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之谈:规划与拼凑,混乱的信息和被埋没的理性思考

2023-07-27 11:18:5151:15 173
声音简介

如果你正在准备本科留学申请,并且正在困惑之中

可以加我的微信betterhope

我们可以一起聊聊。



在不久之前,我遇到了3个家长,分别和我打了一个小时的电话,在交流的过程中,分别聊到了他们现在找到的留学机构,聊到了他们的机构以及他们的感受,两个人都对现有的留学机构不满意,也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我觉得很有意思,因为他们实在是太不一样了。


第一个家长,我称他为清醒的焦虑者。

孩子开学11年级,在上海的一所国际学校读书,成绩应该还不错。接到她的电话是在一个周末,她和我提到了对现在的留学顾问老师很不满意,因为和这个老师合作了一年多,她觉得老师并没有用心的去挖掘孩子的特点,也并没有用心的根据孩子的特点去给孩子设计一些活动,在过去的一年里面,仅仅是让孩子去尝试申请了一下夏校。我一听就乐了,我就说,我都能够猜得到这个顾问老师会让她的孩子去做哪些事:第一,帮孩子申请个美国的夏校;第二,根据孩子可能的专业,通过鼓励孩子发论文的切入点,让她去做1-2个第三方的“科研项目”(实际上,这些项目完全没有什么价值);第三,假期剩余的时间,再让孩子去参加一个SAT或者ACT的集训营,大概14天的时间…这样操作,10、11年级的暑假的时间基本上就填满了,日常上课期间,每个月和孩子打个电话鼓励一下,如果孩子有时间,那就再推荐一个在线支教、在线义工类的活动给她。

我说完了以后,家长告诉我:“魏老师,你说的太对了,就是这样的,孩子正在北京参加CIS线下的科研呢…”

在这个案例中,家长其实很希望孩子在准备申请的时候能够塑造自己,但是,他隐隐约约感觉到不对劲,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我就告诉她,其实很简单,这样的规划对于顾问老师来讲,是最省力的做法,因为给你的孩子申请到了夏校,暑假他就可以不管你的孩子了。另外就是这种科研项目,每一个项目她可以从第三方机构拿到1万块钱,哪怕孩子做了以后对申请几乎没有什么帮助,但好歹也能写一条记录在申请材料里,学生忙碌起来了就不会有功夫找她,而她还能获得一些好处,于是他就会这样操作。至于所谓SAT训练营,14天刷14套题是最无效的提分方法,这一点我以前曾经找了一个老师录了一期节目《SAT,如何突破1550+!》讲的就是这样的道理,推荐一个集训营也是因为她比较省力且能获得一些好处,仅此而已。

于是,这个老师就很开心的一边推荐各种第三方的项目拼凑式的填满学生的时间,一边开心的数着各种外快,一边说一些鼓励着学生的话语,开开心心的工业化组装一个美本申请者的形象;


第二个家长,我称他为迷乱的焦虑者。

她的孩子,今年8年级,暑假之后开学九年级,去美国一个很好的高中读书。目前孩子的托福112分。她孩子的顾问老师和他们接触了一个月,一共有6次电话会议,顾问老师一直在和孩子聊关于孩子兴趣的话题,比如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想做一些什么样的事儿。家长对此非常不满意,也非常紧张,因为她觉得,孩子应该利用假期好好地学习,利用假期补托福和开始学习SAT,另外家长听说其他的学生在参加John Locke比赛,也希望老师提供一些竞赛辅导的培训机构资源,让孩子也去参加。结果,这个老师告诉家长,孩子未来开学九年级要去美高读书,根本不用补托福,现在的水平加上四年的美高生活,孩子的英语肯定不是问题。关于SAT,这位老师告诉家长,现在8年级,不用急,这样的托福水平,10-11年级再开始考虑SAT也不晚,分数到1550以上肯定是可以的(这个老师自己的sat是满分)。关于John Locke竞赛,老师说的就更加直接了,他问学生:“你喜欢写作么?”,学生说:“不喜欢”,老师直接告诉她:“那你不用参加John Locke比赛,这个对你没有意义。”

