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佛教石窟寺比较研究
更新时间:2023-06-16 21:00为您推荐中印佛教石窟寺比较研究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第3章16节 绿洲的信仰》中讲到:“即使今天,当我们畅游丝绸之路,从一块绿洲到另一块绿洲,不胜枚举的仍然是那些石窟寺。而其中最有名的是佛教石窟寺,佛教寺院与摩尼教寺院都有其自己的管理机构,这些寺院...”
即使今天,当我们畅游丝绸之路,从一块绿洲到另一块绿洲,不胜枚举的仍然是那些石窟寺。而其中最有名的是佛教石窟寺,佛教寺院与摩尼教寺院都有其自己的管理机构,这些寺院甚至有自己的田产

第3章16节 绿洲的信仰
00:41/05:25
107
笔者觉得有些研究倾向于比较两者的相似处,以证明佛教与荣格相似或荣格与佛教相似,甚至作为一个较为极端的例子,因为荣格有同时性理论,所以在有的研究中,佛教的因缘和合也被说成是非英国论

林国良 荣格心理学与佛教唯识学思想之异同1
02:05/30:36
530
玄奘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中印文化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拓展题一比较见真,冬度与玄奘西行建珍东渡时间,唐玄宗时目的地是日本途中遭遇了六次航行,五次失败,历经磨难出行的方式是结伴杰出的成就

第四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04:43/08:45
1
秉宁寺早期受到了印度的前托,罗墨兔罗及凉州造像影响中期受云港龙门照相的影像,晚期受藏传佛教影响,历经北魏至唐,宋,元明等朝代的不断开凿,扩建期间包括十五世纪后藏传佛教的经营,形成具有藏汉两种文化风格的著名石窟寺

第二章 南北朝-佛陀沐汉风2
00:31/11:55
1
另有拱县石窟寺,南北享唐三石窟,辽宁义县,万佛堂等北朝时期的佛教石窟,三城市已建筑南北朝最著名的城市是洛阳汉末董卓焚毁洛阳,魏晋时在原子重修,并在格局上做了积极调整

南北朝的工艺
14:05/32:49
18
平阙说记忆今日中国文学系之中外部文学比较一类课程言一只能就白乐仙等在中国之及日本之文学上或佛教故事在印度籍中国文学上之影响及演变问题互相比较,研究方符合比较研究之真谛

第四章:在日寇侵华的日子里__6执教燕京大学1
06:55/14:09
77
印度佛教跟中国佛教过度的西域佛教的情况很快就转入主题中国佛教第二节佛教传入中土的路线传说和史实。根据学术界研究,佛教传入中国汉地所经由的路径有露露和海路两条线路

一,佛教由天竺经西域向内地传播
00:42/07:38
1262
北朝的佛教遗存树木不胜数,除云港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麦基山石窟,秉陵四石窟,向唐山石窟,天龙山石窟等石窟寺中遗存的造像外,还有收藏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中不计其数的石,金,铜等材质的单体造像杯

第五章 南朝:变梵为汉的早期试验2
04:17/08:25
74
由于佛教在辽朝上层建筑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一批这个职业佛学研究者在对佛教的长期研究中不得不涉及宇宙,社会,人生和其他部门的社会科学,从而派生出与佛教相关的其他文化成果

24 繁盛多彩的辽燕京佛教文化(三)
08:07/17:17
1
为建立中国石窟寺考古学奠定了基础,素白先生将田野考古调查发掘以及田野考古发掘的遗迹和遗物的科学记录与对全国石窟的长期调查研究的实践结合起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和思考,研究后创立了中国石窟寺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89 第十二章 《敦煌七讲》: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建立
07:22/14:09
1.3万
我们现在要为您介绍的依据的佛教是三经,是中华书局有中国现代很重要的佛教研究者,佛教学者,比如像赖永海先生,他们等等编撰的佛教史三经,既然有那么多种佛教十三经,那么他们是不是完全一样的

总论01 | 相比儒、道:佛教十三经有何特点
15:24/18:58
788.3万
中国石窟寺考古学是由素先生建立的,他调查研究了全国各地的石库斯首创,以科学的考古学方法调查记录和研究中国石窟寺遗迹,打破了过去仅限于从美术史角度研究石窟寺状况的传统,他为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44 第七章 从北大到敦煌
02:01/08:10
2.5万
肃先生通过讲授敦煌七讲建议敦煌文物研究所要把编写科学完整系统的多卷本敦煌石窟考古报告提到亦是日常上,学术界一直希望我和敦煌研究院的同仁们能将素先生开创的以中国石窟寺考古学方法指导的石窟记录工作进行下去,能有计划

我心归处是敦煌:樊锦诗自述 89 第十二章 《敦煌七讲》: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的建立
12:49/14:09
1.3万
目前,由于南诏图传微山陇玉图山佛教石刻造像奉以北唐山古本佛教经卷,崇圣寺,千寻塔与弘胜寺,塔塔藏文物火葬墓等一系列考古发现,加之对剑川石中山石窟佛教典籍南诏太和城研究的深入,使南诏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334 南诏国2
06:36/12:37
2462
目前,由于南诏图传微山陇玉图山佛教石刻造像奉以北唐山古本佛教经卷,崇圣寺,千寻塔与弘胜寺,塔塔藏文物火葬墓等一系列考古发现,加之对剑川石中山石窟佛教典籍南诏太和城研究的深入,使南诏国历史文化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071 南诏国2
06:36/12:37
5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