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更新时间:2023-06-18 03:10

为您推荐中国哲学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试音)》中讲到:“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单正奇干会兵主一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于以纯理性的客观态度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和以信神的主观态度,看待人生的宗教世界观”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单正奇干会兵主一中国哲学的精神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西方哲学注重于以纯理性的客观态度解释世界的认识论和以信神的主观态度,看待人生的宗教世界观

听冯友兰讲中国哲学(试音)

00:00/04:41

丽君121

55

这个有意义的问题实际上并不是有没有中国哲学的问题,而是中国有没有西方许多社会意义上的哲学,能不能采用西方哲学的研究范式来研究中国哲学,以及如何更好的借鉴西方哲学来研究中国哲学

1.3哲学与中国哲学1

06:05/22:11

不肖生

2596

老子全书都是以格言形式写成庄子,书中充满了预言和故事,即便在中国哲学家中以说理见的孟子和荀子把他们的著作和西方哲学家的著作相较其中的格言比喻和势力也比西方哲学著作中要多

中国哲学的精神2

02:35/09:56

Briwish

8

在中国哲学史上,中西哲学的历史并不是一定不能相套,并不是一定不能用西方哲学来解释东方哲学,同时并不能说用中国哲学解释中国哲学就一定对对错取决于解释的是否妥当,而不是谁掏用谁

Day6 第三讲:中国哲学史的分期问题(上)

05:21/42:04

步亦步

166

中国哲学从他那个通孔所发展出来的主要客体是生命,就是我们所说的生命的学问,它是以生命为它的对象,主要的用心在于如何来调节我们的生命,来运转我们的生命,安顿我们的生命

第一讲 中国哲学之特殊性问题 1-16

41:29/46:50

丹心耕福

1

包括中国哲学的特质,道德的理想主义,中国哲学十九讲佛性于般若从录像山到刘吉山名家与玄子历史哲学缘善论现象与物自身人文讲极路正道与至道中西哲学会通知十四讲共计十三种

牟京三全集《中国哲学十九讲》1页一15页

03:17/70:40

拓丽

1

本书的核心思想是冯友兰先生是如何看待中国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三个方面,社会背景对于哲学的影响,哲学思想的发展轨迹,哲学的精神是种社会背景,农业经济

2019-04-12 《中国哲学简史》

00:53/10:35

持之以恒的晚风

1081

中国哲学的特质,我中山第十一讲,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哲学的中心是所谓如是道三角,其中如道是土生的思想主流佛教是来自印度,而三教都是生命的学问,不是科学技术,而是道德,总讲重点落在人生的方向

特质~第十一讲:中国哲学的未来

00:00/29:41

李铧东

38

世界哲学史作者汉斯施杜里希第十六讲播讲野度第一部分东方的智慧第二章,古代中国哲学孔子一孔子的生平孔子是最有影响的中国思想家,或许也是有史以来所有哲学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

世界哲学史(16)第一部分东方的智慧第二章古代中国哲学

00:00/11:52

江边野渡

3312

来解决人与事世界关系问题的这样的一种中国哲学智慧,加之中国哲学我们刚才所说的立足现实的态度,反对把本体界与现象界明确二分,因而,中国哲学家并不关心决定这种联系的最终实体

1.6.中国哲学的特点1

13:15/14:38

不肖生

1448

任基玉先生都有他们的中国哲学史的专著,就是用西方的哲学这样一个现代学科的框架,他的概念,他的范畴去看待我们的传统学问,把我们的传统学问经过一番筛选,一番减才,整理出了一套叫做中国哲学史

罗传芳:国学与中国哲学

70:13/104:37

实用哲学

416

某先生前级二是知的直觉,以中国哲学三十一七海德格论有限理性的超越性,对象化的活动,一个有限的认知的存有,能够把它自己关联到一个起自身不适,被创造的,亦不是曾被创造的存在物上去

牟先生全集(20)《智的直觉与中国哲学》P31至38頁20211002

00:00/16:26

申老师读经典

9

中國哲學簡史第十九章新道家崇尚理性的玄学公元三四世纪盛行的失潮历来称为玄学玄智出自老子第一章墨具形容是道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意思是他深远神秘,变化莫测玄学的明智表明

《中國哲學簡史》51 新道家:崇尚理性玄学 12.25

00:00/16:44

王二读书日记

101

世界哲学史作者汉斯施杜里希第十八讲播讲野度第一部分东方的智慧第二章,古代中国哲学二老子一老子的生平,古希腊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几乎生活于同一时代,和他们一样为中国的思想发展

世界哲学史(18)第一部分东方的智慧第二章古代中国哲学老子

00:00/13:10

江边野渡

3184

中国哲学传统所讲的知行问题主要是伦理道德问题,当然也包含认识论问题,把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问题主要的当作认识问题来讨论,从而把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理论主要的当作某种认识论来批判

11【哲学】第三篇 伦理观 (关键词四“知行问题”)

09:00/17:50

凯程考研

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