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街头晃,晃出一番事业

2024-05-23 03:35:0112:00 27
所属专辑:成都日常
声音简介

去年9月,广州人黎卡斯来到成都,原本只打算旅居一段时间,没想到最近开始筹备起了工作室,有大干一番事业的迹象。

在成都这大半年,她没事便和朋友出门刷街,准备写完100个成都商业文化关键词,比如,关键词6: 吃中餐。

成都的饮食文化,一直有着“爽快聚起”的基因。工作与生活更追求自主、适度的生活观念,以辣味为主的味型、以「锅」为核心的菜品延展、允许外摆、下楼拐弯随处随选的餐馆集群,会让你随时随地有「啊!找朋友出来吃饭见面吧」的冲动。

这样的城市饮食文化特征,让我觉得在成都做「一个人的饮食」的生意,挺难的。例如暂时还没太多本地朋友的我,面对「欢迎3人或以上,从8点吃到凌晨」的本地好吃无能为力。

也因此,我从来没有见过比“吃中餐”这个词更有意思、更有画面感的日常词汇。

在四川人的日常对话中,吃中餐的中并不是中西的“中”。四川餐饮行业长时间以本地味型为主,较少川味以外的其他地域餐饮/西式餐饮进入本地市场,促使四川人在传统味型上“造花活”、一“辣”造百味,也衍生出不同的特色菜系:火锅、冒菜、冷锅串串、钵钵鸡……万变不离其复合的辛香与味辣,最终为的是让大伙儿聚起,喝一箱聚一晚。

又因这些特色菜式过于相近,四川人约人吃饭总是把话说得特别具体:吃火锅、吃钵钵鸡、吃肥肠鱼、吃干锅,而不是像其他省份的人笼统地概括为“吃饭”。

而我们最日常的“家常热炒+白米饭”组合,四川人会既概括又精准地唤做“吃中餐”。“吃中餐”一词虽然并不体现在餐厅招牌上,但四川人会对其有着非常具有画面感的描述:一群人,即时且就近;馆子大小无所谓,带有聚会或宴请目的;必须是现做热菜,必须是炒制为主,必须搭配热乎乎的白米饭,距离亲近且闲话家常的一顿饭。

你看,这顿饭是不是被四川人描绘得生动而具体,有马上想和朋友家人们去吃个“中餐”的想法?而四川、尤其成都的餐饮行业日益发达,更多地域风味与西式餐饮进入成都市场希望分一杯羹的时候,我认为每一个进入成都市场的品牌,都可以从“吃中餐”这个日常词汇中找到关键答案。

成都,这个追求“畅快聚起”的社交生活的城市,消费者更追求的是大众的、爽快的集体社交氛围、与不论8岁or80岁都能共同欢聚的生活时刻,因此不管是内容、体验抑或具体的产品服务,都可以围绕“随时相聚,乐话生活”展开。

在成都生活工作的人,更知道如何热爱生活、如何与人产生新的关联、形成新的关系,因为只需要吃一顿“中餐”,就可以了。

·上下滑动观看

我不禁感叹于她的灵敏与细致。于是,她一头扎进街头巷尾观察这座城市,而我则在社交平台观察她。

“在观察的过程中,你自己收获了什么呢?”

“这样带有一定目的性,但目的性又没有那么强,有个具体的角度去观看一座城市,让我感觉每天过得很有意思,给我的生活一个支撑点。”

我们约好下次一起逛街,同一条街,用她的观看角度,应该会逛出些不一样。

黎卡斯

好棒工作室联合创始人、商业文化地理研究者、策展人。自2011年至今持续研究及实践公共文化策展/社会创新与教育创新/青年文化与艺术领域,曾策展一系列有关领域的展览/公共项目/青年文化事件。曾担任胖鲸传媒内容策略总监、Fish渔农处联结官、青年志文化联结总监兼主编、设计互联公共教育负责人、顺德逢简水乡旅游文创区市场总监等多个与文化/文旅/设计/青年创新/市场营销有关的机构与品牌。

逆时钟行为

“持续工作10多年后,我决定来成都Gap一下。”

据说,常见的逆时钟行为包括复读、辞职、单身。

去年,当了10多年打工人的卡老师选择辞职休息,“首先是先换一座我没有待过的城市,各方面考虑了一下,选择了成都。我第一次来成都是2011年,当时觉得这里一方面很有市井气息,另一方面能看到新兴的商业在发展。”

