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典故》之“染指于鼎”王红

2018-05-14 14:26:2406:49 339
声音简介

《成语背后的故事》之“染指于鼎”

===王红===
这里是中国大文化之声喜马拉雅微电台。

本期节目由北京大圣甲赞助录制!

北京大圣甲,十年只做一道菜,将甲鱼的营养和美味演绎到极致,不用鸡精和味精!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大屯北路慧忠北里105号楼,四海凯悦B1层!
联系电话: 010-6483-7158   135~5280~0952
北京大圣甲经理王红,邀您一起读书,一起学习成语典故一起分享好文章,
一起聆听纯净的世界。


成语是汉语中的一块瑰宝,是中华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成语是在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
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虽然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是其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成语典故~染指于鼎!

“染指于鼎”就是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非应所得的利益。鼎:是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就是锅。
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605年,即郑灵公元年,有一天,郑国大臣子宋与子家一起上朝,忽然子宋的食指无缘无故地颤动了一下,他说:“我手指颤动,就预示着有美味可尝,看来今天又有珍奇野味可以美食”。入朝后,果见厨师在杀鳖,也就是甲鱼,两人不觉而笑。子家把此事告诉了郑灵公。当厨师把甲鱼烧熟时,郑灵公将甲鱼肉分食给了众臣,但偏偏就不给子宋,其实就是开个玩笑,可子宋觉得伤了面子,一气之下,不顾一切地从鼎中捞起一块鳖肉,弄得他手指都染满了汤汁,一边吃就一边走了出去。郑灵公大怒,想杀子宋,但又忍住了。不料反而被子宋抢了先,不久子宋便把郑灵公杀掉了。因为吃甲鱼酿成一起“弑shì君”之祸(杀害皇帝)令人难以想象。于是后世就用“染指”来比喻获取非应所得的利益。
从这则典故中我们感悟到非应所得的利益不可得。公共场合开玩笑,要讲究方式,尊重他人,不但是对自己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保全。


饮食与文化密不可分,春秋时代,齐桓公的近臣易牙,善烹饪,对食用甲鱼颇为讲究,他创制了一道菜-名为“鱼腹藏羊”。鱼者,甲鱼也。此菜由甲鱼与羊合蒸,鲜美无比,腥膻全无。于是就有了新鲜的“鲜”这个字。


我们知道有一出戏叫《霸王别姬》有一道菜也叫《霸王别姬》其中也有渊源。一个白瓷盆内,一只鳖漂浮在汤上,四爪张开,盆底是鸡肉,用筷子一拨,鳖的甲、壳、肉即行分离,食之其味-似鸡似蛙;鸡块酥软如豆腐,入口即化。鳖与别,鸡与姬,都是谐音,于是这道菜就叫“霸王别姬”配合巧妙,回味无穷。

甲鱼,药食同源,不但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养生保健作用。北京大圣甲十年只做一道菜!甲鱼烧的棒不棒,全靠锅底里的酱,北京大圣甲自主研发的秘制酱料配方,加上好的食材,师傅精湛的技艺,做出一锅芳香四溢让您吃完流连忘返的“烧甲鱼”。甲鱼肉具有鸡、鹿、牛、羊、猪5种肉的美味,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更有人戏称:要长寿、甲鱼肉;要健康、甲鱼汤。大圣甲,带给您不一样的舌尖体验。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成语典故

成语故事本身故事性较强,孩子容易记住,成语都包含一定寓意,孩子通过成语故事,可以活用到生活中,孩子的语文水平也越来越高,成语故事趣味性强,容易理解,...

by:家有学童资源库

成语典故

成语是一种人们习用的定型词组或熟语,是语言中的璀璨明珠。每则成语的形成一般都有一段典故。本书即是中国成语典故之集大成者,共有近2000则典故。

by:霓为衣兮007

成语典故

中华传统道德智慧,成语,格言,名言和典故。

by:飒飒清扬

成语典故

国学经典,传统文化,成语典故

by:权增爸淑馨爹

成语典故

更多精彩请关注公众号“译韵”,视频号“多彩英语”。

by:双语园地

临淄成语典故

齐文化八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独特鲜明的精神品质和核心要义

by:魏梓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