结果,家长很不开心,觉得老师在和他们沟通的这一个月里完全没有给学生安排学习,感觉孩子的暑假没有上任何课,让他们觉得很没有安全感。而老师和他们沟通中的有一个主题是什么呢?是关于一个活动,学生想要搭建一个点评深圳国际学校的平台,然后鼓励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学生吐槽自己的学校,其他的还没有进入国际学校的学生,可以付费加入他们的平台,用来获取相应的关于国际学校的“真实信息”。这个老师用了两个星期的会议想要说服学生,告诉学生这个项目会导致太多的负面情绪,而且显得有点功利,对于未来的招生官来讲,这不是一个很好的项目。

这个老师一直在和学生聊生活中学生会感兴趣的事情,试图引导和发现学生的独特性,然后开始引导学生开始做一些活动。然而,家长则有不同的意见,因为家长在各种群里得到的信息是:一定要先把标化搞定,然后在开始游刃有余的做活动;8年级的暑假,应该参加各种托福、SAT集训和竞赛辅导…


第三个家长,我称她为谨慎的旁观者。

这个家长的故事很简单,因为他还没有签约留学机构,现在只是在带着孩子在到处对比了解留学机构而已。家长和我打电话的时候,问了我这样一个问题:“魏老师,我最近带着孩子见了几个留学顾问老师,为什么当这些顾问老师和孩子聊天知道孩子对希腊神话很感兴趣的时候,都很坚定的告诉孩子他应该申请宗教相关的专业?我感觉很慌,因为我们家是一个理工科的女生,这样的建议是不是有点太草率了。”

因为每一个留学顾问老师都这样说,所以导致了家长的自我怀疑,差点就开始觉得是不是这些留学顾问老师说的是对的?但是,家长说,这些顾问老师既不了解我们的家庭背景(父母都是理工科领域,舅舅是长江学者),也没有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这样的建议对于一个九年级的孩子未来的职业发展是不是太草率了。


听了上面的三个案例,各位,你们的感受如何?大家可以吧你们的感受写在评论区,接下来,我们来一起分析一下为什么家长会被混乱的信息干扰,而真正的规划与拼凑他们的区别在哪里。 



什么是规划?什么又是拼凑?


家长们花了几十万的服务费,买来的是什么呢?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同样花了30-40万

只有5%左右的家长和学生得到了很用心的、有意义的、可以让学生在高中准备阶段很好的塑造自己成长的规划;

90%的家长买来的是用同质化的模板和大量第三方项目拼凑的准备过程;

另外还有5%的家长比较惨,花了钱,却只买来了造假的活动列表和基于一系列造假而炮制出的文书。



我们先来说好的,那5%买到了真正有意义的申请规划的学生和他们的顾问老师都做了什么?

我遇到过一个老师,他带了一个上海的学生,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发现学生的父亲正在帮助一个镇做一个“烧麦博物馆”项目,而学生本人未来也可能申请经济学相关的专业。于是,这个老师就建议学生可以参与到父亲的项目里面来,而且又号召了他手里的其他的几个感兴趣的学生一起利用暑假的时间参与烧麦博物馆项目里。图片中就是这个暑假他们几个9-11年级的学生在烧麦博物馆做的一些展板、活动:  




这些展板都是学生自己做的,从无到有,学生会觉得很有成就感。出于感谢,这个学生的家长要给老师3万块作为额外的奖励,而这个老师的第一反应是:我作为一个顾问老师,拿这个钱不太好,但与此同时他想起了自己带的另一个学生(现在在意大利读高中)家里有凉山地区的一些朋友,这个老师就说,他想把这个钱捐出来,把这个烧卖博物馆作为一个活动基地,然后支持这几个学生一起做一些镇对镇的与共同富裕、共同成长相关的项目,而且这个活动基地可以一直传承下去,未来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这个平台创意性的做一些符合自己申请方向的活动。


