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曾祺经典作品选

484
让一名抒情的人道主义者
带领我们走进
民国的人间四月天

不定时更新!
欢迎围观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省高邮市人,当代著名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散文闻名,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他本人也自称是“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同时,汪曾祺对戏曲以及民间文艺也研究颇深。
1939年,十九岁的汪曾祺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师从沈从文,并在沈从文的指导下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入学次年,即发表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复仇》等。此后的文学创作期间,汪曾祺相继发表了小说集《邂逅集》,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逝水》《蒲桥集》,等等。
汪曾祺是一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作家。在创作上,汪曾祺主张回到现实主义,表现民族传统,表达纯真、自然的情感,与之对应,他的小说大都取材民情风俗、日常生活,其语言自然、活泼;文风清新、质朴;意境优雅、唯美。汪曾祺的散文别具一格,其主要内容是刻画民俗、民风,字里行间蕴涵着对民族文化传统的深切情感。他曾这样说过:“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抒情诗,它反映了一个地方的人民对生活的挚爱,对活着所感到的欢愉。”汪曾祺这种风格的作品,对乡土文学、寻根文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汪曾祺文学特点:
在本书编选的作品当中,我们能够看到汪曾祺十分深厚的文化功底和文学才能-每一篇文章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追求文化之美的极致精神,小到一碗“豆汁儿”“咸菜茨菰汤”,大到“胡同文化”“人间草木”,都极具美感,他曾这样评价自己:“我所追求的不是深刻,而是和谐·······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美,是什么时候都需要的。”他又自信地说:“我非常重视语言,也许我把语言的重要性推到了极致。我认为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从这些自我评价当中,我们能够看出汪曾祺有着自成一体的一种理念,一种精神。可以说,带着“和谐”“美”“语言”等标签来阅读本书,你会对汪曾祺的作品理解得更为深刻,会更为贴近他的创作意图,也更能学习到许多对自己有切身益处的写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