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传

更新时间:2023-06-14 18:10

为您推荐冯友兰传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胡适与冯友兰》中讲到:“胡适与冯友兰胡适在一九一七年受聘到北京大学任教时,冯友兰正在读北大三年级,虽说他们的年龄仅有四岁之差,可是从冯友兰写给胡适的信函看,冯友兰总是以学生的身份对待胡...”

胡适与冯友兰胡适在一九一七年受聘到北京大学任教时,冯友兰正在读北大三年级,虽说他们的年龄仅有四岁之差,可是从冯友兰写给胡适的信函看,冯友兰总是以学生的身份对待胡适这位大哥哥般的师长的

胡适与冯友兰

00:08/03:30

听友110834389

1.2万

骨折后的冯友兰留起了胡子,这时的西南联大有好几个大胡子文艺多说,此次搬家扮出好几个胡子,但大家都说指我和冯友兰的最美冯友兰也很为自己的胡子骄傲,不但胡子长头发也长

大师 冯友兰 上

13:04/23:23

因心尔雅

404

走进冯友兰后记,如果编撰自己的作品不计在内,我平生只编过两本书,一本是永远的清华园,那已经是十几年以前的事了。另一本便是现在的走进冯友兰,我从清华园里走出来,走过漫长的人生道路越来越走近冯友兰

79《走近冯友兰》后记

00:00/07:17

南粤九合

57

中树二者而言,人们最直观的能从冯友兰先生,身上看到的就是树即如人之心。新中国成立之初,决定留下来开始新生活的冯友兰先生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遭遇了一场巨大的浩劫

冯友兰讲述的智慧课63以恕对怨,放过自己

01:02/06:13

Sarah927

1

中国现代哲学家金岳霖建立的知识论体系,即以罗素的逻辑分析方法为主系统的研究,西学的内核将其与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送明理学相结合,融通冯友兰在融合中西建构其心理学体系

《关于哲学的价值》—罗素

14:54/18:14

辰歌沐读

27

外边地人不能干涉冯友兰做了八年西南联大的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正是靠他和他的同事们保持和延续的抗战八年。加上后来的五年时间,他始终保持着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

逝去的年代 61 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02

11:19/14:06

又见西风哥

2831

在人们的劝说下,焚友兰报考了北京大学法科北大当年为坟有兰等考申所出的考题人延续过去电视彻问的题材。冯友兰凭借自己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通过了入学考试,进入北大之后,焚友兰不改初衷

第二章 北大学子 1

03:52/21:08

山浪有声

80

后来冯友兰写的中国哲学史交给胡适辅政时,他也是毕恭毕敬的胡适,在冯友兰心中的分量自不必说,妹妹永远知道哥哥的软肋在哪里。冯元军请求蔡元培和胡适给哥哥写信,让他不要过度过问妹妹的婚事

陆侃如2

03:27/14:18

后花园的小书房

302

对于儒家思想的偏爱,又使得冯友兰明显的偏向于中道派的儒家哲学冯友兰这种中西哲学之比较观,与梁树明的文化三路相说,虽说法有益,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这不能不说是受了粮食文化理论的影响

人物 | 冯友兰(1895.12.04~1990.11.26)哲学家·教育家(1)

13:30/15:29

开始茶修工作室

1

外边地人不能干涉冯友兰做了八年西南联大的文学院院长,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正是靠他和他的同事们保持和延续的抗战八年。加上后来的五年时间,他始终保持着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

西南联大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 006 西南联大的学术传统02

11:19/14:02

又见西风哥

1692

何兆武先生说,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研究有一些仅限于他个人理解,我觉得这个没有问题,他也不是说就不对。冯友兰是当时西南联大的院长教授兼院长,属于这属于何兆武先生的老师级别的了

【大师】悼念何兆武先生,重温大师的人生智慧

10:49/19:17

张志浩老师

10.3万

从一九三七年至一九四六年,冯友兰为完成他的心理学哲学体系,写作了心理学新世论,新世讯,新猿人,新猿道新之言六部著作。冯友兰将这六部著作称作真元六叔周易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真元之际,就是冬春之际的意思

抗战时期的美术创作

11:58/20:57

碧落清遥

1414

沈从文之后,冯友兰之声又走了,而今听雨南窗下雨滴空间如自语风吹长目更相呼本传第三章写道之声,先生曾代表清华和德国洽谈交换研究生事宜,没有他就没有季羡林的留学之机

第十章 笑傲八十(2)

07:58/14:33

徽风栖霞

41

沐浴时代的风雨,传统的读书,目的是冯友兰向往在最好的学校学习最有价值的科学文化知识。这种曲星观念和读书动机因是焚友兰当年从中州公学来到中华学校后,又报口中国公学的主观缘由

第一章 少年时代 5

15:05/17:02

山浪有声

62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特性说,他认为中国文化具有以儒学为主导因素的哲学特性,儒学提供了丰富的人生智慧,凝结成中华民族特有的心理素质,塑造了中国传统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特殊性格

3、中国文化的特点

00:59/02:44

叽里咕噜居嘻嘻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