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唯识妙法梗概

2018-03-17 20:45:2717:28 105
所属专辑:欢喜园吉祥禅
声音简介

唯识妙法


唯识学从公元三四世纪起在印度形成、建立,在南北朝时期传到我国,到唐朝发展到高峰。唯识学博大精深,是极具思辩性和严密性的思想理论,其义理精密复杂,充满庞大复杂的具有特定专业知识背景的名相、概念。


《唯识妙法》中用简洁生动、活泼形象的现代语言,将唯识学高深的哲学理论和渊博而深邃的哲学思想,深入浅出地诠释表达出来。其表达方式和用语,厚积薄发,通俗易懂,非常适应现代人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方式。


 


唯识妙法梗概


出于指导“实修”而进行的探索。在讲的过程中“说听同时”、“随文入观”,当下讲、当下听,当下用功。说和听就是在用功。语音文字反复地复盘,交流、探讨。


唯识妙法,清晰描述从“迷”往“觉”状态转化过程。指引“转迷成悟”,转识成智。基于有前人,佛陀所走过实践过的经验而作出的表述。是过来人的地图描绘。


没有经历过这个过程的人是很难理解的。按以往的经验去推断,是很难契合其实际。需要心理前提,就是“信”,要相信佛陀不会骗人,它是真实语,是有道理的,是应该那样的。


一时“相信不了”,因为吃的苦头还不够,“尝试的路径走不到究竟”教训还不够。


唯识妙法的内容主线是什么?第一步要将所有的事相、现象、感受,都通过观照而体会到“都离不开当下一念”(当下的念头),离不开“念头”。第二步,要明白“念头”是了别的载体,念头的相似相续是了别现行的过程。明白一切现象没有独立的存在,都是了别的过程。


了别是诸缘和合而产生的现行。什么东西在了别呢?在哪里了别呢?了别的是什么呢?没有任何一个点是凝固的,没有哪一个东西是凝固、是坚实存在的,一切都是流动的,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没有必要一定安一个是“什么”在了别,如果一定要说是什么了别,那么可以说是诸缘和合在了别。


为什么会有诸缘和合呢?我们说的“了别”或者“现起”的力是同一个东西。我们有“了别”的动机,有“了别”的力量,有疑问的力量,在语言上只能表达到像“法尔如是”、“如是”、“自在”、“大悲周遍”,“真如妙用”,“觉性妙用”,“不空如来藏”这个层次,因为“真实”是无法表达的。


不是刻意地保持神秘,而是语言是有刻度的。“念头”经过语言而进行调度、局限了它的表达能力,真相、真谛是没有刻度的,是超越刻度的。内容有可能被遮蔽。


我们在说、看的时候,要明白所有的东西只要是在语言上呈现,都是“标月指”,都是“路标”,而不是路、不是月亮本身。表达真相的语言,不是真相的本身,所有的一切没有例外。《金刚经》里面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所有的一切都是“什么什么,即非什么什么,是名为什么什么”,用这些角度去理解为什么佛家经常会讲“不可思议”。


一切离不开念头,念头的内容就是了别。在自己的身心上直接地感受到这个真相。浮躁的状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要修止,要修止观的止,在止当中的观,才能够足够地纯粹、足够地清晰,足够地有那个力量去看清、观清,才有可能出现转化,状态的转化,从迷到觉的转化。


有相应的止,相应的定功基础,感受到“一切都离不开念头,念头的内容是了别”。人为地保持一个状态,这就是修行用功当中可做的最多的事,修行到了相当的程度,如果有所作为的话,那就是保持稳定的状态,“止”的状态。剩下不是人为的了,是法尔如是的因缘妙用,就是之前的发心、愿力所形成的因果的力量。法尔如是的力量,推动着修行者的状态自在地往“觉”的方向变化。


发心和愿力的启动熏成这样的种子,那是在资粮位、加行位、在前期的修行中所埋下的善法种子,这是人为的。而人为到了相当的阶段只剩下保持一个状态就是安,轻轻地安。法尔如是的力量、因果的力量自在地发挥作用,而转的过程也就自在地舒展。


唯识妙法对这个转的过程中进行了表述。我们理解到了以后,在具体的修的过程中,它会自在地发挥指引作用,也会作为侧面的、事后的、参照的作用,而不至于走偏,不至于绕弯路,能够正道直行。


念头是真如的妙用,了别是自在的过程,只要生命存在,只要盎然生机透过一个相对呈现的生命而存在,那么了别就是自在地舒展。我们经常说“了别不是问题,没有觉照才是问题”。


了别的过程,用唯识妙法的提法叫作“依他起”。依他起,有“染污依他起”和“清净依他起”。“染污依他起”和“遍计所执性”相应,“清净依他起”和“圆成实性”相应。染污和清净差别在什么呢?差别在于是“迷”还是“觉”。“迷”就是染污,“觉”就是清净。从染污到清净的转变,在安住中,法尔如是的力量自在地舒展,时节因缘成熟了,这个“转”,就发生了。


唯识妙法中,种子遇缘生起现行,现行同时又熏成新的种子,“生成”和“熏成”的两个过程中就可以“转”,一切都是自在流淌的过程,一切都是因缘幻化的过程,因缘和合而幻化,都是过程。


实际上在实修的时候,时间空间的框架或者那个感受会变弱乃至于消融,而纯然的是当下,当下全体全用,全体呈现。从这个角度就好理解“一切都是过程”。


所以“唯识,唯了别”。了别的过程分成八种,就是“八识”,前五识、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包括阿赖耶识也不是凝固的东西,一切都是过程。没有任何凝固的内容,所以“识”并非实有,也是因缘幻化巧安立。阿赖耶识,八识心田,种子的仓库,里面的内容刹那在变化,都是无常,都是无我,都是缘起中的方便安立。当然,境界到的人也能体会到,实际上有“缘起”的表达方式,也有“性起”(乘性而起,佛性妙用)的角度,角度不同看到的景象或者呈现的景象不同。


