酿诗意本书,是一个走过半生...

by:小花zz

我和西西

妈妈和宝贝的作品

by:我是小屈

清风随笔

以奇异的视角去观察这个社会,大家做好准备,系好安全带,我们就要上高速了

by:_李小楼_

我的随笔

我的原创日记

by:六尾甜狐

我的随笔

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有幸福快乐也有苦涩心酸。总有一些事,一些人令自己想起、怀念。有时候突然想起来了,就坐下来写一写。犹如一个老太婆絮絮叨叨絮絮叨叨,但总有一些趣味...

by:姥姥和牛申

我和BF这九年

策划:锁儿哥播讲:张放作者:忆若甫制作:锁儿哥平淡的人生里,每个人都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在相互寻找着彼此间的平衡。一方进一步,一方退...

by:1069FM团队

我和BF这九年

谢谢你,时间;谢谢你,生命。若甫是直男,百分百的直男。这没有谁比我更清楚地知道了。

by:钱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