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心に気づかなかった
更新时间:2023-05-29 21:20为您推荐本心に気づかなかった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本心的智慧》体悟分享(8)》中讲到:“当见到本心之后,所有休闲的目标就是将本心在我们的生命中立起来,从见到本形到安住本形,到时,本心在我们的生命中安住,我们也安住于本性之中,让安住本心的状态从比较短...”
当见到本心之后,所有休闲的目标就是将本心在我们的生命中立起来,从见到本形到安住本形,到时,本心在我们的生命中安住,我们也安住于本性之中,让安住本心的状态从比较短的时间,慢慢的延展向两个方向延展,向生命中的所有的时空延展

《本心的智慧》体悟分享(8)
27:01/28:01
53
山神土地浅山放行者哪吒斩其助行者皆元神助本心之道一元神不媚而本心腾挪变化左之右之,无不意之精细伶俐之人,性能不把珍宝焦裕乎外道迷真性,而以假伤真元神著本心,而以真话假伤,真则真者一假

西游原旨三十三回 元神助本心
10:49/11:38
1075
孔子所言之人与孟子所言之心,将两者大批为一而言,事本心之为本心者,人事本心所依据,以臣其为本心之内在的体性或本质,人与臣结识,中子则需此类于巨石,只是形式的陈述

听友215615973 2021年6月13日 下午10:37
15:14/26:17
10
良务的境界对于自信本心认识的境界,本心绝不会经历变化,是指本性的本体和本性是不会变化的。也就是说,本性的本性永恒,纯粹,空性觉性和喜乐是不会变化的,这些性质它都是本心的根本的性质

《本心的智慧》体悟分享(9)
07:28/36:41
86
然二者是乃本心所本来含韵者,本心能开道德创造性之门,已必然能开知识创造性之门,无人本心,圣贤境界或高尚生活之祈求,或渴望与无人本心自然宇宙奥秘之好奇,或渴望同出一员,本无二致

021第十五章 恢复经济学的人学本质
15:31/17:57
185
现在去把它建立起来的力,本心及仁义,理智等道德治理是我固有的,但因人依受感性的私欲所影响,而是其本心,故必须随时检测,不让私欲。账币本心是本心,时时做生命的主宰

1.19:心性论-大体小体(告子上15)
06:30/06:58
13
本心一直在这里,而各种生灭变化的现象就像云朵一样,在自信的天空里生灭来去,而天空没有变化,而且这句话它本身同时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将整个客观世界融入本心,安住在本心之中去关照各种现象的变变化而不被现象

《本心的智慧》体悟分享(15)
06:41/34:15
61
今若人舍其大陆而浮游,放失其本心,而不知求此诚可哀怜。平常人们若有鸡群跑出去,人们皆知去把他们找回来,经已放失你的本心,而你却不知把你的一放式的本心收拾回来,此起不可怪

12 第一章 基本的义理 告子篇上疏解|十一、放失之心之恢复
00:39/03:00
123
仍易在本心的贱妇而私笑舰长而思进中呈现仁义,即使本心自己解释礼意识活动,最终本心之实现仍一直活动,乃是直观创造的活动。而认知的活动则是水平的,横射的活动只能了解对象,而不能创造或实现对象

1.5:心性论-仁内义外(告子上4)
10:15/13:38
16
自由其实对于自信本心而言,由于他本自超越,即使对于一个被映现在自心之中的现象所迷惑,而在幻象中,在梦境中虚妄的轮回的生命而言,深藏在这个生命之中的自信本心依然是不变的

《本心的智慧》体悟分享(13)
15:30/33:31
42
保持畅通的沟通,在不忘初心的前提下,找到自己的人生梦想,在跟随本心的前提下,让本心成为我们实现梦想的助力,而不是让我们的心为我们的欲望买当,在人生和命运这条长长的跑道上,跟随本心,唤醒我们的心灵能量

五行心灵能量唤醒——启动五行GPS内外双向人生导航系统
08:36/09:56
63
本心本身是莫可敌喻的要求实现的力量,故在本心呈现之初时,人虽有逆而不顺之感,但这逆时一下子便会消失的,只要仍然持守他的本心,那一切的私欲都不能够阻挡,而仍于此时便一定会感到自然顺遂

1.9:心性论-天下之言性(离娄下26)
05:42/08:00
9
当人识得本心回归本心,即新成佛或转石成制之后,则烦恼转为菩提,知心转为无限心,或致心当人转为无限心或志心或佛心之存。有时,人就成为无限的存有或佛制的存有人机获得永恒的存在

005第三章 【一心开二门】和【两层存有论】
11:45/27:22
453
在自己警觉及本性自己之震动,因而其震动而肯认其自己,而百姓之震动并非也变办法也本心自己不震动,无有外在的务实,能使之震动眼事故如何付本金如何不及本心之问之解答,解释其本身自己之震动

牟先生全集(8)《從陸象山到劉蕺山》第二章第六節125至144頁
32:36/53:40
30
若与大学虽有心意之物,四者之关联,良知在孟子只是以本心之本名于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本为本心同并未关。联着心意之物而言,良知就此而言之,良知而正心,诚以正物对讲大学言是以心说就实践

牟宗三先生《圆善论》“第六章第五节 儒家之圆教与圆善”2
10:43/12:03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