唯识遵照《愣伽经》提出来“五法三自性”、“八识二无我”这样的线索去说,这是对古代大德开示内容的传承。而终究一个内容要鲜活起来,必须是落实在自身心的实修实证上。一旦在实修上有所体会,入了、又出了、又化了,再去看传承的内容就不同了,纯然的鲜活了。当我们灵活地说,并非是对传承、传统不尊重,恰恰相反,是在尊重的基础上,深入、细致、鲜活地体认、体证之后而做的在新的因缘条件下的表述尝试。


我们在了别着,但是没有觉照到,这就是“迷”的状态。我们每个人以自己的心念创造着自己的世界,感受着自己的天地,以自己所形成的观念、判断来构思着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来理解着所接触到的人和事,推断着还没接触到的人和事。而这些内容,有的给自己提供了纯粹的方便,有的在提供方便的时候也伴随着形成了障碍的功能作用,而有的则纯粹是障碍。


在实修进到一定的程度,可以听到自己说话,看到自己的动作,可以观照自己的念头幻化,就慢慢地会发现以前自己是多么的糊涂,就是“颠倒梦想”。到了这个状态,往往有不少人会忽然间感觉到,这一生前面的这几十年能够安稳地活到现在,真是命大,都会有很鲜活的这种感触,就像《心经》里面所说的“颠倒梦想”啊。


有些了别是我们可以用当下的力量去转。能够转多少,能够多大程度上去转取决于之前的发心和愿力,取决于之前所做的各种准备,取决于这些准备能释放出什么样的力量。要积极地种善因,积极地去努力。不要说佛法修行者是消极者,恰恰相反,是真正的积极者,因为他不瞎忙,他能够越来越精准、越来越正确地去用心用功,正确地去用身口意三业,去转化自己的生命状态。


一旦看清楚“了别”的过程,慢慢的就会有一种超越条件依赖的欢喜,会有这样的气息开始涌现,这就是向着自在去“转”,或者说自在的气息自在地显露。


让我们通过发愿、发心积蓄力量。修止修定到一定的程度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们通过实修,按照它的指引,就可以进入一个境界、一个体验,所有的一切离不开心念,心念是了别的载体,心念的相似相续就是宇宙和人生以及万事万物的存在的真相。相似相续,因缘幻化,因缘和合,它是空性的,性空的,缘起性空。这就是真相。


通过这样的路径可以从“迷”转向“觉”,转烦恼为菩提,转生死为涅槃,转识成智。万相万物归一念,万念归“一”,“一”再往前是虚空,虚空再粉碎,看山还是山,看山只是山,看山不是山是名为山,唯识妙法直接地让我们站在主线上、站在正道上。


修行最后的道场就是“心念”,在心念上用功。用功到了极致就是“安住”,一行三昧,安住,定,在定中观。观和定,定和观,这个都是事后侧面的表述,当下“一”。“一”还不一定是,“一”如果是独立存在的,这是幻象,这是虚空。“一”里面有无穷种陷阱。靠以前的发心和愿力,靠这些的作用法尔如是地推动而过关。所以发心和愿力,是关键的关键。


一切唯了别,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唯心唯识,就是因缘幻化的显现,就是自在的舒展。“佛法僧”当中,“法”是核心。佛陀是开悟佛法,是开示佛法,是引领众生悟入佛法;僧,是住持佛法;法,是核心。 “佛”是觉悟的意思,“僧”是清净的意思,“法”是正、端正、正法的意思,这是《六祖坛经》里面的表述。佛法僧,觉、正、净,所以要明白本师说“法尚应舍”。这些都是方便施设,虽然方便施设,没有到那个境界,还得老老实实信受奉行。


唯识妙法就是“方法”,纯粹的方法、精粹的方法,是用来践行的,不是用来说的,不是用来做研究的,更不是用来争论的,是用来指引实修的方法。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唯识妙法

唯识学从公元三四世纪起在印度形成、建立,在南北朝时期传到我国,到唐朝发展到高峰。唯识学博大精深,是极具思辩性和严密性的思想理论,但同时,其义理精密复杂,充满庞大...

by:如是说法

玄门妙法

道术为天下裂

by:君方南去

妙法莲华经

自古云:成佛法华,富贵华严,开悟楞严。故此,历代祖师都教大众修三大经《法华经》、《华严经》、《楞严经》。经中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佛...

by:清净舍_如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与普度众生思想所谓开悟的楞严成佛的法华,本经也是末法时代第一个先灭的经典,愿善知识护持本经典。《妙法莲华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它体...

by:虚空花水中月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佛教经典,简称《妙法华经》《法华经》,后秦鸠摩罗什译,共七卷。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

by:张玲珑心灵疗愈

妙法莲华经

《法华经》全称为《妙法莲华经》,是佛陀释迦牟尼晚年说教,宣讲内容至高无上,明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皆可成佛。《法华经》是大乘经典之王,它为佛教信徒之间协调共存提...

by:为善最乐de寳

妙法莲华经

用心念诵了六年的妙法莲华经,终于跟大家见面了,期待能帮到你静心

by:星辰大海女

妙法莲华经

《妙法莲华经》,简称《法华经》,(梵语:सद्धर्मपुण्डरीकसूत्र,SaddharmaPuṇḍarīkaSūtra),後秦鸠摩罗什译,七卷二十...

by:如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