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40期:父母溺爱孩子的5种表现,你中了几条

2023-09-21 12:01:4309:01 3484
所属专辑:有书·每日美文
声音简介


当代的社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重视得过了头。



去年11月29日,上海29岁男子朱晓东杀妻藏尸案在法院开庭审理。

 

受害者小杨的父母,不接受任何赔偿,只求朱晓东判处死刑。

 

他们貌美如花的女儿,曾经不顾父母的反对,穿着白色蕾丝长衫和一条破洞牛仔裤,就嫁给了朱晓东。

 

但婚后,朱晓东不但没有努力赚钱给妻子一个好的生活,反而花她的钱买名牌,养各种冷血动物、甚至和别的女人暧昧。

 

在一次因琐事而引发的争吵中,朱晓东掐死妻子,把尸体用床单裹好,藏在冰柜里。

 

随后,他用妻子的手机发朋友圈和微博,制造对方还在世的假象,隐瞒了整整105天。


在此期间,他还透支了妻子十万余元的信用卡,若无其事地到处挥霍。

 

案件发生后,朱晓东的母亲称,他是无意的,他是失手的,他是害怕呀,他也是小孩,也没经历过什么事情。


自己的孩子犯下如此罪行,作为母亲居然还一味袒护,其家庭教育方式,可见一斑。

 

一个孩子,如果从小做错事情都能被原谅不追究,那么他便不怕去做错事,甚至走上社会上也是如此。

 

现代社会的家庭结构,越来越呈现倒金字塔型,第一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第二层:爸爸妈妈,第三层:孩子。

 

虽说国家已经开放二胎,但上一代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很大一部分家庭还是四个老人、两个大人面对一两个小孩的情形。

 

面对家里的独苗苗,很多人疼爱都来不及,哪里还舍得下狠手教育。


但一次次的纵容,换来的不是懂事的乖宝宝,而是让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熊孩子”。

 

等熊孩子长成破坏性更大的熊大人,毁掉就不止是自己,还有别人的家庭,甚至社会的秩序。

 

你溺爱你的孩子,生活却不会惯着他。


你舍不得教育孩子,社会有一天会替你教育。

 

只是等到社会出手教育时,他的一生,只怕已毁得七七八八。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节目中,有一期的城市主人公赵迪,让整个节目组都特别头疼。

 

他不但在学校打架、顶撞老师,回到家里,对着父母,也是搬起椅子就往地上砸,叛逆得不像话。

 

而他的父母,对他说什么话都不管用,完全没有约束力。


面对这个问题少年如今的种种行为,他的父母在镜头吐露了自己的后悔。

 

原来,孩子刚出生时,家里很穷,父母只好外出打拼。


因为没能时时陪在孩子身边,他们出于补偿心理,只是不停地塞钱。

 

等到把孩子接回身边时,已经出现了种种问题,比如,孩子根本不听爸妈的管教、只有拿钱的时候会主动找爸妈、要不到钱就闹事。

 

如果这时,父母能够花力气去纠正孩子的行为,也许还比较有效。

 

但赵迪的爸妈并没有,他们一心忙着给孩子创造优越的生活条件,无暇顾及其他。

 

在金钱上对孩子有求必应,其实是做父母的一种懒政。

 

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给孩子树立原则,只是一次次给钱来解决孩子的吵闹。


而这如同饮鸩止渴,轻松了一时,却积累了更多问题,迟早有一天会爆发。


美国著名社会学家W.古德在《家庭》一书中说过,家庭是一项社会发明,其任务是将生物人转化为社会人。

 

孩子能否成为适应社会的社会人,是衡量父母教育的一项重要标准。

 

而从小被溺爱的孩子,势必会在面对真实社会时,产生更多不适。


父母之爱子,为之计深远,任何父母都不应该在教育上偷懒。


教他规矩,培养品质,锻炼能力,才是真正为孩子好的爱。




溺爱是一副枷锁,但很多家长,却不知道哪一种情况算是溺爱。

 

为此,育儿专家指出了家长溺爱孩子的十大表现方式,供家长对照自查。

 

 特殊待遇,轻易满足

 

就像把好的食物放在孩子面前让他独自享用。




长此以往,孩子容易变得自私。


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容易养成不知珍惜的性格,并毫无吃苦耐劳的精神。

 

  过分注意,包办代替

 

一家人围着孩子转,把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会让孩子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

 

孩子能做的力所能及的小事,应该让孩子自己做。父母事事包办,只会换来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孩子。

 


 生活懒散,当面袒护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毫无规律,想怎样就怎样。


孩子容易缺乏上进心,不自律。


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应该统一战线,而不是一个在教育时,另一个当面袒护。这样孩子会知道找谁当保护伞,而不会去改正错误。

 

 祈求央告 剥夺独立

 

如哄着孩子吃饭睡觉,答应他把饭吃完,就给他买东西等等,这样容易丧失教育的威信,孩子会养成谈条件的习惯。

 

以保护的名义,不让孩子独自出门、或和别的小朋友玩,会养成孩子严重的性格缺陷。

 

 大惊小怪,害怕哭闹

 

孩子摔着碰着时,父母惊慌失措,容易养成孩子懦弱的性格。


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各种迁就,会使孩子变得无情、任性、缺乏自制力。

 

孩子生来是一张白纸,而家庭教育会给他印上不同的色彩,从而变成他的人生底色。

 

孩子每一次哭闹,都是在探索事情的边界。孩子的每一个无理要求,都是在试探父母的底线。

 

别成为一个没有原则和底线的父母,别培养不明是非、不知轻重的孩子。

 

只有人生底色描绘得好,孩子才会拥有幸福的能力。



 

有书君语:这就是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文章,不知你是否有所感悟?欢迎你在留言区抒发自己的感想,我们明天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猜你喜欢
包子说140期

方法一﹕先想一件近日有点困扰你的事﹐然后回答以下的问题﹕1什么地方出现问题﹖2为什么我会有这个问题﹖3有了这个问题多久了﹖4这个问题使得我哪个方面受困﹖...

by:这可真有趣儿

暑期读书2018

今年的夏天好热,没有比静下心来读书更美好的事情了。让我们和那些书中的美好一起融合,一起分享他(她)们的快乐和哀伤。思考来源于读书,来源于生活本色,来源于人生的脚...

by:丽达Lucy

48期

48期的宝子们,毕业了,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有声之路。

by:L雷蕾L

615期

喜马拉雅招募营

by:栀z花开

往期

如果你今天睡前没有学到什么东西,那你就不能入睡

by:长颈鹿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