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味中药,上可敛肺、中可健脾、下可益肾,虚劳养生之佳品,久服延年祛疾

2024-05-24 04:42:0105:58 29
声音简介

山药依阑出,分披受夏凉。

叶连黄独瘦,蔓引绿萝长。

结实终堪食,开花近得香。

烹庖入盘馔,不馈大官羊。

这是元代著名诗人王冕的《山药》,前四句以写实的手法生动地刻画了山药的生长环境,后四句回归到山药鲜美的滋味上,不难发现,作者对山药深深的喜爱之情。

是的,今天就想来和你聊聊山药。

讲到山药,想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滑滑的,黏黏的,口感很不错。

国人食用山药的历史至今已有数千年。然而,山药的本名其实原本并不叫山药,因其为薯蓣科的植物,故得名“薯蓣”。

据明代医学大家李时珍于《本草纲目》中的记载,在唐代宗时期,因代宗的名字叫作李豫,“豫”和“蓣”同音,是故,改名“薯药”,这是山药第一次犯帝讳。

后来,到了宋英宗时期,因宋英宗名叫赵曙,而“曙”和“薯”同音,于是又将“薯药”改名为“山药”,这是山药第二次犯讳。此后,“山药”之名一直沿用至今。

此外,上好的山药又被叫作怀山药,因产于古怀庆府而得名,也就是现在河南省焦作市。

《神农本草经》:“山药以河南怀庆者良。”

那么这小小的一味山药到底有哪些药用功效呢?不妨花个三五分钟听远志娓娓道来:

01

肺虚久咳

有些人大病初愈后老是咳嗽,起初自己并不以为然,想着过些时日就会痊愈,

可没成想,日复一日,非但没有好转,咳嗽每天更是不断。

于是乎,自己贸贸然去买了些止咳药服用,效果甚微。

这个时候,难免有人会出来吐槽,“现在的中药已经不是以前的中药了。”更有甚者还要趁此机会说,“中医亡于中药啊!”

须知,药效之所以不尽如人意,主要是因为药不对症啊!

咳嗽有虚实之分。所谓“实”者,说的是外邪入侵所致,此时治疗的原则当祛邪为先,前人有云,“实者泻之。”然,实证者多为咳嗽初起。

所谓“虚”者,说的是肺气亏虚,而且越咳,肺气越是虚损得厉害,这个时候当补益肺气为主,前人又讲了,“虚者补之。”可见,虚证者多为久病所致。

这个时候,不妨用一点山药吧!

山药色白,主入肺经,尤善补益肺气,将虚损的肺气一点一点地补回来。

此外,山药兼具涩性,在补益肺气的同时,还可以将肺气牢牢地锁在肺中而不外溢,补中有守,实为治疗肺虚久咳之良药。

02

脾虚腹泻

眼下,全国各地已经连续经历了两个多月的高温天了。

夏日炎炎,最惬意的事情莫过于吹着空调,挖着冰西瓜了。

然而,偏偏有些人压根就无福消受,一吃这些寒凉的食物就容易腹泻。

究其原因啊,主要还是由于脾胃虚寒所致。

中医认为,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腐熟消化我们吃下去的食物,然后经由脾,将这些水谷精微转运至五脏六腑,以提供给身体营养支持。

然,脾胃虚寒的人,身体内缺乏阳气的推动和温熙,不仅胃腐熟消化的功能受到影响,脾健运的功能同样大打折扣。因此而症见吃下去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不仅如此,水谷精微上不去,自然就只能往下走,是故而见腹泻之症。

你去看,山药埋在土里的时候,它是直直地往下生长,能长到很深的地方,吸收土地里的灵气。而脾胃五行主土,是故,山药得土气至厚,主入脾经,善助脾胃腐熟消化、转运输布水谷精微。体内的这些水谷精微有了去处,腹泻的症状自然得以缓解。

03

肾虚尿频

人上了年纪,身体的问题也逐渐一点一点地暴露出来了。

而最常见的,就是尿频的症状。

白天里倒也还好,可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尿意频频地止不住地要来,严重影响到了晚上的睡眠质量,晚上睡得不好,白天的精神自然也大打折扣。整个人也容易萎靡不振。

中医认为,尿频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肾虚所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储藏人体津液。肾气亏虚不固,膀胱开阖有失,而症见尿频尿急。

而肾为先天之本,人之年龄渐长,肾气逐渐亏虚,所以,尿频尿急的问题老年人较为多见。

这个时候,不妨用一点山药吧!

山药味甘性平,兼具涩性,入肾经而善助肾固摄收敛,把虚损的肾气一点一滴的补益回来。

04

阴虚消渴

有些人老是口干舌燥,不论是喝多少水都不解渴。

其实啊,你的身体缺的不是水,而是津液。

什么是津液?

简单讲,津液就是体内一切的液体和其代谢产物,包括血液、汗液、泪液、尿液都属于津液范畴。

而津液又属于“阴”的范畴,是故,体内津液亏虚者,多为阴虚。阴不制阳,虚阳浮越,一来就容易尿频,二来,津不上承而多见口干舌燥。

山药上入肺经、中入脾经、下入肾经,善补益三焦之气,气能生津,是故山药又兼具补益三焦津液之功效,可以说,山药不失为补益三焦气阴之良药。

文章的最后作一简单总结,

山药上入肺经而善收敛补益肺气,治疗肺虚久咳;中入脾经,可助脾胃健运而止泻;下入肾经,善固摄肾气而改善尿急尿频。此外,山药既善补气,又善养阴,为气阴双补之良药,多用于治疗阴虚消渴的症状。

然,山药终为补虚之品,若是体内有实邪盘踞者,还当慎用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每一味中药的来历

中医中药是几千来的传统,但是由于现在很多人别有居心,搞的最亲民的中医变得如此的远离大众,这是不正常的。中医从中药开始吧,传承下去。

by:赵天胜

一天学一味中药材

文章来自,公众号:赤脚说。这是我的读书笔记。

by:珈蓝小妖

每天认识一味中药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

by:林音清越

每天了解一味中药

依据执业药师考试教材,从来源,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病证,用法用量等方面学习中药。

by:京华课堂

5分钟学一味中药

通过产地加工、性状鉴别、功效,主治病症,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方面学习中药。

by:京华课堂

《中药学》每天学习一味中药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内容包括中药、中药学的概念,中药的起源和发展;中药的产地与采集,药材的概念,以及在保证...

by:袁教授讲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