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燕山的教子之道

2023-11-04 11:00:0004:59 76
声音简介



《三字经》中有这样一句话:“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一个家族的光辉传承,甚至被记载在《三字经》中。虽然已经过去了一千多年,依然有很多人在效法他!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窦燕山先生的家风传承。


窦禹钧先生是燕山人,但在三十岁时仍未有子嗣。


有一天,窦公梦到已故的祖父告诉他,你命里没有孩子,而且寿命很短,应当早行善事。


从此,每当家里有亲戚遇到丧事却没有钱去负担时,窦公都会出资为他们料理,前后有二十七件这样的事情。


对于没有父母照料的女孩,窦公会把她抚养长大,然后找个好人家将她们嫁出去。


当遇到朋友有困难的时候,看朋友的家族中哪个孩子比较有志气、有品行,窦公就把钱借给他去经营事业,以便他们能够带头支撑家庭,从而带动整个家族的发展。


周边的人,依靠窦公生存的人还有很多。


窦公每年赚的钱,除了留下自家所需之外,其余的都用来救济他人。


窦公一直保持节俭朴素的家道,不张扬、不炫耀。家中没有昂贵的首饰,也没有穿着华丽的妇人。


窦公还兴建了四十间书院,收集了上千卷书籍。他非常恭敬、隆重地礼请有德行、有学问的大儒,来教育当地的学子成才。


对于衣食不济的贫穷子弟,窦公都出资帮助他们。得到窦公的帮助,最后成就德行功名的人非常多。


后来,窦公又梦到他的祖父说:“多年来,因为你有阴德,做了这么多善事,在天界已经挂名了。并且延寿三十六年,五个孩子将来都会有成就。最后,你也会福寿而善终。”


祖父又嘱咐他说:“阴阳之理,大抵不异。善恶之报,或发于现世,或报以来世,或受之子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无疑也。”


窦公行善愈来愈积极,最后做到了谏议大夫这么高的官职。八十二岁的时候,窦公跟亲友一一道别,谈笑而逝。


后来,窦公的孩子都做到了国家部长、副部长这么高的官位,五个儿子和八个孙子都非常荣显。


窦公的风范与家道,不仅造福了自己的家族后代,宋朝的范仲淹先生也以他为榜样,把窦公的事迹记录在自己的家训里面,告诫他的子孙要效法窦公。


窦公最终能够改造命运,为后代留下这么好的榜样与福分,这都源于他在梦中得到祖父的忠告后,立即反省改过,并付诸实践。


因此,我们也应以窦公和圣贤为榜样,我们是祖先福荫的受益者,更应成为福荫的传播者,让更多的人能够改变命运,子孙荣显,福寿康宁。

——整理自蔡老师《承传千年不衰的家道》


原文:


窦禹钧,燕山人。年三十无子,梦亡祖父谓之曰:“汝命无子,寿且促,当早行善事。”公为人素长者,于同宗外姻,有丧不能举者,为出钱葬之,前后凡二十七丧。孤遗女,及贫不能嫁,为嫁者,凡二十八人。故旧相知,遇其窘困,必择其子弟可委以财者,随多寡贷以金帛,俾之营运。四方贫士,赖以举火者,不可胜数。公每量岁之所入,除伏腊供给外,皆以济人;家惟俭素,无金玉之饰、衣帛之妾。建书院四十间,聚书数千卷。延礼文行之儒,以育四方之俊。其贫无供顿者,资给之。赖以成名者,前后接踵。复梦祖父告曰:“数年来,上帝以汝有阴德,名挂天曹,延寿三纪,赐五子荣显,福寿而终,充洞天真人位。”言讫,复嘱公曰:“阴阳之理,大抵不异。善恶之报,或发于现世,或报以来世,或受之子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此无疑也。”公愈积阴功,以谏议大夫致仕。年八十二,别亲友,谈笑而卒。子仪、俨、侃、偁、僖,皆登卿侍;八孙皆显。范文正公书其事于册,以示子孙。


《德育古鉴》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音频列表
猜你喜欢
教子之道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by:无怨释然

教子之道

与孩子实现真正有效沟通的方法

by:医者天地

燕山医话

中医药学典籍浩瀚如烟,绚丽夺目。总结现代中医实践经验,编辑成书,无疑是为祖国医药瑰宝增光加彩。

by:勤勉医斋823367818

燕山外史

燕山外史作者:陈球《燕山外史》是其"工骈俪"的最好注解。故事本身亦无甚可观,仍为才子佳人之老俗套。其事迹原本《窦生传》,叙述明永乐时窦生绳祖与绣州女子爱姑悲欢...

by:善意流传

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为马南邨的散杂文集。内容既关照社会现实,又旁征古今中外的史事。读之不但发人深省,且有益于增长见闻,是当代散杂文作品的典范。本文用手机录制。

by:心安即是归途

燕山夜话

杂文集。作者马南邨(邓拓)。作者在1961年至1962年应《北京晚报》之约,开设了杂文专栏——《燕山夜话》。作者说:“燕山,是北京的一条山脉;夜话,是夜晚谈心的...

by:夹心糖12

燕山夜话

《燕山夜话》是一本杂文集。作者马南邨(本名邓拓,马南邨乃其笔名),自1961年起在《北京晚报》的《燕山夜话》专栏陆续发表杂文,后汇为五集出版。这些杂文敢于正视现...

by:二乔妈妈

燕山夜话

五十年前的政治家,学者邓拓先生以马南邨的笔名所作文集。意味深长,宜反复品读。

by:李申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