我以前做过一个学生访谈,学生叫Katy,两年前进入了CMU的计算机工程专业读本科。她在高中十年级的时候,她的顾问老师帮她一起策划了一个活动:Coding Girls,这个老师不仅和Katy一起构想了活动,而且从策划方案、组织和刚开始的师资调配,老师都全程参与其中。也因为这个活动的影响力,让Katy找到了一个不断正向反馈的过程,不仅极大地增强了Katy的信心,而且这个活动本身越来越有影响力,于是,到现在已经四年了,Katy虽然已经上了大学,但依然在坚持做这个项目。 


还有一个关于活动规划的例子,我之前的节目里面提到过,是关于一个故乡在兰州、高中在新加坡读书的喜欢写作的学生,学生并没有很多高大上的背景提升活动、也没有很多高大上的竞赛奖项,她的顾问老师非常不建议她做没有情感、机械性的活动。顾问老师建议她通过访谈家里的亲友,从亲友的口中了解她已经得了老年痴呆症的奶奶,并也一个关于她奶奶的《回忆录》,这个规划如此的独特且有真情实感,最终使得这个学生被耶鲁大学录取。


上述的三个规划,在我看来,才是真正的本科申请的活动规划。原因很简单,这些规划里,无一不是在做学生本身真的想做的事儿,无一不是在进行的过程中学生展示出了最真实和朴素的热情,无一不是让学生在做这些事情的同时自己的人生也得到了成长且与他们想要申请的专业方向完全相关。本科申请的规划,与其说是一份规划文件,不如说是塑造学生高中4年的成长过程。


90%的学生买到的是模板式、拼凑式的本科申请规划,为什么?

开篇的时候,家长们可以体验到模板式的规划是如何拼凑学生的业余时间的,家长也一定意识到了这里面的问题:这种顾问老师给出的这种模板式的规划,是对于顾问老师最简单、最省力、最不走心、最高效的做法。那么,90%的顾问老师为什么会给出这样的规划方案呢?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原因:

视野受限:绝大多数的做本科申请的留学顾问老师,一开始工作就在大型留学机构做顾问了,他们的职业生涯局限在留学申请这条道路上。而大型留学机构给他们的培训,更多的是怎么样给一个学生在整体申请规划的过程中组装更多的背景提升和课程培训类的产品(因为他们是有销售任务的)。他们曾经经历的培训本身就是模板化的,因此这种思维也成了一定习惯性的定式,当他们离开了大型的留学机构自己成立的小工作室的时候,他们大多数情况下会延续他们过去的思路。比如,藤门出来的顾问喜欢推荐招生官一对一辅导,新东方出来的顾问喜欢强调标化并推荐各种竞赛培训等等。另一方面,由于顾问本身在商业领域、社会领域的实践比较少,因此,在给学生做规划的时候,就很难打破思维的局限,很跳脱的综合利用好学生家庭的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做出独特而具有创意的活动。


不用心:这是最主要的问题,因为,我也见过从大机构出来以后极度用心的帮助学生完成很具创造力的系列活动规划的老师,但非常可惜的是,大多数的老师,成立了自己的小型工作室以后,并不是想让自己服务学生的水准越来越高,而只是想单干、套用已经学到的东西,然后赚的比以前多一点,更自由一点而已。坦率地讲,仔细的去了解一个学生、了解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然后和学生、家长一起头脑风暴帮助学生找到一条适合学生的规划路线是很耗神的一件事,而推动学生将既定的规划做好,则是更耗神的一件事。在规划的时候,但凡见到专业度还不错的老师给出了模板式的规划,我都会认为这是老师不够用心。

