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之道

更新时间:2022-07-13 13:00

为您推荐善恶之道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道德经》第七十三章.m4a》中讲到:“宁为天下死,不敢苟且偷生善恶,两者有利,有害利者为天下万民重于泰山害者反其道行之青鱼胡毛天下善恶,两者谁知其中之道,天之道,利而不害,为而不求所善事,必得天用,...”

宁为天下死,不敢苟且偷生善恶,两者有利,有害利者为天下万民重于泰山害者反其道行之青鱼胡毛天下善恶,两者谁知其中之道,天之道,利而不害,为而不求所善事,必得天用,善恶到头,终有报,要为天下万民母服

《道德经》第七十三章.m4a

00:41/06:18

道然H

1

是与善恶种子交互增益,辗转强化顾名相应,善恶不定,心所随内容,善恶而善恶,故名随顺,善恶种子,经营思量等动动力机制发起深与易善,恶行为名为等起善恶,此助善恶皆是有为

第二章2.2.2心所理论-心理内容意义研究(64-74)

29:37/37:06

行者_刘

106

唯有仁德的人,能敬爱人的道理,能保护善德之人,不被恶人所害,也能尽恶人的道理,从而拒付恶人,使恶类不能加害与善类仁德之人的心志功无私,能以正兴对待善恶,这就是贤济之道,借邪而不能举

释治国平天下2

10:41/16:57

执中守一M

1

王阳明用折下的一张芭蕉叶衫山梁说道任何好坏善恶都只是在你的心中随着你所发露出来的意念而变,遵循天地之道,清静自然的便是善而起心,动念处为气所动,被情绪所扰的极为恶

143 149王阳明~顺应自然规律而行

01:55/08:00

数字化安利韵涵教练

75

王阳明用折下的一张芭蕉叶子山梁说道任何好坏,善恶都只在你的心中,随着你所发露出来的一年而变,遵循天地之道,清静自然的便是善而起心,动念处为气所动,被情绪所扰的极为恶

王阳明心学全书26--48、一切感觉由心掌握49、顺应自然规律而行

08:54/15:57

暖惞

7.2万

善恶就像黑白棋子一样,不要说基本的善恶度分不清楚,有些善恶很夹杂,需要自己的智慧,怎么智慧就是先自己能力范围的善恶心去例行的例行,以后这么学习,你就逐渐会有智慧

五:动静互为其根。

50:18/63:40

缠中易禅

263

在我们这个世界也有善恶之性,但不要有执着于善恶的分别之性,就如演员演电影一样,有人当好人的角色,有人当恶人的角色,通过善恶情急的演绎,模拟现实的残酷,而所有演善恶角色的人

高人是什么世界观(免费有声)

05:44/11:19

榴莲語

1

并没有认真考虑过善变与善恶的关系问题,后来又结识了一些忍辱不变,寡言不争的修炼人,就感觉到了他们的精神境界差异很大,直到有一天看到了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最后收笔之言圣人之道

忍辱不辩,寡言不争

00:42/06:14

語禪讀書

51

在这四种善恶中,自性善恶,从心理生理角度立论,相应善恶,从动机角度,理论等起善恶,从事实角度里胜义善恶,从佛道至善角度理论行为抉择的总原则是奉善止恶,自敬其心,如通鉴,所说,助恶,莫作,纵善,奉行自敬其意士助佛教经论所见的行为伦理抉择,主要有医者是非

第八章8.2.2五蕴伦理哲学原理p751

02:38/10:59

行者_刘

80

用气为性,说无风雨,善恶渴,说善恶红渴,说有善有恶,有善恶两轻可说情不独恶性,不独善,性情善恶相与为一名,亦可在此情形下,普通所谓懂仲书,白虎通德怒说法亦在内中性而健情,实则是宣

才性与玄理

00:00/34:15

经典诵读人

1

若说亦有恶善恶,毕竟心体还有上善恶在德宏曰信其是天命之性,原始无善无恶的,但人有细心,意面上见有善恶在搁,置城正修,正是付哪信性提孤苦,若缘无善恶功夫一不消说矣

紫藤_ggs 2021年2月6日 上午7:12

16:02/18:33

紫藤_ggs

3

知意是无善无恶的知物是无善无恶的物,以若说亦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善恶。在德宏曰心底是天命之境,缘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其心,意念上有善恶,在格质城镇修,正是修了本性体功夫

钱德洪录50.34-50.52(2遍)

25:03/27:44

承伯

1

到抑制之博,杂性善恶两清善恶红,性情善恶,相于为一,名性不独善性,不独恶,差异之强,度性,强度之等级性信封三品说上至下雨不移,自然之志之性,气性或才性无论善恶倾向

才性与玄理

33:37/34:15

经典诵读人

1

文明人类早已把善恶有报嵌入正义的深层结构之中,也许正是对善恶有报的渴望,才有对善无善报恶,无恶报的一些现象的控诉及古代社会对清官的期盼与向往和宗教对来势报应的虚设

善恶有报

01:50/10:36

江雪梅子

100

泛南排险巧妙周旋,为此,韩非为他们写下了掌握静说的技巧,让他们见为前车之父,以免重蹈扶着,向君主们讲述尽说之难,为的是让君主们明察近说者的善恶与良苦义务。心像近说者陈言近说之难一直让他们避害,总的目的只是一个,就是推行法家的治国之道

《韩非子》7 说难 3.10

01:52/13:03

王二读书日记

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