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 没想到,“听劝”俩字在美国火了!小红书厉害了!

2024-03-28 11:21:4005:55 3530
声音简介

【王煜全 要闻评论】粉丝群已经开通


欢迎加入前哨粉丝群,在这里你可以和科技投资人、创业者、各行业专业人士互动沟通,分享心得体会,也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前哨相关活动动态,结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入群方式:
微信扫码下方二维码即可入群


如果您想洽谈合作,请添加创新地图的微信:innovationmap ,并附上简介。


要闻背景简述


近期,Tik Tok在美国陷入封禁危机,但是,美国的年轻人却喜欢上了另一款中国APP小红书。


3月23日,《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发型不好看?一款中国热门应用向美国人提供坦率建议》。


他们发现,越来越多的美国年轻人在小红书上发布手持“听劝”标牌的照片,目的是请网友帮忙提出改善形象的建议。


比如,亚特兰大的公共卫生学生扎里娅·梅本说,她在发表“听劝”照片询问造型技巧时,曾经做好了收到恶评的准备。但在小红书上,她得到了“直率但有益”的反馈。


网友不仅建议她用改变造型来变得更漂亮,还教她一些化妆技巧,甚至帮她修图看效果。


那么,美国年轻人的“听劝”现象,预示着什么呢?


以下是王煜全要闻评论:


最近,《华尔街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罕见地对中国持积极友好的态度。


这篇文章说的是什么呢?是说一个APP里面的一个具体的应用场景。这个APP是小红书,应用场景叫做“听劝”。


小红书里有个标签,你如果打上标签“听劝”,就意味着你想听取别人的意见。这种时候,别人就会在后面跟帖表达真实意见。


《华尔街日报》的说法是这件事其实对未来的社会化媒体,包括社会网络、线上生活的形成是有非常积极的意义的。


因为它避免了那些过于虚伪,或者过于针锋相对的套路,而是真诚地给别人帮助,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真正需要的。


图片


其实,在这之前“听劝”早就在中国火起来了,去年“听劝”这个标签被打了好几百万次。


现在,《华尔街日报》观察到这个听劝的风潮已经流行到了美国。到什么地步呢?美国很多人都学会写“听劝”这两个字了,也就是说他们真的是想要听劝,想要别人给他提真诚的意见。


比如,你如果发到小红书里说我这发型怎么样,有很多人就会真诚地提出来,你这发型修改一下可能会更好一点,这就叫“听劝”,你下次去改一改形象就会更好。


所以你会看到,又一个中国的应用在TikTok、Shein、Temu之后又登陆了美国,而且正在迅速流行开。


但是注意,这个应用和这之前的几个应用不太一样,这之前的几个应用更多的还是强调一些基础功能,比如Temu、Shein就是为了购物,TikTok就是为了看视频。


而小红书里的“听劝”功能,它其实更是一个社会化的互动,包括说形成新的社会秩序。


也就是说,以前是在功能层的应用,现在是在社会行为、社会习惯,甚至说在文化层面的应用。


为什么这件事很重要?以前很多我们的文化,包括电影、流行时尚等等,都是从西方输入进来的。那现在实现了反向的输出,不只是一些技术反向输出,APP反向输出,甚至文化出现了反向输出。


也就是说,这一次国外不只是用了我们的APP,而且学了我们的行为习惯,“听劝”这个行为习惯是先在中国建立,再扩散到美国去的。


图片


为什么是这样?我们认为这个社会的本质推动力是科技,而科技推动社会分成三个层次,我们叫做行为改变、习惯改变和观念改变。


首先是行为,就是当科技给我们带来便利的时候,大家会采用这个科技;然后慢慢变成习惯;最后就会变成观念,变成文化,甚至说觉得这么做才是最好的。


美国有个经济学家叫Diago Comin。他说一个经济体的实力强弱不取决于它引入先进科技的速度,而取决于它使用先进科技的深度。


谁最早地实现这种广泛的线上数字社会的生存,其实是中国。因为中国智能机的占有量,还有手机上APP的使用比率要大大高于美国、高于欧美,在全世界我们都是比较领先的。


当你足够领先,然后又有一个足够大的社会,就能够催生出很多基于线上社会、线上行为的新文化。


小红书上这个“听劝”,就是因为中国用无线互联网进入了数字社会,给我们带来的数字社会的新文化。


美国虽然表面看起来有很多先进科技,但是它很多的领先科技的扩散性不够。而美国和中国这几年打科技战,其实也耽误了他们很多先进科技的进一步扩散。


等到他们在我们后面慢慢地扩散开的时候,才达到中国可能在五六年前就达到的水平。那我们已经这么多年了,酝酿出新的文化来了,那他们要做的就只能是跟我们去学习了。


所以,以前在互联网时代叫copy to China,是我们抄袭美国的业务模式。但是到了无线互联网时代,因为我们全民都在使用无线互联网,催生了新文化,所以叫copy to American,或者copy from China。