销售导向:这一点,一方面与老师的过去成长的背景和受到的训练相关,另一方面,与老师的底层品格相关。先说第一点,国内有几个纯销售导向的机构,比如金吉列、顺顺等等,这些机构训练出的顾问老师,行为的特质中有一点就是销售技巧非常好,懂的拿捏家长和学生的痛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以将学生家长说的上头,这样的老师很难拒绝通过给学生卖各种背景提升项目赚取额外收入的诱惑。再比如,我们常说的新东方等机构的“金牌顾问”,他们的考核一般是以签约金额排名考核的,而不是以对学生的服务来考核的,这也许是留学申请行业整体的一个遗憾吧。另一方面则是老师的人品,市面上还是存在有很多号称亲自带学生收费118万的、被各种包装的很好的老师的,用ChatGPT给自己的学生写文书,别人卖3万的项目,他给自己的学生卖10万,这样的老师就是典型的销售导向,我一般都会敬而远之。


还有5%的老师,要求学生的资料作假,这种老师谁碰见谁倒霉。

我恰巧认识两个机构,恰巧他们都在深圳,一个是某邻留学,一个是某丞留学。这两个机构的创始人很有意思,收了家长的钱以后,告诉家长孩子就把自己的标化搞定就可以了,其他的活动什么的都不用做,到时候他们直接帮学生写上去就可以了。甚至有的老师让学生家长去开假成绩单…这种功利且违反道德的操作方法,每年还竟然有学生和家长愿意为此买单,其实我有点搞不懂,这些家长是因为无知而被欺骗了,还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总之这类老师我会尽可能的远离,我也会建议我接触到的家长尽可能的远离,因为这样的一个规划和操作,不能给学生带来任何的价值,更别提什么塑造了。


家长们被各种老师搞混了认知,常见的会影响学生的认知偏差有哪些呢?


首先就是夏校和第三方提供的背景提升(科研)

我曾经专门写过一篇文章《经验之谈:背景提升项目对提升背景没有任何好处》的文章,里面比较详细的讲了为什么这些所谓的中学生科研类的产品其实在申请的过程中对于学生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今天我们讨论一下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做这个事情。原因就是,对于学生的顾问老师来讲,给学生安排这样的项目,既省力、又能赚到一些外快,对于顾问老师没有什么损失,至于对学生好不好,反正大家都在做,都在无效的内卷,未来展示在活动列表里的都只是一句话而已,谁又会真正的关注学生能从中获得什么提升呢?这就像去医院看病,不管开什么药,总会搭售一两种中成药,大家都这么做,上面这样要求,谁又会去计较有没有效果呢?

但很多家长认为机构推荐的这些“科研”是机构背后资源的体现,这就很搞笑了。我这么说吧,所有的机构顾问老师推荐给你的“科研”之类的项目,背后都有几个比较大的供应商,而这些供应商就是通过机构老师来卖他们的产品的。比如,国内某一个中大型做中学生背景提升的机构,全国有200多个商务拓展人员,他们的职责就是联系各种留学机构、留学顾问,请他们代售背景提升产品。因此,留学这个行业并不存在顾问没有科研资源这样的说法,只不过有一小部分顾问不愿意学生浪费时间、不愿意家长浪费钱在这个上面,所以不卖给你而已。

但是,话说回来,对于不懂规划的家长和学生,面对不愿意开动脑筋帮学生找到独特路径的顾问老师,用这种“科研产品”填满自己孩子的暑假,可能也是个好事,要不然,孩子暑假做什么呢?上几个水课,也确实比在家打游戏好。

其实是认为需要先把托福、SAT等标化都搞定然后再腾出手来补活动列表

正如我开篇讲的第二个学生家长的案例,孩子八年级托福已经112了,而且暑假过后要去美国读美高。家长不知道是从哪儿听来的信息,非要让孩子先把托福、SAT全部都搞定(托福115+,SAT1550+)再开始琢磨专业方向、活动设计和其他的规划,但殊不知标化成绩9年级出来和10年级、11年级出来真的没什么差别,但是,一个活动你是从九年级开始做还是从11年级开始做,活动所体现的持续性,差别还是挺大的。9年级开始做,展示的是热爱;11年级开始做,可能略显“功利”

