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

2023-12-29 13:11:1806:34 59
声音简介
【原文】
14.9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①,曰:“彼哉!彼哉②!”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③,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今译】
有人问到子产〔是怎样的人〕,孔子说:“是惠爱于民的人。”问到子西,〔孔子〕说:“他呀!他呀!”问到管仲,〔孔子〕说:“是个人才。他剥夺了伯氏骈邑的三百户采地,〔伯氏〕只得吃粗粮和蔬菜,〔可是〕直到老死,也没有怨言。”
【题解】
此章孔子针对子产、子西及管仲的政绩,分别作了不同的评价。子产执政于郑国,心存百姓,人民受惠颇多。子西执政于楚国,政绩平平,既不能抑制贪官,又不能进用贤人,故孔子说“他呀,他呀”,认为不足道。管仲是孔子多次在《论语》中提到的治国人才,颇有政绩,孔子称赞他秉公办事,公正得让人无话可说。
【张居正讲评】
原文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张居正讲评译释子产是郑国的大夫,名叫公孙侨,在郑国执政了二十多年,被当时的人们称赞为贤臣,有人问孔子说:“子产这个人怎么样?”孔子回答说:“子产处理郑国的政事,恩泽普遍惠及到了百姓,他是个仁爱的人呀。”子产做宰相的时候,推崇政令威严,除掉了那些飞扬跋扈、为非作歹的人,又颁布重刑禁止百姓做坏事,他的行为接近于刻薄少恩。但是他真心爱护百姓,制定法度使百姓知道遵守法律,严格推行禁令使百姓不会犯错。几年之后,郑国人都歌颂、赞美他。在子产活着的时候,郑国局势安定,经济繁荣,强过那些大的诸侯国,这是因为他真心爱护百姓呀,所以孔子称赞他仁爱。子产死的时候,孔子为他痛哭流涕说:“他是古代圣贤的继承人啊。”
原文 问子西[11]。曰:“彼哉!彼哉!” 张居正讲评译释子西是楚平王的庶长子,人称公子申。楚平王死了之后,令尹子常因为子西很贤明,想立他为国君。子西不答应,立嫡长子壬为国君,又整顿楚国的政治,使国家安定,当时人们都称赞他,所以有人又问孔子:“子西这个人怎么样?”孔子既不称赞也不批评,只是回答说:“他这个人呀!”孔子这是非常疏远的话。楚国原本是三等诸侯子爵,却僭称王的称呼,侵犯周天子的权威。孔子在编写《春秋》时,称赞齐桓公、晋文公的功业,贬低楚国的王号,称呼楚国国君为小子,用对待蛮夷的礼仪疏远楚国。子西虽然贤明,也不过是僭窃的臣子罢了,孔子说:“他这个人呀!他这个人呀!”这是因为子西是否贤明不值得谈论啊。
原文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12]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13]无怨言。”
张居正讲评译释有人又问:“管仲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回答说:“这个人的功绩足以让人信服呀。齐国大夫伯氏犯了罪,齐桓公就剥夺了他三百户骈邑,封给了管仲。伯氏后来生活困苦,粗茶淡饭,直到老死也没有任何怨言。掠夺了别人的东西,别人肯定会难以接受;掠夺了别人之后导致别人一生贫困,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呀。伯氏却安心地接受了,没有任何怨言,如果不是信服管仲,怎么能这样呢?看到这些就可以知道管仲的功绩和为人了呀!”子产、子西、管仲三人都是春秋时期的名臣,然而当时人们对他们的评价还不准确,人们因为子产的刑法严峻而看不到他的仁德宽爱,因为管仲的器量狭小就忽略了他的丰功伟业,因为子西推让了国君的位置,就认为他骗取名声,如果不是孔子对他们做出了评价,那么后世就很难对他们做出准确的评价呀。认清一个人如此困难,评价别人的时候一定要把圣人的话当作标准呀。
⊙名家品论语⊙
孔子称赞子产,赞扬子产不毁乡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宣称“天道远,人道迩”,孔子主张“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孔子重礼,子产亦说过“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孔子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和子产一致的。近年以来,许多人都承认子产是进步的政治家,却认为孔子是守旧派,这是不公允的。
——张岱年《孔子与中国文化》
【注释】
①子西:楚国的令尹,名申。字子西。一说为郑国大夫。
②彼哉,彼哉:他呀!他呀!这是当时表示轻视的习惯语。
③伯氏:齐国的大夫。骈邑:齐国的地方。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