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中晚泊犊头》北宋·苏舜钦(赏析及同步练习)

2024-04-26 06:34:5901:05 46
所属专辑:中华古诗词
声音简介


淮中晚泊犊头

宋•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词句注释】

1.淮:淮河。犊头:淮河边的一个地名。犊头镇,在今江苏淮阴县境内。

2.春阴:春天的阴云。垂野,春天的阴云笼罩原野。

3.幽花:幽静偏暗之处的花。

4.古祠:古旧的祠堂。

5.满川:满河。


【白话译文】

春天的阴云垂落在旷野,田野里到处绿草青青。偶尔看见幽香的花开放,那一株树因此明亮美丽。

黄昏的时候,我乘一叶孤舟停靠在古旧的祠堂下,在满河的烟雨中凝望那渐生渐满的潮水。


【创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秋冬之际,诗人被政敌所构陷,削职为民,逐出京都。他由水路南行,于次年四月抵达苏州。这首诗是其旅途中泊舟淮上的犊头镇时所作。


【作品赏析】

《淮中晚泊犊头》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二句在春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请微信识别首尾图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更详古诗词赏析、同步练习资料。)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作者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不能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作者欣赏,这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是很快意的。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作者简介】

苏舜钦(1008—1048年),字子美,祖籍梓州铜山(今四川省中江县),出生于汴京(今河南省开封市)。北宋时期诗人、文学家。参知政事苏易简之孙。


景祐元年(1034年)中进士,出任蒙山县令,历任大理评事、集贤殿校理、监进奏院等职位。支持范仲淹推行的庆历新政,遭到御史中丞王拱辰劾奏,罢职闲居苏州,修建沧浪亭。庆历八年(1048年),担任湖州长史,未及赴任,因病去世,时年四十一。


苏舜钦提倡古文运动,善诗词,与宋诗“开山祖师”梅尧臣合称“苏梅”。著有《苏学士文集》,诗文集有《苏舜钦集》16卷(《四部丛刊》影清康熙刊本),今存《苏舜钦集》。


【同步练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首二句在夏天沉沉的暗绿的背景上,突出描绘了耀眼而幽独的花树,富有象征意义。

B.后二句在泊舟古祠,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

C.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字的作用了。

D.全诗色彩明暗、景物动静对照强烈,抒情气氛极其浓郁,感情借景物言之,尤觉含蕴悠远。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点明所泊之地在环境方面的特点:春阴垂野,草色青青,氛围安宁静谧。

B.二句中一树明的意思是:幽花的色彩仿佛让整棵树都变得明亮起来。

C.三、四句将个人处境与周围事物间的不和谐揭示出来,展露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失意。

D.全诗写晚泊犊头的所见与所感,通过意象的选择使用,创造了一种清雅脱俗的意境。


3.诗的前两句所写景物有何特点?请简析。


4.诗的后两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简析。


5.说说你对此词主旨理解。


6.请从动静的`角度简要赏析本诗后两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7.赏析名句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8.说说你对此诗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的理解。


9.本诗写景很有层次感,试作分析。


10.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A。解析:夏天错,诗人由水路南行的季节是春季,由春阴垂野草青青句可知。


2.C。解析:C项有误,个人处境与周围事物间的不谐和不谐和有误。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故选:C


3.“春阴垂野草青青写的是暗景,色调暗淡: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给人以压抑之感。时见幽花一树明写的是明景,色彩清新: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给人一种轻松、舒畅、振奋之感。


4.这两句写泊舟看潮,诗人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安闲自在,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表达了诗人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


5.在满川风雨中独看涨潮的即景描写中,寄寓了诗人对官场风雨不定、阴晴难测的状况,镇定自若、处之夷然的心态,而在平和心境的暗示中,又显露了内心深处的愤激不平。


6.孤舟古庙,冷寂凄迷;风雨满川,江潮汹涌,画面动静对比鲜明。诗人静中观动,看风雨吹,潮水起伏,表现出诗人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表现出诗人孤寂、失意的不平静心境”)


7.这两句则是说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8.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9.诗中一、二句写远景,写苍茫开阔的原野景色,三、四句写近景,交代时间已近傍晚,本来迷茫阴沉的天色更显朦胧;一、二句写静景,草色青青,春阴迷离;三、四句写动景,夜泊孤舟,看满川风雨凄迷,春潮乍起。整首诗视角忽远忽近,有面有点,变换交叉,富有立体感。


10.本诗将个人处境与周围事物间的关系揭示出来,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的心境和风度;本诗于写景中也寄寓着身世之叹,表现了诗人抑郁沉闷,惆怅、忧思的思想感情。(请微信识别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获取更多、更详古诗词赏析、同步练习资料。)


用户评论

表情0/300
喵,没有找到相关结果~
暂时没有评论,下载喜马拉雅与主播互动
猜你喜欢
北宋3

曾经是铁血金戈的北宋,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终究是败落了。这一部分,我们就看看一看身逢乱世的北宋人,有不甘,有颓废,有避世。他们又写了一些什么呢?

by:事情也许平常

北宋闲王

【内容简介】闲王非贤王,赵颜穿越成为北宋英宗的第三子,本来声名狼藉的他也没什么争名夺利的心思,一心想要做一个清闲的王爷,喝着小酒、品着美食,身边再有几个美女相伴...

by:新音配音社

北宋词1

宋词豪放派的兴起是有一定的原因的,豪放派的开始应该追述到范仲淹,这位有着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的文人,曾亲率大军,抗击西夏党项人的入侵。又主持过庆...

by:事情也许平常

北宋微博录

微博对话留言形式,作者太太的脑洞小番外

by:我果然还是萌傲娇

北宋有坦克

【内容简介】穿越北宋,被妻子逆推,也蠢蠢欲动……重振不了夫纲,那么我就来重振朝纲。赵佶莫要顽抗了,我的炮弹早就饥渴难耐了。【作者/主播简介】作者:啸天狼,网络小...

by:醉谜听戏

泊秦淮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

by:拾年树自然创客

北宋小商户

【内容简介】一家三口意外来到北宋初年,繁华的街市,叫卖的货郎,老迈的驼队。枣红马,新嫁娘,迎亲的队伍穿街而过。茶楼酒肆,码头货寨。吆喝的纤夫,摇橹的船家。一幅恢...

by:黄埔之声

北宋词史|应歌而做,展现北宋文坛面貌

作品简介诗词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宋词的抒情功能在北宋一众词人手中有了表现和复杂的变化。宋词的风格表现更是多姿多彩,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如晏殊的温润秀洁、柳永...

by:大好工作室

声音主播

6501121

简介:与君初相遇,犹如故人归。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华诗词博大精深。从古至今,诗词作为审美教育、思想教育和情感陶冶的载体,早已深入人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内容丰富,绚丽多彩,读起来涤荡心灵,陶冶性情,提升境界。 让我们、让我们的孩子,与诗词为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让诗词点缀我们的生活,让诗词增添我们生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