当我们中国最领先开发了科技生态,最广泛地使用了先进科技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最先搞懂这个文化,最先发明这个文化,从而使得我们的文化能够被扩散到全世界。


这对中国来说当然是很有益的,应该鼓励中国的企业家在先进科技的基础上,去探索类似“听劝”这样的带有文化性质的应用。


当然你也会看到有一个利好的消息。很多人有这样的顾虑,就是中美之间的冲突会不会越来越严重,但是现在看起来美国所有这些手段从长期看会是无效的。


图片


原因很简单,你可以禁掉TikTok,甚至可以找茬去禁掉Temu、Shein,但是小红书、原神等应用越来越多,你禁也禁不了。


为什么呢?因为大量应用都是从中国先开始搞出来的,我们的文化更领先,美国人会主动使用。甚至美国年轻人就会学写“听劝”那两个字,好在小红书上去发这帖子能听别人劝。


这种时候你怎么禁呢?你难道让美国禁掉手机,禁掉无线互联网吗?这不现实。


我们强调社会的发展应该是互相共荣、互相包容、互相接受、互相学习、互相接纳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认为中国不管和美国也好,和其他国家也好,和全世界,应该都会随着文化的交融慢慢地达成更深层次的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的冲突。


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看懂科技改变世界的规律,因为看懂,所以投身到这规律当中去,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


我们做科技特训营就是这个目的,也希望有志于利用科技改变世界的人加入我们科技特训营,一起来推动世界发展,把它变得越来越好。


今晚8点,我将在科技特训营课程中解读英伟达GTC开发者大会,分析未来3年的AI格局。欢迎感兴趣的朋友扫描下方课程海报中的二维码,报名听课。


以上是今天的内容,更多详细的产业分析和底层逻辑,我会在科技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关注全球风口微信号,报名加入!


王煜全要闻评论,我们明天见!


图片

回放地址


长按扫描二维码加入科技特训营,可观看所有直播和回放。


图片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梵雅铃

厉害了,我们也要文化输出

莫尔强

向右看!一!二!卡塔尔阅兵式、卢旺达阅兵式踢中式正步,喊中文口号,甚至军乐团演奏的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解放军教官的文化输出。

金松鼠2016

差点笑遗精

熱気球_an

文化输出太重要了。

猜你喜欢
万万没想到

《万万没想到》是一部由叫兽易小星执导,白客、刘循子墨等人主演的迷你喜剧。该剧以夸张而幽默的方式描绘了屌丝王大锤意想不到的传奇故事。

by:万星人

万万没想到

本书以“普及趣味知识,娱乐劳苦大众”为宗旨,精选出趣味十足的事物由来,汇编成一本万事万物趣味微历史。一个个妙趣横生的微历史,营造出一个个具体的场景,引导读者跨越...

by:旭儿xuer_8号剧社

《段段没想到》

我一直坚信!是金子一定会发光的,是银子一定会花光的,是裙子一定会走光的,是节操一定会掉光的!

by:听友8331579

万万没想到试音集

万万没想到试音集合,努力攀登~

by:一万张

想到哪说到哪的日常

想到哪说到哪,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不让读我就自己写,又不是没那条件

by:北方姑娘LY

我愿你想到我时没有忧愁

【内容简介】本书属于当下市场热销的女性情感散文集。以一个成熟、知性又充满情怀的女性视角,用60余篇文章,叙写了对爱情、友情、亲情,对孤独、理想的感悟,并表达了对...

by:主播专用账号181

万万没想到-幽默的艺术

一个懂得幽默的人,无论在何种复杂的环境中都能突破困境;一个善于沟通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散发出强大的影响力。书中的这些故事妙趣横生,充满了智慧与幽默。有志于学习...

by:yan韦

我怎么没想到|AI电子书

【内容简介】那关键的、注定你失败的一处并非是一眼看不到底的深渊,甚至也不是当时便让你感觉踩了一空的陷阱。也许它只是一颗小石子,你根本没有察觉。但当结果铸成,并...

by:斯坦威图书_电子书

万万没想到-生活才是喜剧

【强烈推荐】1.人气作家有时右逝、新锐导演叫兽易小星首次联手打造长篇小说《万万没想到》。2.叫兽易小星、王大锤、有时右逝、张嘉佳、韩寒等名人明星的推荐等【内...

by:听米有声

弯弯没想到|青春爆笑小说

秦弯弯作为一只吃货加重量级妹纸,她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出场方式会是这样的。她不就是去参加个节目,怎么就变坏人了?还被高冷男主周尧抓进了,从此对他恨之入骨。她不就...

by:春柳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