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非均衡与宏观调控
更新时间:2023-06-16 19:50为您推荐经济非均衡与宏观调控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易错点|经济第一单元》中讲到:“规定的最高价格保护价格。一般情况下,某一种商品价格过低,政府微服置,其产业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限制价格小于均衡,价格小于保护价格,限制价格与保护价格都属于...”
规定的最高价格保护价格。一般情况下,某一种商品价格过低,政府微服置,其产业规定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限制价格小于均衡,价格小于保护价格,限制价格与保护价格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都是用价格来调控经济

易错点|经济第一单元
04:04/04:34
1224
那么这一章被分为五个部分,首先讲了一般均衡一般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的区别和联系一般均衡的存在以及实现过程是经济效率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的区别和联系福利经济学判断经济效率的标准

第九章 一般均衡和福利经济学
00:05/28:11
11
往往当一个社会的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均衡或者接近均衡时,经济运行状况趋于安全和平稳。当总供给和总需求相等时,经济处于均衡状态,在均衡点处决定总需求的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以及决定总供给的劳动市场同时处于均衡

第141集 决定国民经济两个变量——总供给与总需求
06:27/08:11
1
二,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宏观调控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平衡,国际收支增加就业宏观调控的手段主要包括一经济手段,制定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调节经济活动

宏观调控
02:03/02:57
1221
对幻冒说,内外均衡,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国内市场跟国际市场,我们国内市场的货币均衡和经济总共就均衡,与国际市场上的这个就是加上外部冲击和外部因素之后,我怎么来实现均衡处理的关系就不太一样了

P66. 5.3货币均衡_2
01:31/55:59
1
均衡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基础上演绎出来公理化均衡,微观经济学和均衡宏观经济学,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似乎是专注于非均衡分析的,由此而提出了非充分就业有效需求不足,投资需求不足,消费需求不足,提出盘消除总供给和总需求两者失衡的一系列政策主张

导论4.3如何看待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08:19/16:40
222
都在不断的变化,货币供求均衡,它永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他总是表现为靠近均衡接近均衡又偏离均衡点,通过各种力量又把它推回均衡点往经济均衡点方向推就是同学们在学宏观经济学里面常用到那个稳定均衡的趋势

P65. 5.3货币均衡_1
21:44/59:50
1
两阶段的单从模型首先在增长因素作用下,首先假定一个一般均衡的经济体系,在该体系中,每个家庭和企业中处于长期均衡,整个经济不存在非自愿闲置资源增长因素决定了长期的经济趋势

1.7第七章 三周期嵌套
07:00/59:06
1
制度建设还在路上,知识产权实践仍处于典型的非均衡状态,具体表现为国际高标准的知识产权立法仍显不足的知识产权执法之间的非均衡重视知识产权,法律保护与疏忽知识产权创造运营的非均衡知识,产权数量急剧膨胀与知识产权质量参差不齐的非均衡政府高度重视与企业被动应对的非均衡

37大国之路的峡谷隘口在哪里(上)
08:23/14:09
4384
假设一国经济分为生产贸易品的贸易部门和生产非贸易品的非贸易部门,则内部均衡被定义为国内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以及非贸易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

模拟题10
10:10/19:36
130
一方面,坚持洛桑学派创始人瓦尔拉的经济均衡体系作为一般均衡理论起点另一方面,坚持跨越一般均衡理论的静态模式,建立一套从经济体系内部因素来说明经济动态现象的理论,因为他深信经济体系内部存在一种能量,使得经济在达到均衡时遭到破坏

7.三周期嵌套(by秋晨读书)
04:15/08:10
98
原因在于,随着技术的进步,能够打破既有均衡的新经济要素出现了在没有新经济要素的情况下,周立王会被既有的均衡击败,有了新的经济要素的注入,既有了均衡,本身会被击败

VBL15《枢纽》 第三节 封建的巅峰与瓦解
21:21/31:07
90
当哀帝也最早就白字黑字旗帜鲜明的反对,所谓中国经济存在流动性过剩的谬论,以及相应过度宏观调控的措施,其后的经济变化再次无情的证明,一切经济措施都有其理论与现实成立的前提

二元经济结构,中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01:20/09:28
1.8万
全面二寒目的为顺应人口、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目的是为顺义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促进人口均衡发展主要老龄化程度,减缓老龄化程度带来的影响

八下道法第七章1课不断变化的人口问题
03:39/04:23
1
支持引导非公有制度的发展,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做更好的工作,建立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事业编制1
65:47/90:0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