于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顺德都工作过之后,卡老师来到了成都。在涉猎过品牌公关、乡村文旅、社区营造、社会创新服务、公共艺术策展、博物馆公共教育等领域后,她来到成都,过生活,顺便写商业观察。

·卡姐在夜晚刷街

10多年后再见,她觉得成都的面貌依然很清晰:市井且自洽。“就是看遍了世界,我还是回到我的世界,但这不是闭塞,是看山还是山。”

去年,她写过一篇成都人喜欢“进小区吃饭”的帖子,那时编辑部在写过几十条“百米小街”的稿子后,也发现了这个点,我不由得感叹:这姐好会。

·进小区吃饭

如此深入、细致的观察来自于卡老师的求知模式,“这是什么?没有见过,要去见一下,要去吃一下,要去玩一下。”

其次,是她的本地人心态,“不管在哪座城市,哪怕这个地方我是第一次去,我也是站在一个久未回老家的本地人的角度去看。”

第三点,就是她的分析办法,“可能有一些受众更需要的是直截了当的what,我会更侧重在how跟why,为什么是这个样子,以及我们去做一些具体的商业服务的时候,这些能不能成为参考。”

·在街头晃,从白天到夜晚

比如,说到许多店铺都会有“店休”,卡老师的观点是:从“店休”这件事背后揭示的,其实是成都商业文化中不可忽略的共性,那就是“巴适”。在我的理解中,“巴适”并不指向闲散轻松,而是成都的主理人们和消费者们更倾向追求一种自主掌控的适度,且内心意识中愿意主动休停。当人们能自主判断和掌控什么是适度的工作、生活与消费,才能更有余力与余地去思考自己想要什么,而不是盲目地追逐速度与热点。

刷街

“成都的横街、巷子比大马路有意思多了。”

就这样,持续刷街,不预设,不期待,卡老师穿梭在街巷的边边角角,“逛了大半年,锦江区的街巷都没有逛完,逛不完,根本逛不完。哪怕是同一条街,两个月之后再去一遍,你就会发现东西不一样。”

聊天的彼时,我们正坐在陋屋咖啡新店的外摆区,旁边大爷些正在打牌,“这里原本是收二手家电的铺子,慢慢开始有一些年轻化的铺子开起来。”

·陋屋新店 摄影/李可以

卡老师知道许多街巷的变迁史,比我知道得多得多,都是用脚力和耳力换来的。

·45度角是卡老师发现的成都商业文化的又一关键词,45度角的外立面设计一方面让市区本就开阔的马路更显大。另一方面,则尤其体现在主干道延伸出去的支线小马路:以45度角的建筑外立面,为小马路交汇处退让出一个宽阔灵活的“广场”,既可方便车辆通行,同时为人提供足够的步行停留空间,进一步得以让围绕这个“广场”的底商业态发展起来,用空间的小小退让换来源源不断的人气。

比起陋屋,卡老师更常去的咖啡店是灶咖,“第一,离我家很近,拐个弯就到。第二,咖啡出品稳定。第三,主理人有意思。像这样的小型的商业还是会藏在社区跟街巷里,所以我觉得成都的横街、巷子比大马路有意思多了。”

观察大半年,卡老师浅拎出成都商业文化的几个关键词:

·街头商业

不限区位、允许限时的外摆文化

店都开得“犄角旮旯转个弯”

天生带有“到外头耍”基因的成都人

城市公共空间中多样化的消费体验

·杂识社交

更弱的人际边界

更热衷一群人聚起

不办公、不聊事、就“待着”

弱目的性的交流与生活情报分享

·板朋圈子

城市对不同文化的高度包容性

主理人文化的落地生根

有聚力的社群关系与熟客生意

对于“杂识社交”我深有同感,在不少轻松的社交场合,作为i人的我也会因为某个感兴趣的话题和陌生人嗨聊起来,聊完也许都不知道对方姓名,各回各家。这样弱边界感、无目的性的交流让人刷新日常,学会用他者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身边事。

·在街头晃,从白天到夜晚

Gap需要规划吗?需要有用吗?因人而异,但我始终相信,任何智力活动都是有用的。

在成都街头Gap的卡老师,似乎已蓄力完毕。

·卡老师的一个典型的成都夜晚

她和两位小伙伴一起创立了好棒工作室,“我自己更偏重的是商业文化研究,另外两位合伙人,一位擅长做年轻化品牌的营销,另外一位是建筑设计师,自己也有开店经验。工作室主要会做几件事情:基于地方文化和生活的文旅设计、基于老节新造的节庆创新、基于城市社区趋势的主理人品牌陪伴式服务、基于日常生活的文化策展,以及基于城市商业文化地理的故事内容。”

在蓝花楹和三角梅开得扎劲儿的街头,正适合重新出发。

·摄影/小雨

YOU成都专访

X:小都 ,K:卡老师

X:对于想要Gap的小伙伴,有没有什么建议?

