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与启蒙
更新时间:2023-06-17 00:10为您推荐康德与启蒙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世界哲学史(104)第五部分第一章启蒙运动德国》中讲到:“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对第一个伟大的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莱布尼兹已经有所认识,是因为我们在下一章里还要专门论述康德在康德那里启蒙运动,达到了他的顶峰和终结,在莱布...”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对第一个伟大的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莱布尼兹已经有所认识,是因为我们在下一章里还要专门论述康德在康德那里启蒙运动,达到了他的顶峰和终结,在莱布尼兹和康德之间的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

世界哲学史(104)第五部分第一章启蒙运动德国
01:31/11:10
1104
康德关于现实和知识的一个观点与正统的启蒙,运动的观点迥然相异,因此根本不能称为启蒙。那就是他坚持认为根据柏拉图主义的精神,由他称之为自在世界的绝对现实的王国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

第24章3启蒙SX家的世界-亚当斯密康德等
10:23/18:04
562
当不会对人类处境无动于衷,而本人呼吁二十一世纪哲學啟蒙正式对此而发数十年,致力于康的哲學与孔子哲學传统研究写出两部书孔子哲學传统理性文明与基础哲學康德的批判,哲學理性啟蒙与哲學重建,寻求到一个答案,唯一的,纯粹的哲學来理性本性之写

二十一世纪啟蒙哲學之先河(牟哲)廬雪崑97-122頁20211222
21:16/46:30
1
四,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了研究人的学问,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及其主张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和康德,一伏尔泰,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天赋人权,倡导,君主立宪

10分钟听完文化史24个精华考点
03:53/10:49
928
也就是说,康德及其之后的德国启蒙哲学家之一,反其前辈的宋华态度转而批判,乃至否定的态度是由于在关于中国礼仪之争上耶稣会试的失败而导致把中国定性为遗教国家与遗教文化引起的

12. 康德为什么“不喜欢”中国?
05:07/21:43
66
然而,在新康德主义对康德的某一个并非最基本的一个显而上学思想所做的修正中,经验概念的意义,民族重大的调整首先发生在启蒙运动那相对空洞的经验概念之无所不包的机械方面

《本雅明文选》未来哲学纲领(六)
02:02/03:00
23
论述鲜艳的时空观开始,他表示不同意康德鲜艳论的论点,但最终他却跟着新康德主义者回归道康德物理学与哲学艺术第二章,我们怎样认识几乎整章都在谈康德哲学谈康德的鲜艳论认识论

康德的时空观与近代物理学唯心主义
01:16/70:03
1
在康德的概念里,启蒙意味着自我克服不成熟状态的一项伟业,而这种不成熟状态之所以能够克服,因为自我的原体是具有理性光源的,现实的自我只是理性之光被遮蔽,蒙上了灰尘而已

1840年以来的中国12
12:12/20:27
471
康德与费希特思想自由和意志自由伦理学伦理与逻辑的关系,康德伦理观的心理学意义,康德与尼采很多人都知道大卫休默认为自我这个概念完全是由各种不断起伏流动的知觉所构成的

第17章 逻辑,伦理与自我1
00:33/20:50
417
有抓住实践主体与道德法则之处不乏康德专家,尽管也能支持康德道德律令学说却拒之康德的形象智慧。在反形而上学的现代哲學潮流中,康德的道德哲學之意义被贬低,为持续理性思考对行动的正常影响

二十一世纪啟蒙哲學之先河(牟哲)廬雪崑307-323頁20220104
18:02/33:40
1
马尔库塞的激进主义哲学则完全背离了法兰克福学派原著的理论与实践的同一性的理论前提主要思想尤尔根卡贝马斯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哲学为启蒙进行辩护,称现代性为尚未完成的功臣提出了著名的交往理论的理论,交往理性的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了有利的批判

于尔根·哈贝马斯
05:57/16:20
75
杨教授说,以毛泽三晚期讲康德较多,而认定砍线论就是康德式的,与黑格尔没有关系,也有失准确,更不要说,即使是后来以康德将一清开二门,毛泽三仍然没有放弃黑格尔的背景

二十一世纪啟蒙哲學之先河(牟哲)廬雪崑385-425頁20220120
42:40/83:08
1
我我认为文明冲突或者是文化冲突或者宗教冲突,他的实质还是人类的精神,层次,上面的不同的错位,精神,人类精神发展的,层次的,一个不同所造成的错位,没看到还是黑黑听筒的一个表,如果用康德的话来说,就是有些人是未经启蒙的,或者是缺乏自律的

邓晓芒&赫费对话:康德哲学的当代意义20161017
211:24/248:25
7273
在康德的哲学内,一切哲学的问题,哲学的论点都以谈论道,你需要有哲学常识,知道有哪些责任问题与其来龙去脉康德以前,罗斯考康德以后,罗斯考知道了以后才能继续前进,故读哲学的人都可由康德柱得到启示

第三讲 西方哲学底的传统
30:39/32:20
18
此书包括以下两部以法律学之形上的史记前言法,律学之分类表道德底形上学之导言法学法律学指导员二道德学之行上的史记序论无只讲词序论中第七段关于道德情感,良心爱人以及尊敬者易除以作附录与儒家相比,值此唯有关键性的重要其余无甚重要,故不易康德书形式至今已二百余年,而中国七经赏物易严整而较为可读之一,文世纪等于康德学始终尚未吸收到中国来无人,如不能依独立之中文独康德无人既不能言吸收康德,而中国人亦将始终无福分参与康德学进一步无人,如不能由中文理解康德将其与儒学相比,观相会通关期不足者何在

牟宗三译~康德的道德哲学:译者之言
21:55/24:29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