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理性论
更新时间:2023-06-13 04:05为您推荐实践理性论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2.两个观点》中讲到:“在另一种情况下,我们的自我意识作为一个顺思的和行动的主体,我们的自我意识拥有实践理性,纯粹,理性批判,考察了理论观点的形式和结构,实践,理性批判考察了实践观点的...”
在另一种情况下,我们的自我意识作为一个顺思的和行动的主体,我们的自我意识拥有实践理性,纯粹,理性批判,考察了理论观点的形式和结构,实践,理性批判考察了实践观点的形式和结构

2.两个观点
00:39/07:50
34
他在这里强调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的差别,理论理性,关注在我们的感性经验中,赋予我们的关于对象的知识而实践理性,关注我们按照对象的观念来产生这种对象的能力,对象被理解为行为的目的

6.道德律拥有何种论证
00:20/08:37
59
哲学的实践观发展的新阶段是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出现,分不开康德关于实践理性重于理论理性的论点,虽然把纯粹实践理性归结为道德意识,实质上已经跃出了人理学的范围,因为这里还谈到有些哲学问题,只是通过实践的途径才能得到解决

辩证唯物主义和黑格尔关于实践的普遍性的观点
02:36/48:07
1
由于康德的二元任何形而上学的方思,想方法割裂了实践理性与理论理性,道德与知识的关系,因而在康德那里,所谓的实践理性高于理论,理性,只有等级上的意义,而缺乏内在的发展上的意义

费希特早期政治思想及其哲学体系的建立2
35:57/40:23
1
感性认识擅长到理性认识的两个条件,投身实践,经过思考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投身实践,经过思考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的理论体系,认识的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马原3
09:46/16:42
1
所谓知识的学问,实践的使用成就所谓行为的学问,这个行为的学问,康德讲的完全是道德的学问。它的实践理论最切合儒家康德既说人类理性有两种运用,又说这两种运用中实践理性有优先性

2020.9.13《教育的智慧学》182~214页
38:33/88:00
20
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之分,现象和物自身之分,人和神之分,依照两层存有论之理性和毅力模型形而下有限,暂时感性,意志,感触,直觉,纯粹,理性现象,人等等,皆为现象界的存有论之所含

005第三章 【一心开二门】和【两层存有论】
03:40/27:22
453
在理论理性中,是截然割裂开的东西,在实践理性中却始终交织纠缠在一起,康德奖纯粹理性,自身具有实践力量来自普遍鲜艳的理性,但实践却总是依靠具有感性经验的血肉之躯的个体,才是前者现实的获得,客观是在行

意志自律(2)
00:39/05:52
19
此所谓理性必为实践理性,以实践理性,以抑制因果为中心,是无只能以实践者保证实践者通过实践理性去保证,即通过抑制因果者保证执意极为人以英国保证英国也同类者相保证各亲其类

变者与不变者 牟著18 《认识心之批判(上)》p19-38
48:44/64:45
10
正因为如此,康德不可能通过对自由的充分论证给伦理学提供基础,按照这种方式去讨论他的实践理性问题,讨论他时间。所以在实践理性批判地开始,康德讲的那么一段话很有意思

18.18.康德哲学之实践理性
19:42/21:37
1
这一切思辨性的理性知识当然是就最高善论而说的。这些理性知识在界定最高善之理念中以及在表明实践原则以决定我们的行为中,都是对于理性有用的,即皆可服务于理性而有用于理性及理性

01 序言
09:05/38:01
497
由此,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无论东方智慧还是西方智慧,且最终提任到道德真理或实践理性之真理,只有一个没有多个道德真理或实践理性之真理,就是做人的真理就是成佛成真,人成圣贤

018第十二章 人心为一切规律的最后根源
16:46/20:05
211
一者是思思辨的,二者是实践的思辨,理性的运用成就,知识,实践理性的运用,成就道德对成就知识的研究,建立知识,论成就道德的研究,建立伦理学知识,讨论人类知识的能力,认知的方法以及知识的界限

《孟子行善论》四
00:38/13:12
61
他先写出纯粹理性批判,讨论人的认识能力问题,得出人只能凭鲜艳的感性和知性认识现象界,不能认识超感性的本体界的结论,进而写出实践理性批判,讨论超越于实践经验之外的属于本体界的人的道德法的问题

第七章 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 引言 第一节 康德
11:21/51:44
1
彼此飞跃,感性到理性,第二次飞跃必行高考时间,男性认识到女性认识高考时间,认识实践,认识再认识,对不对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循环反往复合无限发展,割裂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就会导致为理论经验论没有说明

1000题马原哲学部分(一到四章)
29:28/38:14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