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自传2

2024-05-22 11:26:2511:48 42
所属专辑:读书
声音简介
第2天:苦难,真的是人生...
在昨天的内容里,我们介绍了富兰克林一生所取得的成就。他年少离家,在陌生的城市打拼,靠自己的奋斗创办了印刷所。

事业步入正轨后,他潜心于阅读写作和科学研究,成绩斐然。凭借不俗的影响力,二十多岁的他便涉足政府公共事业,做出了不俗的成绩。

富兰克林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卓著的成就,与他一生都在践行十三种美德密切相关。从今天开始,我会带着大家学习这些美德,并帮助大家掌握修炼这些美德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学习第一个美德:节制。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对节制的解释是:饭不可吃胀,酒不可喝高。

富兰克林在青少年时期就养成了这个美德,这得益于他的苦难生活。昨天我们提到过,富兰克林出生在一个有着17个孩子的家庭,家境的贫困,迫使他只上了两年学就退学了。

因为热爱读书,父亲便让十二岁的富兰克林在他哥哥的印刷所中当学徒,但哥哥并没有善待他,稍有不满便对他拳打脚踢。那时,他对哥哥充满了怨恨。

在《自传》中,他是这样描述这段经历的:虽说是哥哥,他却认为他是我的师傅,我是他的徒弟;因此希望我像别的徒弟一样老老实实替他干活。

富兰克林从小就喜欢读书,给哥哥当学徒的时候,他没有任何收入,便用仅有的零用钱买书读。为了读更多的书,他跟哥哥商量,每天他自己解决吃饭问题,请求哥哥将节省下来的饭钱给他,他就用这些钱买来更多的书读。

也是从那时起,他开始节制饮食,养成了吃素的习惯。通过节制饮食,节约饭钱,他在给哥哥当学徒的五年中读了大量书籍,比如《天路历程》《名人传》《论计划》《论行善》《旁观者》等。

后来,在创业期间,富兰克林还养成了节制饮酒的习惯,他从来不允许自己多饮酒,每日只喝一点黄酒或啤酒,因为他见识过一些嗜酒如命的人,他们因为过量饮酒而整日昏昏沉沉,无法正常做事。

科林斯是富兰克林的发小,他家境富裕,两个人一起长大,经常共读一本书。聪明好学的科林斯,常常因为学识受到饱学之士的赞誉——这方面连当时的富兰克林都自愧不如。

可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大好前途的人,终究还是毁在了喝酒这件事情上。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回忆说:他天天喝得烂醉如泥,而且行为非常古怪。他还赌博,输光了钱。

富兰克林不忍心看朋友如此堕落,一边好心资助他,一边努力规劝他戒酒。无奈,科林斯此时已经深受酒精毒害,怎么也戒不掉了。因为嗜酒如命,科林斯失去了很多次工作的机会,面试方一闻到他满身酒气,便不肯录用他。

在《自传》中,富兰克林不禁感谢那段时间的饮食节制,因为这样的节制能够让他的思维更加敏捷。他认为,能从苦难中快速走出来,节制这项美德功不可没。就这样,富兰克林将节制的美德,践行了一生。

当然,这也不是说我们都得像富兰克林那样,每日吃很少的食物。而是说,在确保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后,不再过多摄入食物,更要避免暴饮暴食。除此之外,少摄入甜食、酒精、油炸食品、过咸食物、加工肉类等,也对维持心脑血管健康有好处。

好了,这是我们学习的第一个美德——“节制”。接下来,我们学习第二个美德——“节俭”,富兰克林对节俭的解释是:不花于己于人没有好处的闲钱,杜绝浪费。

在给哥哥当学徒的时候,他身上的钱主要花费在吃饭和买书上,其他学徒拿到薪水后经常会出去游玩或者看戏剧,富兰克林却舍不得将钱花在这种地方。

他认为消遣唯一的好处就是放松身心,而读书对他来说同样能够起到放松的作用,那么何必要额外花多余的钱去消遣呢?

古今中外,很多名人都秉持着“节俭”这一美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经常说一句英国谚语:节约便士,英镑自来,每天深夜她都亲自熄灭白金汉宫小厅堂和走廊的灯,就连刷牙她也会将牙膏挤得一点也不剩。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红萝卜、韭菜、两碗青菜、小葱豆腐汤来宴请众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想必,这些了不起的人物,之所以能取得不俗的成就,跟节俭这个美德是分不开的。

富兰克林也是如此,通过节俭这一美德,他不但度过了那段贫穷的日子,更磨练了自己的意志。

我们接着讲富兰克林的故事,为了逃离哥哥的虐待,17岁的富兰克林变卖了一部分书籍换来路费,在朋友的帮助下坐上了开往纽约的轮船。

但是,在纽约他没有找到任何印刷所雇佣他。后来在一位好心人的帮助下,他又辗转来到了费城。对于这段经历,富兰克林是这样描述的:“我折腾了一路,身上脏得不成样子,口袋鼓鼓囊囊,塞满了脏衬衣和臭袜子……我饿得前胸贴后背,身上只剩下一块荷兰币和一先令的铜板……”

