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儒成道

更新时间:2022-09-04 17:40

为您推荐化儒成道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问道大学》 07 万物一炁》中讲到:“现代的传统文化推广者们各言其数,各有论断,他想听听我的想法,我讲儒释道无有高下,只是各成系统儒释道之中,任何一门文化,其中都有艮,其中也都有墨道家,儒家以道为根”

现代的传统文化推广者们各言其数,各有论断,他想听听我的想法,我讲儒释道无有高下,只是各成系统儒释道之中,任何一门文化,其中都有艮,其中也都有墨道家,儒家以道为根

《问道大学》 07 万物一炁

30:39/64:50

圣道国学

2.6万

人格化与否是无足轻重的,中国儒家就是不把它人格化而为神的,不但不把它人格化,而且经由道德理性之充,其极正是把那诗书中原有的人格神的地天转化而为,超越便在的天道,天命,天理十里或人体成体神体的

第三章 自律道德与道德的行上学—第一节 论道德理性三义

21:58/74:15

虚室有闲

1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最集中的表现是通过摄取儒道的思想而形成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和禅宗这些中国化的佛教宗派,提倡方便,圆融,自悟,以心性论为宗派学说的重心

第五章 中国传统的精神文化 第二节中国传统的宗教信仰

33:54/47:14

闪亮精灵fairy

12

汉初道家黄老之学正如司马谈所描述的广采了阴阳,儒墨名法,各家之长,正是这种容纳,吸收和融合的精神,使得道家学说不仅成为当时社会的指导思想,同时也成为整个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中代表者之一

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10:04/21:52

听友126421849

1

现在回忆一旦自己漂移在路下,人们看起来会也不敢激烈。现在火也染球曰非不曰子之道,力不足者,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吾化死日子下人如未君子儒无为小人。儒子曰我承载子曰如得

《论语~雍也第六》21—45遍

55:19/59:01

典学安亲龚老师二店

1

儒家之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的主要代表者,也有着与道家的相同经历,看出儒家受到荀子学说的影响很当,如六经之血之中,亦诗礼乐等学都有寻学的传统,而寻子礼法兼用的思想也普遍为汉儒所接受

楼宇烈: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 (一) 20170922

09:19/11:22

知行国学余家宇

869

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两千余年的核心文化,儒道,两家思想或为表里时而相依,共从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两千余年的核心文化代表人物,老子,庄子,列子,馆子等代表作是老子和庄子

古代思想之道家

04:31/05:05

禾清和

6

如同木家的终极建筑近期于实体化,因而也是完成态离人而独立的天儒家的终极建筑却引发于天人张立下的天而心性,而天而种教化皆究源于天道,两种教化,又从各自所领有的天道信念处分道扬镳

东方思想(9):黄克剑_儒墨之辨

32:08/38:01

浪兄笔记

62

正性命可通,故各正性命,可通气质,性命与理智性命两面说,但因是成天命流行前岛前道变化而说,故正宗儒家句是宜理之性,命为性命之本,意己以乌木,不以之真机为其性命也

心体与性体(二)(143~157)

57:31/79:27

樂學務本

1

王弼何燕尊道而不攻击儒学,到了嵇康,阮籍的时代,才猛烈地攻击儒学道家独霸思想界清谈成为时代的特产,权术化的黄老化为放荡的老庄,方氏的神仙也混合在道家里面,因此,道家便包含了清坛和神仙两派了

107.【2.7.4儒佛道的斗争】

00:40/06:57

绿野飞鸿

764

实践和开启的所谓的一个人文化成的世界,我们讲开悟成悟,他建构了一个世纪,儒家重点在建构道家,重点是告诉你,你这些建构一旦用话语去建构了,于是就形成就话语所形成了一大套的制度,结构以及其他种种

儒道佛三家的基本思想:人伦孝悌、自然无为、缘起性空 林安梧

38:24/174:44

实用哲学

983

最后的法家是假动物,先秦诸子如墨道,法墨家讲国情,儒家,道家,法家讲矛盾,但是国家讲矛盾的统一,综合道家讲矛盾的转化,或惜不知所依,不惜或是所服好事,变成半是他的这种好事

易中天:饱受不平等待遇让国人学会平等待人

30:18/52:44

大米豆

1.5万

半部论语治天下点滴如学养身心,张其成儒家养生大道杭凯播讲养生,尤其让两种人感兴趣,一种是身体有点儿不舒服的人,另一种则是中老年人,中国属于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

第四十八讲:从儒家视角思考养老现实

00:00/06:09

杭凯正念生活

622

儒学智慧里面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就你要驾驭空间能量,你要成为一个驾驭生命的大人,这个大人是大德之人,你必须培养你的德行,这是我们传统文化里面实际保持了更慢,纵向提升

刘丰老师:传统文化与禅创 第一集

69:09/85:51

身心彻底解放

610

儒释道一直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思想意识,在这个过程当中,像儒知道全修的杂家也有,但是只能论为杂家,因为他们之间的教义和所求的方向其实从根本来讲是不一样的

《栏江易理》心法篇-《大学》(上)

01:26/80:06

嗣汉吴三林

2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