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更新时间:2023-06-18 11:10为您推荐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讲到:“为了实施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二十一世纪议程,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国务院保护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一九九二年七月二日召开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编制中国二...”
为了实施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的二十一世纪议程,落实可持续发展的行动计划,国务院保护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一九九二年七月二日召开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编制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国二十一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战略
06:46/09:25
24
要树立良好的环境道德,并带动他人共同保护环境,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努力促进环境改善,自觉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做好宣传工作,唤起社会对环境的保护,关注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必要性,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
15:24/17:23
18
为全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规划决策,源头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二零零三年实施二零一六年修订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将环境影响评价从建设项目拓展到规划领域

第二章 项目规划及其报告 第五节
00:20/14:34
1
还有人类种群生态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生态的关系,将人类种群进步与生态文化产生的关系和内涵,以及人类种群进步与生态文化,生态文明和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这个可以做一些理论的研究

环境生态学 (23)
02:20/20:30
158
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产,富裕,生产,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有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新贡献

2016真题
15:05/19:46
1
我们应该继承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当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但同时要运用大量的先进的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提高有机农业的生产力水平,来改变目前对环境和食品安全有威胁的化学农业生产方式

【CC演讲】韩农:养活70亿人的新农业
17:10/17:59
3672
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国家明确地提出了调整产业机构转变方展方式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从源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人们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为创建美丽中国而共同努力

(建设永续发展美丽中国)
06:09/06:40
187
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按照管理范围分类,一资源环境管理主要包括水资源的保护和开采,利用土地资源的管理与可持续利用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管理和可持续发展草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保护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能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等

第十六章地球表层环境的规划与管理
31:54/42:20
865
财新网记者王自立发表火线评论认为,从中国角度看,中国愿意在围绕数字科技市场准入,可持续发展劳工权益等分歧和难点上与欧洲加紧谈判,显示出中国对深化中欧合作积极参与多边主义议程的兴趣和承诺,这并不受外部地缘环境变化的动摇和影响

QFII两融业务上线,北京中小学提前放寒假【12月30日】
07:29/11:35
7575
他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和生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相机抉择

中篇Part7宏观调控:政府的经济职能(123~130页)
14:26/22:07
1
建设生态文明,以把握自然规律,尊重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可持续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以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

环保
08:16/14:09
1
经济手段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重要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通过行政管制手段,经济手段和资源手段的有效组合,实现对环境与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目前各国采取的各种各样的经济手段,加强对资源和环境的保护

经济手段在资源保护中的重要作用
00:13/02:15
1
以法律形式,规范和调节人与自然的关系,确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意志生产和消费活动中的任意性制裁,破坏资源和环境的违法行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必要手段

第一节法与社会的一般关系(3)
05:13/05:30
511
今天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的理念,但如何实现资源环境与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理论和实践上,商习开展,长期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应该指出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环境生态学 (31)
11:54/18:47
157
天人系统或人地系统大尺度的上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的博物学研究有多久的传统,中国古代的别个询问不发达,但是博物学非常发达,甚至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学问的主要特征就是博物特征

刘华杰—《公众博物学:关于那些无用而美好的事物 》
01:07/48:27
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