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道路】有弹无枪的日子一去不返 | 萧白

2023-06-14 10:51:3113:48 734
声音简介

有弹无枪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1963年,正是美苏冷战最紧张的时期。

可是,就在这一年85日,美国与苏联的代表却坐在一起,决定联合签署一份重大文件。

这份文件,就是美、英、苏联合签署《禁止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试验条约》

文件的用很简单,就是几个大国为了垄断核武器,阻止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研制核武器

然而,中国让肯尼迪“失望”了。

1964年10月16日,放置在地面塔架上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威力甚至超过美国扔在日本广岛的那一颗。

但美国人并不是十分担心。

美国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说:“没有足够射程的导弹,原弹也无从发挥作用。”

简而言之,原子弹只是弹药,而导弹则相当于枪支。有枪无弹是空枪,但有弹无枪,那弹药只不过是个大号烟花而已。

所以,如果没有导弹等运载工具,原子弹是无法进行现代化实战的。

美国人对这一点心知肚明,中国人心里也同样清楚。

很快,1964年6月29日,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

有了原子弹,有了中远程导弹,意味着中国人有了弹药,更拥有了枪支,我们开始向着第三阶段迈进——实现“两弹结合”,也就是把弹药装进枪里,然后准确无误地发射出去。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专委成立,这是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部门。

1965年2月,中央专委做出了提高东风二号导弹射程,携带核弹头实现“两弹结合”的决定。5月,曾立下赫赫功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集体转业,他们脱下军装改编成第七机械工业部,人们习惯上叫它“七机部”。

七机部听起来好像“奇迹部”。没错,他们的成立,就是为了要创造奇迹。

七机部提出了导弹方面的“两弹结合”的总体方案他们首先改进了“东风二号”导弹,造出合适的“枪”——东风二号甲中近程导弹。

“东风二号甲”的射程达到1200公里。1965年11月13日,首枚“东风二号甲导弹飞行试验成功。此后又发射8枚定型导弹,射程和精度指标都满足试验的要求——中国核武器的“枪”有了。

“枪”有了,“弹”也有了,接下来便是实施“两弹结合”了。

1966年3月11日,中央专委召开会议,成立了“两弹结合”技术协调小组,确定由导弹专家谢光选担任组长。

然而,搞原子弹试验有危险,搞飞起来的原子弹,那简直就是扛着炸药走钢丝。万一试验失败,原子弹在非试验区爆炸,那将给国家人民造成巨大损失。

在西方,“两弹结合”试验有“魔鬼的选择”之称。为了减少对本国损害,美、苏两国都把试验地点选在国境之外荒无人烟岛屿上。

可是,无论从现实还是从道义出发,新中国都不能采取这种“以邻为壑”的核试验方式。

为了保证安全,航天人决定分两步走,开展没有核操作的“冷试验确保一切顺利后,再进行实现核操作的“热试验

无论是“冷试”,还是“热试”,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先驱者来说,都要一丝不苟对待。他们先解决了技术上的所有问题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七机部还在热试验前专门发射了一枚导弹,考察其安全自毁系统

这是完完全全的底线思维。万一热试验出现故障,他们可以立刻发出指令使导弹自毁避免造成更大伤害。

19669月8日,在繁星如水的夜色里,东风二号甲导弹静卧在专列上,驶向中国的西部大漠。

两弹结合的热试验地点选在我国西部戈壁沙漠中的酒泉至罗布泊一带。

1027日凌晨,戈壁滩狂风肆虐,天气奇冷。

风力渐小,“两弹”转运到发射阵地导弹与原子弹要正式对接在一起,然后将竖立在发射架上。

这是最危险的一道工序一着不慎,那就是全军覆没。

科技人员摆弄着威力无比的原子弹,犹如头悬达摩克里斯之剑。大家屏息凝神,早把个人生死安危置之度外,一丝一毫也不敢马虎

30分钟准备!

指挥部发出指令

其他参试人员撤离到附近的小山上。

发射指挥、控制人员和少数技术人员立即进入地下指挥控制室,他们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甚至下了遗书

上午11时,操作手郑重按下发射按钮

“东风二号甲”带着核弹头缓缓升起、转弯、飞向目标,飞行姿态非常稳定。导弹精确地飞向目标上空……

只在一瞬间,核爆炸光芒万丈,照亮天地,作为目标的标志塔刹那间笼罩在巨大的蘑菇云之中。

来自罗布泊的好消息传到了指挥所里!人们绷紧的情绪一扫而空!

他们欢呼雀跃他们泪流满面,他们与同事和战友们紧紧拥抱!

聂荣臻立即打电话向周恩来做了汇报。

周恩来眼含热泪,用洪亮的嗓音在电话里高喊着说:“请转告科学家们,你们又一次响亮地回答了世界!”

28日,全国各大报纸都在一版头条位置用通栏标题发表了新华社的《新闻公报》

“1966年10月27日,中国在本国的国土上,成功地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导弹飞行正常,核弹头在预定的距离精确地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中国“两弹结合”试验成功的消息震惊了全世界。

西方报刊惊呼:“中国已经在世界核技术竞赛中,超过了英国、法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原子超级大国!”

他们说得并没有错,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枚导弹核武器诞生,美国用了13年,而中国只用了2年。

自此,中国一跃成为世界核俱乐部的正式成员,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这是中国航天人创造的又一次人间奇迹,这是中国航天人在历史上演绎的最真实的神话。

本文据《天魂》中《有弹无枪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一文改编

 声音设计:曹阳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兵站貓咪

这样的声音是中国强音,萧老师情感与声音都抓住了人心。这样的往事追忆,我又想起当年在西北戈壁的父亲……武力不输是为了和平,愿国泰民安!

宝姑娘不姓宝

清晰度非常高,棒棒哒!

PeggyXU

萧老师

猜你喜欢
理想道路有多远

《人生高起点:卓越人生素质培养文库》,是专为青年读者量身订制的。它集中展示了当代成功人生智慧的精华,浓缩了专家学者近年来对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主要研究成果,逐一...

by:暖暖小艾er

红色文化丨沈阳红色记忆

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在沈阳地区诞生、发展、壮大的历史,通过重点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沈阳开展革命工作的光辉历程,生动描绘了沈阳人民在黑暗中奋起的壮丽篇章,充分体现了...

by:沈阳出版社

《红色惊悸 | 丹羽道红色有声小说》

《红色惊悸》是梁晓声的一部小说。这是一部情节沾染着些许黑色幽默的长篇小说。1967年11月,四个红卫兵在重温长征路的途中,被冰冻在岷山的冰天雪地中。三十四年后,...

by:有声演播者丹羽道

诵读红色家书继承红色基因

在战争年代,许多革命者在烽火硝烟中留下家书,是写信人真情实感的流露,一封封家书记载着他们矢志不渝的信仰,既是写给小家也是写给国家。正如苏叔阳所说“沐浴在这种纯洁...

by:南宁师范大学南师之声

红色记忆

以演讲、朗诵、讲故事形式重温红色记忆,深植爱国之情

by:徐老师的有声书房

红色记忆

三大摇篮、一个策源地、一条小道,凝练出伟大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和改革开放思想的萌芽,在“红色记忆”中传承。

by:听见_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