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驭邪录
更新时间:2022-07-14 10:30为您推荐阴阳驭邪录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第1篇 中医基础理论-第14-16章》中讲到:“那么对于阴阳偏盛的阴邪和阳邪过剩而导致的有余的病,我们采用损其有余,而对于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的我们,由于阴液或阳气虚损不足,出现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了,我们往往采...”
那么对于阴阳偏盛的阴邪和阳邪过剩而导致的有余的病,我们采用损其有余,而对于阴阳偏衰,阴阳互损的我们,由于阴液或阳气虚损不足,出现阴虚阳虚或阴阳两虚了,我们往往采用的叫补气不足

第1篇 中医基础理论-第14-16章
46:37/56:30
1608
背胸邪系阴阳左右如此其病前后痛色,胸邪痛而不得息,不得卧上气短气偏痛。由于人背在后,属阳,胸在前,属阴经脉邪气于阴阳左右,当它们被病邪侵袭时,就会导致人的前胸和后背相引而闭塞

气穴论篇第五十八
03:16/14:31
1
中国古代第一部专论病理成因的医住诸病猿猴论中明确指出,阴阳不调是各种疾病的成因,其中又将阴阳不调,细分为阴阳,不利邪气成阴阳不合,固碎寒热,阴阳不守,脏腑俱哀等

平衡阴阳是养生治病发关键
03:26/12:23
66
我们病机讲了什么邪正盛衰与虚实的病机,又讲了阴阳失调的病机,阴阳失调,包括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互损,还有阴阳格矩,阴阳格局就是我们说的四大假症,里面的真寒假热或者真热假寒

中医早课
11:39/16:27
111
为什么说体质因素能决定对某些病的易感性,不同的体质,阴阳盛精气,阴阳盛衰有别,对某种病邪具有不同的易感性,如阳虚之体,易感寒邪,阴虚之体,易感受热邪,小儿交付,脏腑娇嫩,亦感受外邪或伤食

发病简答
04:20/04:58
31
力量对比,我们把它聊成了这个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王师和阴阳格矩这样五种状态,我们跟您聊得更多的是第一组的状态,一分钟玩儿喂邪,正病机和阴阳病机,而是整体病机的基础病机制

基本病机之二—阴阳失调
11:06/12:06
87
立方补中益气汤火性岩上火以热的区别热,多由外邪所引发,如风热,暑热,湿热之类的病邪湿热,邪气侵袭,导致热热,导致火阴阳失调,阳气抗盛火多由内生如心火上炎,肝火抗盛,胆火横逆等病变,导致火阴阳失调,阳气抗盛

火乃热极阳邪
04:13/05:53
1
同在相同,也就在健康的时候就注意审查就很注意的健康的保养,很注意调摄阴阳,那智者查同在相同的时候,在健康的时候在阴阳比较邪,在阴阳相对协调的时候就自己注意了,知道养生了叫做茶

10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六)
42:22/52:38
4.2万
中医有个八大纲,叫阴阳,表里寒热蓄食是以阴阳作为纲领,把疾病的部位表里病相的性质寒热,还有正邪的消长虚实概括在一起已判定病症,阳虚的就补阳,阴虚的就补阴,阴阳都需的就要阴阳双补

名老中医访谈录-张建功
03:49/04:28
1209
阴阳失调是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智力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机体的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平衡协调而出现的阴阳偏盛,阴阳偏衰,阴阳护损,阴阳格具,阴阳王室等一系列病机的变化,一般来说,邪正盛衰

32、病机
28:15/37:25
225
三阳总领诸经如父亲那样高尊二阳,汗胃出精,抵御外邪如外胃。阴阳出于阴阳之间,如刚济三阴滋养,诸经如母养育二音熟水生物如雌意,阴是阴尽阳生,能交通阴阳如阴中之毒,使二阳一阴合病是肝邪五味而阳明主病二阳不胜一阴,脉软而动,则九窍之气,沉滞不利

卷四 经脉第一下(一)白话解
02:52/13:55
449
我们讲了阴阳失调,讲了阴阳盛衰,是中医用阴阳学说来分析兵力变化最基本的规律,最基本规律结合邪症盛衰,通过阴阳十条的分析,协定送衰的分析就可以得出来,某一种病理变化的属寒属热,属虚属实

58、病机:基本病机-阴阳失调
00:47/40:07
1800
病变所在,脏腑的病理变化,而且更要注重病变脏腑与其他脏腑的关系,把握整体阴阳,气血失调的情况,并从协调整体阴阳气血,脏腑平衡关系出发,扶正去邪,消除病邪对全身的影响

整体观念
32:25/35:34
2421
在警乐全书传中录当中有说反诊病失治,必先审阴阳,乃为医道之纲领,阴阳无谬质,因有差一道虽烦而可以一言必知者曰阴阳而异,故正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没能明澈,阴阳则依礼虽贤

《黄帝内经》--书香门第公益读书第437讲
02:52/10:56
36
二肝内肾五邪,四肢六气,这就叫五阴六气,用起了基本内容有四条第一条阴阳化肾,五行无心,又有阴阳,通过阴阳的运动变化发生出五性经络,水壶谱五性,又有阴阳标图图,又阳密阳土和太阴阴土

2015.03.22五运六气标本中气(上)
05:52/46:39
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