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湖脉学《四言诀》杂病脉象遂句讲解第一课

2015-10-04 07:39:0014:47 29.1万
所属专辑:濒湖脉学
声音简介

脉之主病,有宜不宜,阴阳顺逆,凶吉可推。


中风浮缓,急实则忌,浮滑中痰,沉迟中气。


尸厥沉滑,卒不知人,入脏身冷,入腑身温。


风伤于卫,浮缓有汗;寒伤于营,浮紧无汗;


暑伤于气,脉虚身热;湿伤于血,脉缓细涩。


伤寒热病,脉喜浮洪,沉微涩小,证反必凶。


汗后脉静,身凉则安,汗后脉躁,热甚必难。


阳病见阴,病必危殆,阴病见阳,虽困无害。


上不至关,阳气已竭。代脉止歇,脏绝倾危。


散脉无根,形损难医,饮食内伤,气口急滑。


劳倦年伤,脾脉大弱。欲知是气,下手脉沉,


沉极则伏,涩弱久深。火郁多沉,滑痰紧食,


气涩血芤,数火细湿。滑主多痰,弦主留饮。


热则滑数,寒则弦紧。浮滑兼风,沉滑兼气,


食伤短疾,湿留孺细。疟脉自弦,弦数者热,


弦迟者寒,代散者折。泄泻下痢,沉小滑弱;


实大浮洪,发热则恶。呕吐反胃,浮滑者昌,


弦数紧涩,结肠者亡。霍乱之候,脉代勿讶;


厥逆迟微,是则可怕。咳嗽多浮,聚肺关胃。


沉紧小危,浮濡易治。喘急息肩,浮滑者顺;


沉涩肢寒,散脉逆证。病热有火,洪数可医,


沉微无火,无根者危。骨蒸发热,脉数而虚,


热而涩小,必殒其躯。劳极诸虚,浮软微弱,


土败双弦,火炎急数。诸病失血,脉必见芤,


缓小可喜,数大可忧。瘀血内蓄,却宜牢大,


沉小涩微,反成其害。遗精白浊,微涩而弱,


火盛阴虚,芤孺洪数。三消之脉,浮大者生;


细小微涩,形脱可惊。小便淋闭,鼻头色黄,


涩小无血,数大何妨。大便燥结,须分气血,


阳数而实,阴迟而迟。癫乃重阴,狂乃重阳,


浮洪吉兆,沉急凶殃,痫脉宜虚,实急者恶,


浮阳沉阴,滑痰数热。喉痹之脉,数热迟寒。


缠喉走马,微伏则难。诸风眩晕,有火有痰,


左涩死血,右大虚看。头痛多弦,浮风紧寒,


热洪湿细,缓滑厥痰。气虚弦软,血虚微涩,


肾厥弦坚,真痛短涩。心腹之痛,其类有九,


细迟从吉,浮大延久。疝气弦急,积聚在里。


牢急者生,弱急者死,腰痛之脉,多沉而弦,


兼浮者风,兼紧者寒,弦滑痰饮,濡细肾着,


大乃肾虚,沉实闪肭。脚气有四,迟寒数热,


浮滑者风,濡细者湿。痿病肺虚,脉多微缓,


或涩或紧,或细或软。风寒湿气,合而为痹,


浮涩而紧,三脉乃备。五疸实热,脉必洪数;


涩微属虚,切忌发渴,脉得诸沉,责其有水;


浮气与风,沉石或里,沉数为阳,沉迟为阴;


浮大出厄,虚小可惊。胀满脉弦,土制于木;


湿热数洪,阴寒迟弱;浮为虚满,紧则中实;


浮大可治,虚小危极。五脏为积,六腑为聚,


实强者生:沉细者死。中恶腹胀,紧细者生,


脉若浮大,邪气已深。痈疽浮散,恶寒发热,


若有痛处,痈疽所发。脉数发热,而痛者阳。


不数不热,不疼阴疮。未溃痈疽,不怕洪大,


已溃痈疽,洪大可怕。肺痈已成,寸数而实。


肺痿之形,数而无力。肺痈色白,脉宜短涩,


不宜浮大,唾糊呕血。肠痈实热,滑数可知,


数而不热,关脉芤虚;微涩而紧,未脓当下,


紧数脓成,切不可下。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我爱菠菜面筋

应该讲讲具体脉相的区别和实际情况!现在这个讲的太难了!不好理解!

任伟堂主 回复 @我爱菠菜面筋

看《濒湖脉学白化解》

猜你喜欢
瀕湖脈學

《瀕湖脈學》為明代李時珍所撰。李時珍,字東璧,晚年號瀕湖山人,明代蘄州人。我國十六世紀偉大的醫藥學家。李時珍一生著作頗豐,除《本草綱目》外,還有《瀕湖脈學》《奇...

by:紫伊为您读医书

濒湖脉学

灸对有缘人:只要喜欢艾灸养生的人多活一天,我宁可少活十年,愿与艾结缘,以灸会友。(公元1564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着。一卷。论述脉象27种,对于...

by:江满春话中医养生

濒湖脉学

脉学在中医学中是极受重视的。自晋代王叔和著《脉经》后,五代高阳生著成《脉诀》,以其通俗易懂、便于记诵而广为传播,但因其中谬误也不少。李时珍继承了正统的脉学,博采...

by:西园国学

濒湖脉学

宋有俗子,杜撰脉诀,鄙陋讹谬,医学习诵,以为权舆,逮臻颁白,脉理竟昧。戴同父常刊其误,先考月池翁著《四诊发明》八卷,皆精诣奥室,浅学未能窥造珍,因撮粹撷华僭撰...

by:是芦苇鸭呀

濒湖脉学

(公元1564年)明.李时珍(东璧,濒湖)著。一卷。论述脉象27种,对于脉的体状、相类、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诵读学习。并批解了高阳生的《脉诀...

by:我读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