在那段苦难时期,富兰克林常常过得捉襟见肘,吃了上顿没下顿。好在后来,他找到一份印刷工的工作,老板叫塞缪尔·凯默,他给凯默干活,平时就吃住在房东里德先生家里,而里德先生的女儿就是富兰克林未来的妻子——这是后话了。

慢慢地,富兰克林凭借自己高超的印刷手艺,在凯默的印刷所中站稳了脚跟,也攒了一点钱。一次机缘巧合的机会,他认识了一位名叫基思的总督,后者非常欣赏富兰克林,并决定赞助富兰克林在费城开一家印刷所:不仅包括了采购印刷设备的钱,还包括了一封给他朋友的推荐信。富兰克林大喜过望,不久后便启程前往伦敦。

但天不从人愿,刚抵达伦敦,富兰克林便发现这个基思是个骗子,印刷设备和推荐信都没有兑现,囊中羞涩的富兰克林只好留在伦敦另谋出路,他再次陷入了窘境。

好在没多久,他就辗转找到了一份印刷所的工作,为了节约开支,他每顿饭都吃面包,喝白水,他认为这种吃法既能维持体力,又省钱。相比之下,其他的工友都是吃面包、奶酪,再喝大量的啤酒。富兰克林在《自传》中说:“工友们一直搞不明白,每天喝水的我,为什么比他们这些喝啤酒的人还要劲儿大。”

富兰克林在《穷理查年鉴》中这样写道: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怎样节省自己的收入,他也许一辈子累死累活,到头来还是得一文不名地死去。而富兰克林就是凭借多年来养成的节俭的习惯,很快便摆脱了没饭吃的窘境,在伦敦生活了下来。

很多年后,当富兰克林成家立业,过上了富足的日子,他依旧保持了节俭的美德。家里的商铺从来不雇闲工,他们的饮食也极其简单。弗兰克林在《自传》中回忆说: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早餐都是面包、牛奶,餐具就是普通的陶碗。

富兰克林使用过的第一个“昂贵”的餐具是一个银汤匙,这是妻子瞒着他买来的,原因是她认为丈夫不应该如此“寒酸”,而富兰克林却深感浪费。

富兰克林虽然节俭,却从不吝啬。为了摆脱哥哥,富兰克林乘船前往费城,他在船上帮船家做了不少苦力,抵达费城后,他几乎身无分文,却坚持将身上仅有的钱支付给船家当路费,船家推脱不过,只好勉强收下。

节俭这一美德,陪伴富兰克林度过了很多次生活危机,而这一习惯的养成,也磨练了他吃苦耐劳的品德。

就像诸葛亮所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里所说的“俭以养德”的意思是,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行。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下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今天的主要内容,我们学习了两种美德:第一个是节制,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对它的解释是:饭不可吃胀,酒不可喝高。第二个是节俭,解释是:不花于己于人没有好处的闲钱,杜绝浪费。

这两个美德,陪伴着富兰克林走过了那段风雨飘摇、囊中羞涩的苦难日子。苦难对富兰克林来说并不是生活的全部,可他总是能借助节制和节俭,很快度过危机。而这些美德带给弗兰克林的,也不仅仅是身体的康健和经济的好转,更多的是他磨练出的坚强的意志。

就像巴尔扎克所说:今日遭遇的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和弱者的无底之渊。不要沉浸在苦难之中自怨自艾了,你要像富兰克林一样,身体力行去践行节制和节俭,那么,走出苦难的日子便指日可待。

好了,今天的精彩内容就到这里,明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创业没有启动资金就不行?》。

很多人认为,创业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不投入一定的物力、财力、不冒点风险是无法成功的,真的是这样吗?明天,我们一起看看富兰克林是如何低风险创业成功的,我们又能从中学到些什么呢?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富兰克林自传

一个拥有美德与善行的革命领袖一段展现奋斗与传奇的跌宕人生世界上最伟大、读者最多的自传文学作品一部改变了世界上无数人命运的精神指南

by:航海者恒向

富兰克林自传

这是一本影响世界两百余年的精神读本,美国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改变无数生命历程的励志经典。一本关于奋斗与成功、善良和美德的传奇巨著。《富...

by:柒一阁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迄今为止最重要、读者最多的自传作品之一,无论从自传的角度还是从美国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富兰克林以拉家常的方式,把自己成功...

by:未来书铺

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功勋卓著的政治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民主精神缔造者、《独立宣言》的起草者,享誉世界的科学家,被誉为“美国的圣人”。此...

by:八宝教主

富兰克林自传

美国百元货币的头像,大家都知道了吧他就是富兰克林,美国的精神之父而不是美国第一任总统、国父华盛顿为什么?

by:维卡有声

《富兰克林自传》

《富兰克林自传》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部代表作,讲述富兰克林从一位贫困家庭的孩子在经历种种磨难后成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通才的成长经历。《富兰克林自传》是美国传记...

by:几何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