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的心

更新时间:2022-07-27 05:35

为您推荐善恶的心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第二章2.2.2心所理论-心理内容意义研究(64-74)》中讲到:“是与善恶种子交互增益,辗转强化顾名相应,善恶不定,心所随内容,善恶而善恶,故名随顺,善恶种子,经营思量等动动力机制发起深与易善,恶行为名为等起善恶,此助善恶皆是...”

是与善恶种子交互增益,辗转强化顾名相应,善恶不定,心所随内容,善恶而善恶,故名随顺,善恶种子,经营思量等动动力机制发起深与易善,恶行为名为等起善恶,此助善恶皆是有为

第二章2.2.2心所理论-心理内容意义研究(64-74)

29:37/37:06

行者_刘

106

善恶就像黑白棋子一样,不要说基本的善恶度分不清楚,有些善恶很夹杂,需要自己的智慧,怎么智慧就是先自己能力范围的善恶心去例行的例行,以后这么学习,你就逐渐会有智慧

五:动静互为其根。

50:18/63:40

缠中易禅

260

知意是无善无恶的知物是无善无恶的物,以若说亦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善恶。在德宏曰心底是天命之境,缘是无善无恶的。但人有其心,意念上有善恶,在格质城镇修,正是修了本性体功夫

钱德洪录50.34-50.52(2遍)

25:03/27:44

承伯

1

若说亦有恶善恶,毕竟心体还有上善恶在德宏曰信其是天命之性,原始无善无恶的,但人有细心,意面上见有善恶在搁,置城正修,正是付哪信性提孤苦,若缘无善恶功夫一不消说矣

紫藤_ggs 2021年2月6日 上午7:12

16:02/18:33

紫藤_ggs

3

在这四种善恶中,自性善恶,从心理生理角度立论,相应善恶,从动机角度,理论等起善恶,从事实角度里胜义善恶,从佛道至善角度理论行为抉择的总原则是奉善止恶,自敬其心,如通鉴,所说,助恶,莫作,纵善,奉行自敬其意士助佛教经论所见的行为伦理抉择,主要有医者是非

第八章8.2.2五蕴伦理哲学原理p751

02:38/10:59

行者_刘

80

若说亦有善恶,必定心急,还有善恶在传习录下,按此四无之说,关键只在意一句,只因为心体无善无恶是阳明四句教中原有的一句良知是新体制程度,其本身字义是无着一分一丝的善恶,丧之至善,而其知善之恶是知意之动,处之善恶

听友215615973 2021年8月28日 下午1:13

07:21/53:27

听友215615973

6

我们圣人的善恶,如果你不能明辨你常常和圣人的善恶,相反你和圣人的善恶相反,你就麻烦喽。因为这个天地鬼神因果定律都和圣人的这个心是相通的,相同的,你就违背因果定律,你必然要倒霉

七:积善之方(二)

33:31/97:34

缠中易禅

542

若说心体是无善,无恶意义,是无善无恶的意知,亦是无善无恶的知物,是无善无恶的物。以若说亦有善恶,毕竟心体还有善恶。在德宏曰心体是天命之性,原是无善无恶的,但仍有习心

钱德洪录(50.34-50.52)

13:24/16:40

羿霏520

1

在我们这个世界也有善恶之性,但不要有执着于善恶的分别之性,就如演员演电影一样,有人当好人的角色,有人当恶人的角色,通过善恶情急的演绎,模拟现实的残酷,而所有演善恶角色的人

高人是什么世界观(免费有声)

05:44/11:19

榴莲語

1

因此,把探索的重点放在潜意识,仍然脱离不了老旧的历史心,有没有可能摆脱妄念,这意味着心能不能彻底空调,让善恶对立的思想或记忆,在毫不简责的情况下消失心,只要一落入善恶的想法

【二月二十七日】摆脱妄念

00:51/02:11

海阔天空很美

1

用气为性,说无风雨,善恶渴,说善恶红渴,说有善有恶,有善恶两轻可说情不独恶性,不独善,性情善恶相与为一名,亦可在此情形下,普通所谓懂仲书,白虎通德怒说法亦在内中性而健情,实则是宣

才性与玄理

00:00/34:15

经典诵读人

1

意识层面因此把探索的重点放在潜意识,仍然脱离不了老旧的历史心,有没有可能摆脱妄念,这意味着心能不能彻底空掉,让善恶对立的思想或记忆,在毫不谴责的情况下消失心,只要一落入善恶的想法

《生命之书》058:二月二十七日 摆脱妄念

08:31/26:34

航帆乐读

35

因此,把探索的重点放在潜意识,仍然脱离不了老旧的历史心,有没有可能摆脱妄念,这意味着心能不能彻底空掉,让善恶对立的思想或记忆,在毫不检测的情况下消失心,只要以落入善恶的想法

二月二十七日 摆脱妄念

01:02/02:43

1552118vkoc

1

聚神为福资离角顺势为之圈法伪科之地替用纤维指使一级行以之物指,使以使若吾德行事无善恶之行意,即是无善恶之意直,即使无善无恶之知物,即使无善无恶之物,改无心之心则苍敏

《阳明学述要》六(下,三读)

08:52/32:12

居尘出尘知行合一

18

反之,能感召有害于众生身心的结果是恶能感召胡毅也无害于众生身心的结果是无忌。午夜中一夜和深雨二表夜都通善恶无忌,三性人与二无表业则只有善恶二性,没有无忌性,因为善和恶的身与二无表业

36.第七章 佛教的宇宙生成论和本体论(上)第二节 业感缘起论

03:18/15:08

同心读书会

1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