K:对于正处在“间歇人生”的小伙伴来说,我觉得更重要是心态的建立与自我提问:这是你想要的状态吗?你打算只是短暂休息、还是作为人生的某一个长期阶段来作考量?Gap对你来说是某个危机之下的被动逃避,还是为可预见的机会而主动选择的蛰伏?这些问题,都是除了手中有足够存粮、以及判断自己是否有足够的专业能力之外的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千万不要把Gap作为人生止痛药来服用,毕竟“有病便须医”。

X:说3个让你决定在成都创业的原因,会是什么?

K:对于创业的人而言,选择一个城市市场必然会考虑几个因素:机会、成本、文化环境。对于我、以及好棒工作室的合伙人们而言,为什么选择成都也是从这几个方面综合考量。首先,成都的商业环境相对活跃蓬勃、且对年轻初创团队更友好,能帮助工作室在一个恰好的土壤里建立影响力、沉淀足够的业务机会;其次,成都的创业成本相对一线城市、甚至部分新一线城市更低, 而这种低不仅体现在实际经济成本,更体现在业务发展过程中的社交与时间成本;最后,“文化环境”对于我们而言是最关键的考虑因素,成都的商业文化、生活文化、城市气质中所折射的“市井且自洽”,是我们认为当前最恰到好处且我们需要的一种环境土壤。

X:刷了这么多成都的街,最喜欢的是哪一条?为什么?

K:最近经常晃的一条街,还是莲花西路。是我喜欢的充斥着“人的生活味儿”的街道,也有年轻商业在生根发芽。推荐本人最喜欢的莲花西路逛法:先去自然记录Leafroom喝个下午茶、晚饭再去斜对面的张千金来个烤鹅肠最后在何蒸肉旁边走个20步的鲜花店,花100块随便买时令鲜花,开开心心回家去!

你有过Gap经历吗?

你喜欢刷街吗?

来和小都都聊聊

你的故事~

● ● ●

编辑|书书

图源|受访者

CONTACTS

找到小都

微信公众号|YOU成都视频号|新浪微博|APP

YOU成都小程序|YOU在场小程序|YOU在场小红书

合作添加微信号

YOUCHENGDUDU

· 欢迎把小都分享给更多的朋友哦 ·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

听杜宇讲成都,怎么舒服怎么听每周更新欢迎订阅

by:鲸鱼座博物馆

成都的街头艺人们

让我们带你走进成都街头艺术。在成都,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们,街头即舞台,来去匆匆的行人放慢的脚步和送出的掌声,让他们成为成都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从今天开始,我们...

by:成都电台FM946

晖哥故事丨成都街头原声龙门阵

晖哥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城市微观史作家,斜杠理工男。新浪微博《晖哥读城》博主,公众号《晖哥读城》创始人。出版专著:《成都街道漫步手记》《影像...

by:晖哥读城

成都-成都新场古镇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四川省成都市大邑县新场古镇票价描述暂无开放时间全天乘车信息暂无

by:恋景旅行APP

独自出发-成都

抓阄目的地…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遇见成都

by:独自出发

成都-成都武侯祠博物馆

音频来源于链景旅行地址武侯区武侯祠大街231票价描述60元/人,学生半价,年票100元。开放时间乘车信息乘坐1、8、53、57、59、82、109...

by:恋景旅行APP

潮成都

城市的时代浪潮激荡美好生活的思潮共寻成都美好生活新表达

by:听堂FM

成都style

独特的烟火气和休闲味,让“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价值选择。“像成都人那样生活”,是种什么样的生活?听大咖主播罗小刚、卢匕李阳、飞哥、小宇、齐扬、...

by:喜马拉雅_听成都

一眸成都三千年,讲成都的故事

【内容简介】英雄儿女终相去,留得芳菲三千年!读一本书,历一城沧桑,品三千年的人与事。这是一部关于成都的百花缭乱的城市史,也是中国版的《耶路撒冷三千年》。这里...

by:CV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