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灵枢.寒热病第二十一

2024-05-22 06:09:5208:17 22
声音简介

寒热病第二十一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xī,不得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

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汗注不休。齿未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槁,死不治。骨厥亦然。

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汗注烦心,取三阴之经补之。

身有所伤,血出多,及中风寒,若有所堕坠,四肢懈惰不收,名曰体惰,取其小腹脐下三结交。三结交者,阳明、太阴也,脐下三寸关元也。

厥痹者,厥气上及腹,取阳明之络,视主病也,泻阳补阴经也。

颈侧之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也,在婴筋之前。婴筋之后,手阳明也,名曰扶突。次脉,手少阳脉也,名曰天牖。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腋下动脉,臂太阴也,名曰天府。阳迎头痛,胸满不得息,取之人迎。暴喑气鲠,取扶突与舌本出血。暴聋气蒙,耳目不明,取天牖。暴挛癎眩,足不任身,取天柱。暴瘅内逆,肝肺相搏,血溢鼻口,取天府。此为天牖五部。

臂阳明有入頄遍齿者,名曰大迎,下齿龋取之。臂恶寒补之,不恶寒泻之。

足太阳有入頄遍齿者,名曰角孙,上齿龋取之,在鼻与頄前。方病之时其脉盛,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一曰取之出眉外。

足阳明有挟鼻入于面者,名曰悬颅,属口,对入系目本,头痛,引颔取之,视有过者取之,损有余,益不足,反者益甚。

足太阳有通项入于脑者,正属目本,名曰眼系,头目苦痛取之,在项中两筋间,入脑乃别。

阴蹻、阳蹻,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热厥取足太阴、少阳,皆留之;寒厥取阳明、少阴于足,皆留之。舌纵涎下,烦悗,取足少阴。振寒洒洒,鼓颔,不得汗出,腹胀烦悗,取手太阴。

刺虚者,刺其去也;刺实者,刺其来也。春取络脉,夏取分腠,秋取气口,冬取经腧。凡此四时,各以时为齐。络脉治皮肤,分腠治肌肉,气口治筋脉,经输治骨髓、五脏。

身有五部:伏兔一;腓二,腓者腨也;背三;五脏之俞四;项五。此五部有痈疽者死。病始手臂者,先取手阳明、太阴而汗出;病始头首者,先取项太阳而汗出;病始足胫者,先取足阳明而汗出。臂太阴可汗出,足阳明可汗出。故取阴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阳;取阳而汗出甚者,止之于阴。

凡刺之害,中而不去则精泄,不中而去则致气;精泄则病甚而恇,致气则生为痈疽也。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灵枢悬解

昔黄帝传医,欲不用毒药砭石,先立《针经》,而欲以微针除百姓之病,故咨岐伯,而作《灵枢》。《灵枢》即《针经》也。《灵枢》乃《素问》之原,凡刺法、腧穴、经络...

by:langjinli

悟透寒热即良医 | 教你辨别阴阳虚实 | 中医养生

怎样去分析寒热的症状和体征?抓住哪些关键去判别属寒属势?怎样在真真假假的证候中明确寒热?如何从寒热的变幻中判定阴阳的虚实盛衰?本书是作者的医案解读。上篇“寒热...

by:感JUE

《灵枢》碎片

本专辑,将《灵枢》碎片化,可以看标题,选听灵枢内容,一目了然,一听就懂

by:东方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