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性文学史
更新时间:2023-06-13 11:30为您推荐中国女性文学史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书香才女》中讲到:“李白,杜甫六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他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
李白,杜甫六游等男性的大作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平起平坐。他以一个女性作家的独特的创作,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甚至成为太阳系当中一道亮丽而独特的风景

书香才女
06:53/36:41
29.9万
在亡国王夫再婚离婚的过程中,用女性的情感和笔触让我们领略到义炯与男性文学的独特风采,让我们看到一个才华横溢的古代女性,丰富的内心世界,在中国历史特别是文学史上成就了独特的一笔

【命里有毒】(更新后12小时免费)唐宋篇24 李清照:女人也知亡国恨,书写青史照汗青
12:39/14:11
513
人们向来不稀,罕鸠武夫式顾大嫂之流,中国也不乏娇滴滴的崔莺莺这样标准的美人,但既有女儿的娇美,又有男子的刚健的女性,在中国文学史上却只有花木兰这一个对木兰的欧歌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

文学历史(032)北朝民歌“木兰传奇”
02:04/05:08
148
雷雨卓越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堪称现代文学史中的清表。凡一是雷雨中最具艺术光彩和精神正设立的人物形象,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个性最鲜明,最丰满,生动的女性形象之一

第五章 第二节第二部分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
54:46/64:02
1
作为颂扬自尊自强的职业女性的第一人和主张男女同权共同享有教育权的第一位女性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是女性主义文学史上一颗最耀眼的明星,也因此堪称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女权主义倡导者

【059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作者,文学界挑剔代表,女权运动先锋,笔尖发声,震耳
06:06/09:07
6030
首先,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的人数要多得多,为什么咱们也清楚女性寿命长,作为男性,我们都得羡慕人家,女性人家可能懂保养,没有太多的生活练习,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比中国男性高那么几岁

中国男性比女性多出3490万人,为什么中国老年女性比老年男性多?
01:00/03:46
3008
从个人体验上,我对东亚三国女性归纳如下日本女性服务好,没有怨言韩国女性服务好,有怨言,中国女性服务不好,又有怨言,并且还可以说韩国女性表面可怕,日本女性里面可怕,中国女性表里面都可怕

《东亚三国志》 014 贫嘴与沉默
08:12/09:08
4600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复习第一章第六节,曹禺一概述作者简介曹禺,原名万家宝,现代中国最杰出的戏剧家,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雷雨的诞生,以及曹禺的日出原野等等的问世,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 曹禺
00:00/08:47
91
县委北京师办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面为中国古代文学唐宋文学古典诗词,主要著作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下卷唐诗祝兮,宋词祝兮

六十八、康震这样评说李清照
08:54/09:30
522
理智中国文化史,一位伟大的世界,我有大的思想家。在我们对中国文学史,中国文化史,中国思想史可以称伟大的人其实非常少见,并不是谁都可以称呼一下,但是理智的话是可以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王老师,说说253 :文学品格上
53:29/86:08
53
具有代表性的烂伤之作,除此之外,常见的一些文学史作品还有谢无亮的中国大文学史,胡适的白话,文学史上卷以及尤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还有着山东大学语言世硕老师主编的马工程的理论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

1.【总绪论】文学本位思想,中国文学的演进,中国文学史的分期
04:52/26:50
1
在我国文学史上第一次成功塑造了具有复杂性格内涵的艺术典型红楼梦。之前的我国古典小说多是以男性为中心展开艺术描写,其中偶尔写到了女性,也是作为男性世界的衬托和点缀

11-05第一次向世人展现了一个鲜活的女性世界
00:21/07:09
5740
中国的女性,她也学诗,写诗的也非常之多,可是中国的女性,他们会觉得女性学诗写诗可以是可以的,可是不适合学习杜甫的诗。但是朝鲜的女性就是说如果要学诗的话,教学杜甫的诗

【文化艺术篇—徐克谦】 诗圣杜甫(4)
11:21/14:48
3572
中国的女性,她也学诗,写诗的也非常之多,可是中国的女性,他们会觉得女性学诗写诗可以是可以的,可是不适合学习杜甫的诗。但是朝鲜的女性就是说如果要学诗的话,就要学杜甫的诗

【张伯伟】诗圣杜甫(4):独尊朝鲜
11:21/14:48
2219
撰写中国文学史应该借鉴外国的文学理论,但必须从中国文学的实际出发,不能将外国时髦的理论当成公式生搬硬套的,用于解释中国文学有志气的中国文学史研究者应当融汇中国的和外国的,传统的和现代的文学理论

0.1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
19:31/21:28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