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9-《道经》第三十四章

2024-03-21 06:01:4904:43 36
声音简介
读书点亮生活,让经典走进大众,大家好,我是心理学主播和合晨光。
今天,让我们一起打开《道德经》,共话国学!

三十四章
导读
本章是老子论"道"的专章之一。在(道德经)中有不少篇章是专门阐论"道"的,每篇各有其侧重点,但却同时互有关系,从而形成了道家理论的完整体系。
这个体系大致有几个层次,包括"无"与"有"、"体"与"用"、"本"与"末"、"道"与"德"、"小"与"大"、"性"与"状"、"虚"与"实"等等,本章的侧重点在于论"道"的地位与作用,在老子看来,"道"既"大"至无限,又"小"至无形,既是沙茫卑小的,又是高尚伟大的。总之,"道"既无所不在,又无所不容。“大”与“小”是相对的,两者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任何东西大到无边、无涯、无极,就听不见,看不到,摸不着了。可见,“大”到无极就成为了“小”。就如武功臻于化境,就浑然“无招”,剑道达于极致,就是心中无剑手中更无剑。
所以,在社会活动中,要自处于“小”,“不自以为大”,方能兼容并取,海涵一切,明智的人深谙这个道理,谦卑虚心,胸襟博大,有最大的包容之心,其结果则能“成其大”,成为真正的主宰者。很显然,老子在本章虽然是讨论抽象的“道”,但是其蕴含于其中的精神,却在于为人生提供昭示。

原文
大道汜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而生而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于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
大道就像泛滥澎湃的河水一样,周流四方,左右逢源,无所不至。万物依赖它而生长,但它对万物却从不干涉,大功告成,却从不自居其功。它庇护养育万物而不自视为万物的主宰,从来不怀私念、不抱欲望,就此而言,可以说“道”是渺小的;万物都归附皈依于道,而不知道“道”是万物的主宰,又可以说它是伟大的。由于他始终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真正成就它的伟大。

注释
①汜:泛滥,水向四面漫流,这里是形容“道”的普遍广泛,无所不至,无所不及。《庄子·秋水》:“泛泛乎其若四方之无穷,其无所畛域。”
②共可左右:指"道"无所不容,无所不到,左右逢源。共,指"道"。王5注:"言道泛滥无所不适,可左右上下周旋而用,则无所不至也。"
③特:依特,依赖的意思。
④不辞:不言不语,不声不响,意为不加任何干涉。《论语・阳货》:"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其义与老子这一观点相合。
⑤功成不名有:大功告成但却不加占有。范应元注:"万物依赖于道以生,而道未尝为辞。生物之功既成,未尝名为已有。"
⑥衣养:养育、庇护的意思。傅奕本等"衣养"作"衣被"。
⑦不为主:不自命为万物的主宰。主,主宰、统领的意思。范应元注:"覆盖万物,而未尝为主也。"
⑧常无欲:从来没有自己的欲望(私心)。按,这三字顾欢本等无,一般被认为是衍文。
⑨名于小:就"道"不作万物的主宰,始终处于无欲无念状态这一属性而言,它可以被称之为渺小卑微。《说文》:"小,物之微也。"《御定道德经注)云:"湛然常虚,则似乎小;无物不容,则似乎大。"
⑩归焉:归附于道,以道为最后归宿。
⑪名于大:从万物都归附于"道"这一点看,"道"又可以称之为博大。
⑫以:由于,因为。
⑬故能成其大:指"道"从不以伟大自居,这恰好成就其伟大。范应元注:"是以圣人体道无欲,终不自为大也。故以其终不自为大,万物自然归之,故能成其大矣。一有纤毫之私欲,则物不归之,安能成其大也。"
感谢您的收听,我们下期再见!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道经

曾仕强教授讲道德经

by:沁忻妈

道经

天地万物皆有缘,一切随缘

by:蓁蓁理财

道经

天地定位,阴阳协和。星辰顺度,日月昭明。寒暑应候,雨旸以时。山岳靖谧,河海澄清。草木蕃庑,鱼鳖咸若。家和户宁,衣食充足。礼让兴行,教化修明。风俗敦厚,刑罚不用。...

by:和美的空间

德道经

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先道后德的《道德经》与先德后道的《德道经》有什么根本区别呢?老子为什么将“德”篇排在“道”篇之前呢?近现代以来,我们所阅读的《道德经...

by:心灵玩主_Yi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