一般来讲,如果学生9-10年级托福已经到了100分,那一定要标化、活动一起规划,一起推动,而不要单线程的先解决一个、再推动另一个;

如果学生10年级,托福还不到90分,那么,先解决标化最重要,然后有精力的前提下再考虑活动。

第三是为了体现公益而去做的公益

学生身边一定有可以让社区变好的事儿,学生做公益的出发点应该是这个;

但现在家长们从各种渠道听说一定要通过支教、去医院做义工等等项目来体现孩子的社会责任感,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单纯花钱去买一个公益活动,怎么讲呢,只能证明家长有这个小钱,但无法体现学生的爱心和想法。

第四是完全没有明确的目标的情况下,到处报名参加各种竞赛

我见过有的家长逼着想要学心理学的孩子一定要参加AMC的竞赛,只是因为孩子的同学们都在参加AMC竞赛辅导,家长觉得如果孩子不跟着一起做,好像就落后了;

我见过家长签约了留学机构之后,留学机构几乎在不太了解学生的情况下,就开始鼓励学生去参加John Locke、Conrad和丘成桐竞赛,主打用高含金量使家长心动,背后则是一脸不屑的评估这个学生获奖几率几乎为零,但只是想通过给家长画个饼然后卖几个竞赛培训的产品而已。动机很简单,AMC培训一个6万,Conrad和丘成桐竞赛培训一个将近10万…

在访谈CMU计算机工程专业录取的Katy的时候,我问她:“你觉得高中的时候,做的最没有价值、最无效的事儿是什么?”,Katy回答的非常直接:“我觉得做的最没有价值的事儿就是到处参加各种比赛”。

第五是逼着理工科的学生学各种人文类的课程和参加人文类的比赛以体现学生的人文素养

我曾经做了一期节目,专门讲了《招生官眼中的人文素养是什么》,不过当我看到现在还是有很多的家长因为通过各种渠道看到的信息,觉得申请美本一定要“文理双全”的时候,也会不禁感叹,这类信息给家长的洗脑实在是太厉害了。这个话题我不展开说,只是希望能提醒一下大家。

第六则是相信有大几十万就可以搞定名校的直录(保录取)名额的渠道

有一天,我看见一个视频,一个油腻哥,在视频里大呼小叫着“丢人啦、丢人啦、手里有一个MIT的直录名额,没有人要了…”,我顺手将这个视频发到了朋友圈,然后以前的一个同事(MIT的本硕,现在Ebay大中华区的高管)评论说“纯骗人”。视频在下面,你们可以看看。 


前几天,我打开小红书,因为我之前有篇文章用文字截图的方式发在了小红书上面,想去看看怎么样。结果,一打开小红书这个APP,映入眼帘的到处都是各种保录取、名校直招的广告,而且这些内容下面竟然都有好几百的点赞和收藏,这背后,会有多少的学生和家长被这种纯骗人的产品忽悠和套路… 



家长的认知混乱,根本原因是信息渠道的混乱让家长们无法理性的思考


目前,家长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是小红书、抖音、百度、各种家长群以及各种留学机构线上的和线下的讲座。而这些渠道里,其实家长很难获得客观、有深度思考和逻辑的信息,进而,我的观察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极为严重:

带有情绪的信息覆盖了理智的思考

充满噱头的信息压制了逻辑的判断

人云亦云的信息形成了信息茧房

而大部分的家长自己的工作都很忙,只能通过很碎片化的时间来了解关于留学规划、留学申请、留学机构、留学行业的事儿,当家长看到的都是浮于表面的噱头和各种说法,又有哪些家长会去认真读完我码的这将近7000个字的文章和40-50分钟的录音呢?


