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本心主
更新时间:2022-09-05 07:40为您推荐意本心主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西游原旨三十三回 元神助本心》中讲到:“山神土地浅山放行者哪吒斩其助行者皆元神助本心之道一元神不媚而本心腾挪变化左之右之,无不意之精细伶俐之人,性能不把珍宝焦裕乎外道迷真性,而以假伤真元神著本心,而以...”
山神土地浅山放行者哪吒斩其助行者皆元神助本心之道一元神不媚而本心腾挪变化左之右之,无不意之精细伶俐之人,性能不把珍宝焦裕乎外道迷真性,而以假伤真元神著本心,而以真话假伤,真则真者一假

西游原旨三十三回 元神助本心
10:49/11:38
1075
现在去把它建立起来的力,本心及仁义,理智等道德治理是我固有的,但因人依受感性的私欲所影响,而是其本心,故必须随时检测,不让私欲。账币本心是本心,时时做生命的主宰

1.19:心性论-大体小体(告子上15)
06:30/06:58
13
作为对儒家性善论的说明,以物欲对本心的蒙蔽或本心泄密于物,欲来解释恶的来源和论证道德存在的必要性,以先力呼其大者作为对树立道德主体性的强调,以发明本心来把主体道德意识落实到人伦日用的具体道德实践

026第三章第四节 宋明理学(下)
09:36/18:05
102
仍易在本心的贱妇而私笑舰长而思进中呈现仁义,即使本心自己解释礼意识活动,最终本心之实现仍一直活动,乃是直观创造的活动。而认知的活动则是水平的,横射的活动只能了解对象,而不能创造或实现对象

1.5:心性论-仁内义外(告子上4)
10:15/13:38
16
当见到本心之后,所有休闲的目标就是将本心在我们的生命中立起来,从见到本形到安住本形,到时,本心在我们的生命中安住,我们也安住于本性之中,让安住本心的状态从比较短的时间,慢慢的延展向两个方向延展,向生命中的所有的时空延展

《本心的智慧》体悟分享(8)
27:01/28:01
53
你嘴巴说了一大堆,但是你聊无过爱,叫于念而无念于第一意不到第一意是哪里本心本性于本心本性的石像上没有一点破坏和扭曲,叫第一意不动,不是第二意,不是第三意,讲到外面的不动就叫做第三意义的,它不能动太动,我心情就不好,你千万不要动很好

48.“无念”是什么念头都没有吗
19:41/24:33
1.6万
孔子所言之人与孟子所言之心,将两者大批为一而言,事本心之为本心者,人事本心所依据,以臣其为本心之内在的体性或本质,人与臣结识,中子则需此类于巨石,只是形式的陈述

听友215615973 2021年6月13日 下午10:37
15:14/26:17
10
良务的境界对于自信本心认识的境界,本心绝不会经历变化,是指本性的本体和本性是不会变化的。也就是说,本性的本性永恒,纯粹,空性觉性和喜乐是不会变化的,这些性质它都是本心的根本的性质

《本心的智慧》体悟分享(9)
07:28/36:41
86
不以读典籍之学,据问辩为主而已,开启本心之学。据问辩为主演孟子言及义其诊献与读典籍之学,据问辩言就开启本心支字绿岩读典籍之学,据问辩客观研究之毅力精威,郑妃本质的香甘者,甚至是起初的不香甘者

牟先生全集(8)《從陸象山到劉蕺山》第二章第七節145至154頁
12:54/23:44
17
若与大学虽有心意之物,四者之关联,良知在孟子只是以本心之本名于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本为本心同并未关。联着心意之物而言,良知就此而言之,良知而正心,诚以正物对讲大学言是以心说就实践

牟宗三先生《圆善论》“第六章第五节 儒家之圆教与圆善”2
10:43/12:03
29
然二者是乃本心所本来含韵者,本心能开道德创造性之门,已必然能开知识创造性之门,无人本心,圣贤境界或高尚生活之祈求,或渴望与无人本心自然宇宙奥秘之好奇,或渴望同出一员,本无二致

021第十五章 恢复经济学的人学本质
15:31/17:57
185
然而,本心实事一活物其有中不振动之理,其随时可乘入端拟,即随时可震动也。本心之不容矣。以致有一种力量,虽故之反复意中压不住眼,此为觉悟可能以及其必然之最内在的根据

第六节 朱子对于象山之称赏 p125-144 牟著8 从陆象山到刘蕺山
47:24/71:10
16
则物理无从,隔起主招先人本心之名,大抵杜子之说,是为天分高能直探本源的人的说法的诸子之说,则为天分,平常需急见而至的人的说法的然正为天分高,逐事检点,不律其忘却本源,意为天分平常,必先使他心有所主

(三)35 宋的学术思想和文艺
04:01/13:21
427
本心一直在这里,而各种生灭变化的现象就像云朵一样,在自信的天空里生灭来去,而天空没有变化,而且这句话它本身同时也是一种修行的方法,将整个客观世界融入本心,安住在本心之中去关照各种现象的变变化而不被现象

《本心的智慧》体悟分享(15)
06:41/34:15
61
坎沃尔埃萨去而来的从外面主客观分别说以极致说意志是自主自律,自给法则的意志法则不从外来则法则决定意志即是意志,自己决定自己不是由外来的法则决定其自己,而自给法则自己决定自己的意志,即是超越的本心之自律活动

牟著心体与性体(一)第一部 第三章 自律道德与道德的形上学
72:17/90:0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