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简介


【本书简介】

这是作者积12 年功力推出的又一部佳著。

这里写了上世纪50 年代初至60 年代中11 位有代表性的、全国一流教授的生存处境。

这11 位教授都是“天子脚下”的台风眼里人。俞平伯、王瑶、傅鹰、周培源、贺麟、马寅初、汤用彤、冯友兰、冯定诸位先生都是北京大学的“头面人物”,蔡旭、陈垣两先生则分别任职于北京农业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

这里的记述乃是根据当时官方材料的记录和大量原始档案,复原出旧日“景观”。虽然事隔半个世纪,但并非“往事如烟”、“流年碎影”一类个人记忆,而具有历史化石的意味。这11 位教授的命运,反映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更缩影了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悲剧,也是中国历史悲剧的一幕。


【作者简介】

陈徒手,本名陈国华,福建福州人。1982年2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先后在中国致公党中央机关、中国作家协会工作。现供职于《北京青年报》。主要从事知识分子专题资料的收集,著作《人有病,天知否——1949年后的中国文坛纪实》推动了国内目前的口述史研究。

慷慨悲歌的燕赵

您听全了吗?可知这样急躁的 听客有多少呢

回复@慷慨悲歌的燕赵
表情0/300
其他用户评论

隔壁王三_ft

好音频都被开篇音乐毁了

慷慨悲歌的燕赵 回复 @隔壁王三_ft

收到,抱歉让您觉得不爽。但我用有我的深层用意,而且我不会舍本逐末。

wwqqtang

背景音太嘈杂,听不清

慷慨悲歌的燕赵 回复 @wwqqtang

您听全了吗?可知这样急躁的 听客有多少呢

劲草幽兰

陈寅恪,恪读为que

慷慨悲歌的燕赵 回复 @劲草幽兰

谢谢。一般都有读chén yín què ,但读chén yín kè 也不能说就错了。 陈寅恪先生名字中的\"恪\"字的读音问题颇有一些争议。一般人都读\"ke\",文化界、学术界中人则多数念\"que\"。有学者根据杨步伟、赵元任《忆寅恪》一文中的记载,认为赵元任先生指出\"陈先生自己读‘恪\'为ke\"。

不识人情只看花 回复 @不识人情只看花

其“恪”字条下的注音是:“可郝切(即kè),亦读如却(即què )。” 个人以为应该尊重陈先生自己的英文签名时的读音:Tschen Yinko。

不识人情只看花 回复 @劲草幽兰

据40年代中期曾作过陈寅老教学助手的王钟翰回忆,陈寅老的亲属呼其名时,“恪”字均读“què ”,于是约定俗成,友人及学生亦效仿之。 然陈寅老用英文撰文时,其英文署名为“Tschen Yinko”,可知,陈寅老自己也认为,其名中的“恪”字应读“kè”。 陈寅老的另一教学助手王永兴先生谓,寅恪先祖原居福建上杭,属客家系统。其六世祖始由闽入赣,落户义宁。客家人习惯“恪”读“què ”。义宁陈氏一直保持客家传统,故陈氏昆仲名中的“恪”字均读“què”。因“恪”字读“què ”系客家习惯,故诸工具书不载也。 商务印书馆于1915年(民国四年)出版的《辞源》(今通称旧《辞源》),其“恪”字条下的注音是

百度网友93ff76c

读得好,谢谢您!

风雨天涯芳草梦

好作品被破音乐、错别字读音给毁灭。播音🈶️基本文化教育吗?大家名字也能乱读错?

慷慨悲歌的燕赵 回复 @风雨天涯芳草梦

我的作品哪里有问题请您友善地提出,我们可以探讨。请不要怀抱戾气,这么胡乱来一棒子,如何🌞

当前评论用户

2331616万

简介: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TA的其他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