其实,理解留学申请和规划,并不难,对于任何一个观点,只要多去想想为什么,多去想想如果这个观点是成立的,那么会怎么样?多琢磨一下这些认知背后的底层逻辑,自然就可以有效的分辨,确保自己的认知更清晰、更理智,也让孩子的申请,不走弯路,不踩坑。


如果你觉得,这个节目对你有所启发,记得分享给更多的家长~



如果你正在准备本科留学申请,并且正在困惑之中

可以加我的微信betterhope

我们可以一起聊聊。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李仁为美

前两天和社科院研究员、德文博导的叔父聊天。他说:社科院缺希腊文、拉丁文的人才。我说啥待遇?答:北京户口,廉租房,工资一万+ 花500万把娃儿送出去学古文字,回来能当北京人

留学行业仲裁官 回复 @李仁为美

希腊文、拉丁文这些专业,十年内一定被机器替代

猜你喜欢
经验之谈

日更5集,不定期爆更!订阅可以收到更新提醒哦~【内容简介】在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同样是人,但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却失败,有钱人到底是怎样炼成的?本书分别...

by:斯坦威图书_电子书

东北马家经验之谈

节目内容:根据经验讲解没有草稿随机讲述主播介绍:刘泊霖v18646151225你将收获:从小白做起了解内幕

by:梵仙堂

普洱茶经验之谈

本书作者陈晓雷,80后,百年老茶号“守兴昌”传承人,十数年来,走遍了云南几乎所有的茶山,熟悉普洱茶制作工艺的每一个细节,在喜马拉雅FM平台上,其录制的《普洱茶经...

by:听友88678827

普洱茶经验之谈

用脚步丈量茶山,用实践探求真知,我是云南省非著名茶山陈晓雷,入普洱茶行业十余年,常年奔走在云南的各大茶山收购原料、学习工艺、传承工艺,有相对丰富的茶山实践经验。

by:普洱茶人陈晓雷

古树普洱茶经验之谈

茶厂跑山师傅近20年经验之谈,讲普洱茶知识,传播普洱茶文化。从山头到原料,从工艺到茶品,从冲泡到品饮。分享最实用的普洱茶知识,让您少走弯路,少交“学费”!有关普...

by:半坡寨古茶厂

配音闲聊——经验之谈

做了30多年配音工作,经历了中国配音全盛的黄金年代,看到了观众、听众对配音的欣赏角度的变化,更深切体会到了现今配音从业人员与市场需求之间的问题所在。那么,就把工...

by:刘钦本尊

福彩3D彩票经验之谈

3D经验,技法分享,看待问题换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也许你会有不一样的发现。纯个人经验之谈,不做商业用途,好坏勿怪。

by:西山龙先生

一位期货大师的经验之谈

一位现实中的期货高手总结了他20年的操作经验,值得拥有;

by:价投的投

谈钓鱼 | 老钓鱼人经验之谈

精选出的内容是新老钓友都能受益的内容知识,打窝技巧,选钓位技巧,出钓天气,饵料运用等等钓鱼相关的内容知识!每天不定时更新知识内容!

by:小罗钓鱼啦

说钓鱼 | 老钓手经验之谈

精选出的内容是新老钓友都能受益的内容知识,打窝技巧,选钓位技巧,出钓天气,饵料运用等等钓鱼相关的内容知识!每天不定时更新知识内容!

by:小罗钓鱼啦

声音主播

12342.7万

简介:学生时代运气好,做过全国学联执行主席和陕西省学联主席,做了好多事,交了好多朋友;毕业以后去了麦肯锡公司做咨询顾问,两年的时间,麦肯锡给我的训练让我至今非常受用;创业之后一直在互联网和教育的交叉行业,从充满激情到下定决心死磕,就是想提高这个行业的效率、就是想让行业变得更好;创业路上,得到过徐小平老师的资助,也拿到过上千万的风险投资;一个人背着包扫过楼,也常在一线奋战。这是一个特别执着的人,特有故事,也特乐观,一起来听听我的故事和观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