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更新时间:2023-06-17 12:20为您推荐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第七章、德育(第四节.德育方法与途径)(第五节.德育模式)》中讲到:“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认知模式最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他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道德判断...”
不断提高自己道德判断的发展水平,认知模式最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他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道德认知,培养与行为的发生

第七章、德育(第四节.德育方法与途径)(第五节.德育模式)
16:39/19:35
1
体谅模式是由英国的学校德育专家麦克菲尔首创与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强调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式,把道德,情感,道德,情感的培养,最终心意味道德教育的任务应该是建立在体量的基本核心基础之上

体谅模式
00:00/02:11
313
进而提高儿童的道德敏感度和道德推理能力,评价优点发现了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序渐进,并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的发展不足,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

第二章 心理发展与教育
15:45/23:41
16
如果教法得当,可以迅速促进学生道德思维能力和道德敏感性的发展。间接的道德教育是在学科,教学,学校与课程管理,辅助性服务工作和学校集体生活等各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渗透的教育

【教原】22 德育2
22:49/24:12
1977
还认为道德教育要重视道德说理和道德行为的练习,不能求助于体罚,因而通过至于受受给儿童以知识,通过治愈,受给儿童已知识,发展他们的智力,对儿童道德发展具有极其影响

第十一章、裴斯泰洛齐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
21:13/36:50
5
因此,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第一步,就为认为道德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真正的道德思维能力与道德判断水平的发展,更要通过积极的大的活动通过生活的一切媒介

让生活成为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水
01:23/16:16
36
应按照一个理念上公正的人,在这一情况下去做该做的尔克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对道德教育的启示一应该首先了解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只有这样,道德教育才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三部分.m4a
26:03/49:10
18
现代心理学中的道德研究由于已从佛家分家独立或侧重于认知而专门研究道德认知或偏衣变态心理而专讲人性之若果然,以此指导道德教育学生道德发展难免不偏五蕴人格,是一个整体五蕴

第七章7.2.3五蕴道德教育p610
04:34/08:58
37
这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侧面,那皆是个体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各种理论品德发展的阶段理论。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雅杰早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判断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一他绿道的阶段,二自律道德阶段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14:29/57:26
70
凯伯格通过大量的研究揭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两大规律,由他律到自律和循循序渐进,并且提出道德教育必须配合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不足之处在于强调的是道德认知,而不是道德行为,依然不能作为学校实施道德教育的根据

【简答】84、简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03:24/04:47
2073
在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下,作为一种从数量上对学生道德发展状况的描述和衡量,道德量化评价在学校道德教育领域中得以广泛运用,并呈现流行之势,被视为道德教育方法的一种创新之举

道德量化评价
00:01/02:23
1
道德教育的目的可以概括为通过让孩子参与道德讨论,了解道德的言语和观念,通过对道德问题的讨论和反思,理解道德信念的本质和目的,通过帮助学生确定他们认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第三章 第四节《团体探究对道德教育有何贡献?》
03:03/03:41
1
二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可能的教育与必要的教育可能性及选择性与儿童未来从事的职业有关及发展和兴趣必要性是教育所要达到最高的和最基本的目的及内心自由,公平正义,仁慈完善

论述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00:29/07:17
1
首唱启发式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行因材施教,发挥个人专长造就各类人才,重视道德教育,以人为最高的道德准则,鼓励人们提高道德水平,提出道德修养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第二章第四节孔丘的教育思想
78:53/84:29
4863
道德实践相脱离今天的道德教育应该进行整体改革,不仅要学习书本知识,而且一定要同道德实践相联系走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做到言行一致,多做实事,从而将德育落实到实处

66.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
03:06/03:28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