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重耳归晋(公元前636年)

2018-04-14 14:38:2512:18 2.6万
声音简介

从战争中一路走来的秦人对自身的制度和文化有强烈的优越感,然而却没有意识到其中蕴含着毁灭的种子。这不能怪他们,几百年不间断的战争让秦人成为战争大师,他们善于在战争中求生,却不知如何维持和平。胜利助长了他们的骄傲,他们颐指气使地对待战争中的失败者及其文化。于是,各诸侯国的王室后裔成了平民,诸子百家只剩下了法家一家。

面对秦在历史上的巨大贡献和罪过,曾经有很长一个时期,我们明知无法逃避可又不想承认。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直到今天,我们才意识到我们曾经努力反对的,却是我们现在最需要的。当我们苍茫四顾,失望于人们头脑中有太多的虚伪、怯懦、世故圆滑,却忘了两千多年前的秦人正是以我们所羡慕的方式在思考和行动着。有人说我们的文化中缺乏铁与钙,其实原本是有的,只是后来流失了。

那些快要失忆的精神元素曾是我们祖先的一部分,拂去史书上的厚厚的灰尘,秦人的形象原本光彩照人。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1351796mdrb

重耳62岁,他舅舅多少岁了

周一起 回复 @1351796mdrb

重耳17岁出逃,36岁归晋,45岁去世,我在这里论述了推论http://xima.tv/1_ta9xJ7?_sonic=0

dolphin0416

赵衰cui

Warrior_v9

在晋国的里克杀掉了奚齐和卓子之后秦国一度面临立重耳利晋还是立夷吾利秦的抉择。当时秦使先找到重耳问他愿不愿接受秦国的扶持回国继位,他考虑的是国内尚不明朗、依靠外国势力上位受制于人,因而推掉了。相反夷吾上赶着主动接受秦国的扶持登上了国君之位,虽然他对秦国很不着调,内部也有人反对他,后来还给秦军俘虏,问没有失去君位。可见晋国内部虽然连弑两君,但这两君都与天怒人怨的丽姬之乱有关,并没有是君就弑。如果重耳早早接受秦国扶持,就没有夷吾和公子圉什么事了,可以少流亡十多年,当然秦晋之间也会少了很多曲折的故事。是不是当初重耳他们判断失误?主播和大家怎么看?

梅梅_d8

你讲得太好了!

丙午我读书少 回复 @梅梅_d8

少些别字就更好了

梅梅_d8

就是不想去你🏠🏡家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晋文公(重耳)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

by:每一日都在喜雅

晋文公重耳复国称霸传奇

春秋3大传奇人物(范蠡、晋文公重耳、伍子胥)之重耳复国称霸,一生身不由己,又如何随遇而安。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

by:牛奶仓

春秋霸主|重耳恩仇记

春秋时代,小国林立,兵祸连年。在那个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时代,父子相残,兄弟反目,君不君,臣不臣,一切可谓倒行逆施。晋献公诡诸即位后,立幼夷吾为嗣,于是他与申生、...

by:远山yshan

重耳传电视剧原声带

专辑名称:重耳传奇原声音乐辑专辑类别:影视原声&录音室版制作公司:胡帅音乐工作室HSMusicStuadio音乐总监:胡帅...

by:JSJ杰思娱乐

晋文公传

在春秋五霸中,晋文公最具有传奇色彩。在贵公子与王座之间,是一段天将降大任的炼狱历程:祸起萧墙,亡命天涯,坎坷尝尽,柳暗花明。诡诈与忠厚本来是水火不同、冰炭异质,...

by:赵青初

晋剧●包公误

北宋仁宗年间,执国太师庞文伙同其女儿西宫娘娘庞银花,乘皇帝病重和丞相包拯年迈体衰告病休养之机,勾结西夏番邦,妄图里应外合,灭宋杀君,篡夺皇位。庞氏父女策划了"一...

by:戏曲评书爱好者

晋剧《明公断》

陈世美得中状元,招为驸马后不认前妻秦香莲母子,反差韩琪追杀。香莲愤之,告于包府。包拯请陈世美过衙认妻,陈拒不相认,包拯大堂之上依律判斩。后皇姑、太后均来讲情,秦...

by:弘扬非遗戏曲人

两晋演义公版书

《两晋演义》为《历代通俗演义》之一,本书以章回体结构,通俗的文章,机智的点评,真实再现了中华文明历史演进波澜壮阔的进程,叙述了晋代的兴亡。共有一百回,起自司马炎...

by:善意流传

归园田居·其三 魏晋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魏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译文我在南山下种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

by:小巧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