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当修体
更新时间:2022-11-29 07:20为您推荐凡夫当修体免费在线收听下载的内容,其中《《道德经通解》第十讲》中讲到:“在第一讲包括第一讲之后的几讲当中,我们经常提到过,如果您不能把那个道理修到自己的身上,通过自己的身体和真实的生活经历证实它,那么经典还是经典。我们凡夫俗子还是个...”
在第一讲包括第一讲之后的几讲当中,我们经常提到过,如果您不能把那个道理修到自己的身上,通过自己的身体和真实的生活经历证实它,那么经典还是经典。我们凡夫俗子还是个凡夫俗子,体会不到他真实的利益,我们所付出的所有成本

《道德经通解》第十讲
01:15/131:06
4.9万
当时有位大学问家问命运禅师这两句话怎么解释命运,禅师说具足凡夫法,凡夫就是普通人,儒家称作渔夫,也叫做小人,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知圣人若知,即是凡夫

宇宙间至善的代表
12:28/14:30
77
凡夫重果不重,因家长教子孩交子也是一种休闲修勤,就要放弃凡夫的会毛病,逐渐的学着做菩萨不是神,而是肯觉悟有智慧的明白人,家教中的欲情互动,著名母体人罗阵雨人注门注明母体人罗振宇讲过一个故事

好爸爸成就好孩子
15:55/25:22
43
究竟为这五胃要经过三大阿僧齐结的修行,一个普通人古文里叫做凡夫,所谓由凡夫而到达成佛之路的修持,有这五个程序,我刚才说过,见到以后修道以后才到究竟为六祖坛经上也提出不见本性修法

南怀瑾老师讲述:修行成功的五个步骤
06:26/09:13
7.6万
受伤朱菩萨如何超了凡夫的地,如何羞辱菩萨味,被诸位不要自暴自弃,以为菩萨比我们聪明的多,我们怎么能成菩萨都是由我们修成的,都是由凡夫修成的,连佛都是凡夫修成的,知道了这个以后

叶曼-佛教的故事27-2
08:46/15:16
3.9万
不守界,不修不失,不能生上界的无漏心实以何为实,上二件里头还有差别,升到色界。无色界。中间有些还是凡夫位,虽然果味是升到天然境界,所谓儒家讲天人合一,但是还是凡夫为了天人,无论为天人里头得了道德

261又彼应说生上二界,无漏心时以何为食?02
08:43/10:36
2509
原来,僧人的日子并不好过,悠闲自在的日子只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便又怀念起了以前当凡夫俗子的生活来成了凡夫俗子的僧人们,也体会到他们根本无法忍受世间的种种烦恼,辛劳困惑

第六辑 学会包容,宽容是营造幸福婚姻的载体011艳羡别人,会遮住自己的幸福【完】
01:36/09:48
117
资财和住处等一切,凡夫误以为的凡夫心外境界同样的成就了佛道,如来即刻硬化在色就近天在色,究竟天教化成术众生,令其修行是顿然第四个比喻,譬如法佛盾先报佛,即以画佛,光明照耀

【2-12-01】净心现流为渐为顿?
10:11/14:43
6.0万
这段的解读就是以魏国大夫曲伯玉为例,说明了圣贤是如何断恶修缮,改过自新的本段,则将视角就转化到凡夫俗子的身上,通过对此来阐述凡夫俗子与圣贤差距,孔子教育我们要见贤思,齐取伯玉,朱玉在前

二 、 改过之法 36
00:33/01:39
1
如是名为无上佛法夫次修般,若波罗蜜时不见凡夫相不见佛法相不见诸法有决定,想思维修般若蜜夫次修般若蜜时不见欲界,不见社界,不见无社界,不见既灭界,何一户不见有法是尽灭,相知求般若

《文殊般若经》上
09:15/37:08
1010
不过,当这些需要获得满足之后,却有两种不同人的分别,一种是凡夫俗子,一种是修行人。我认为刚才所说财富,名利等这些东西不是不好,却是够用就好了,不要无止境的虚所追求

文慧姐语音阅读预习03
13:32/21:30
65
心却已经处于天堂书圣妙乐之中,虽然你的肉身依旧受着凡夫红尘因缘限制,可是内心的觉受境界却是神灵般的极乐纯明,妙乐自由,如此的心灵觉受体验,一定可以取代你的心灵,凡夫生命境界的体验

六道众生之心是无明之呈现,以贪嗔痴慢疑体现生命力
10:14/11:48
435
到此,自有战争剃立景象在暗示乌漏中常恐得罪天地,鬼神与人曾我回我自然。田然荣寿译文我最初好为学,当日便改好了烦,因为悟到了修身立命的学说,更不愿再落到凡夫俗子的旧路上去

有声吕俐 《经典诵读——了凡四训》49
00:30/04:05
1
他说我们一般凡夫虽有烦恼,不算太饿,是染污,不正法,烦恼,里头可能发生恶业,那么我们凡夫有时候烦恼,有时候做恶业,有时候也做好事儿,布施等等,而不具体烦恼,跟善法不会同时来

320第六意识之变01
09:09/13:15
2611
佛陀政务的真实,我们凡夫有一点儿影子都没有见过,正好相反,对于我们凡夫的境界,虽然印度古代很多佛教学者很多论事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通过我们凡夫可以理解的方式运用我们凡夫的逻辑推理的模式

《金刚经》045 佛陀二时教法修行次第:悟无我 证空性 见实相(第13-14段)
08:40/20:11
3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