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佛儒
更新时间:2023-05-31 06:35为您推荐道佛儒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299、刘经臣居士 教外禅机》中讲到:“这篇明道玉如篇即使在儒佛之间建立了一种调和折中之论,他把孟子所论的人之天性与禅家所论的见性之性相互打通,将儒家的先觉与佛家的大绝等量,器官如有如之道佛有佛之道,...”
这篇明道玉如篇即使在儒佛之间建立了一种调和折中之论,他把孟子所论的人之天性与禅家所论的见性之性相互打通,将儒家的先觉与佛家的大绝等量,器官如有如之道佛有佛之道,在不离当下人生这一点上

299、刘经臣居士 教外禅机
09:03/11:19
1.2万
这篇明道玉如篇即使在儒佛之间建立了一种调和折中之论,他把孟子所论的人之天性与长江所论的见性之性相互打通,将儒家的先觉与佛家的大爵等两器官如有如之道佛有佛之道,在不离当下人生这一点上

禅故事 299 刘经臣居士 教外禅机
09:03/11:19
6437
中国人讲道德实践一定从性激励,讲到性激励。儒主家从孟子到鹿香山,王阳明均强调良知本心,而佛教则必须从阿赖耶时讲到自信亲近心以儒释道三教的看法,我们人是有志的直觉的

《中国哲学十九讲》第十四讲283页~311页
42:56/53:16
1
某宗三先生继承熊十里先生,而红娘光大之视,为无华夏儒胜心学最后之己大成者,是故东方智慧之共,同皈依之处,乃共同体悟宇宙,万有不离,本心而外,在此为儒胜心学。释迦佛学老庄道家所供气区别,只在儒胜心学所体悟之心,具有创生意或创造意佛家体悟之心

003第二章 人心的创造性(1)
22:19/26:08
312
照我们看如道佛,都不以生死为苦,而以其追求的目标未能达到为儒家矣,得之不休,学之不讲为苦,即以不能实现其道德理想为道家以苦心劳行,以微其真,为苦即已,不能顺应自然禅宗矣

一心万法091-儒家、道家、佛家的生死观3-佛家
05:53/06:38
1864
遍复三千大千世界,说诚实,言儒等众生当信使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顾念经舍利弗西方世界有无量寿佛,无量象佛无量床,佛大光佛,大明佛,宝象佛,静光佛如是等恒河,沙树,诸佛,各于齐国,出广长舌相,辩护三千大千世界

郝彬老师诵读佛说阿弥陀经
08:24/17:14
3.7万
相传有一日,宋代大儒苏东坡与老友佛印和尚参禅论道时,佛印即兴练出一首诗迹,也就是后人皆知的九色才气歌,酒色才气四度强,人人都在内中长,若能跳出墙舵外,不是神,仙命异常

第14课 1
00:33/08:57
50
儒家要我们做圣贤道家,要我们做真能做道家的圣能,佛教要我们成佛,其实三者都是一致的,就是我们要成就自己,要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有益于大家的他们,都是一种理想境界的追求

第9讲佛教解脱的智慧
24:50/30:05
663
当知识人持见释迦牟尼儒从佛口文词经典,当知识人供养释迦牟尼佛当之世人佛占善债,当知识人为释迦牟尼手膜起头,当知世人为释迦牟尼佛遗之所,还是强调读懂了法华丁的人,就是见到了释迦牟尼国

觉悟本心-顿证菩提
07:17/17:34
3917
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去开发思维,力求创新,在面对挫折时奋发图强,以毅力和坚韧最高峰做人效,仿儒家一百亿人,马虎不得做事效,仿道家灵活,激动随缘方便思想效仿佛家亮童大虚,自奏万物,愿你做事先做人

道家做事,儒家做人,佛家修心
05:02/06:22
13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以禅宗六祖惠能为代表的中国佛家,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经过几千年的演变融合,中国如世道,三家已然相互渗透,相互同化,从某些角度上看,已经三教一体了

智者思维 100南师妙解儒释道三家店
01:28/08:36
141
劝君会得真,止观无上佛道弹指间多闻分别乐见法法喜乐以善功恶,乐无着阿罗汉市民为罪乐。众多文人闻甘露乐,儒教观察之道,远离坑谢,直去不回,善巧方便,种种缘欲,广赞于观

5504劝君会得真止观 无上佛道弹指间
00:00/06:23
2329
即有十余种不同见解,如儒道,说佛道,说义道,说自然之道,说自然法则,客观规律,说自然之道与儒道不矛盾,说客观,唯心主义的抽象理念或绝对精神说神秘的超自然存在说等等

原道第一
04:42/09:42
151
以上从五个问题和大家分享了佛教的道德观,分别是何为道德的基础道德和利益道德的建立和提升。佛教道德在当今世界的价值何为道德,帮助我们认识道德的属性,儒家和佛教对道德的定义,道德的基础

佛教的道德观(6)
07:57/09:28
208
朱熹而言,早年学佛的经历,虽使他能够对佛学有一定了解,但学有所归后,坚定的儒家立场决定他在如佛对立,并且佛学思想依然俨然崖道如雪的情势下,必然出以儒学为绝对坐标

珞珈山-空中杏坛第52讲 王心竹 程朱理学的辟佛论
52:19/56:46
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