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文章

172
【更新时间】:
每天一更,不定时更新三集

【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字豫才,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
1881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一个书香门第。鲁迅的童年,是在优裕富足的环境中度过的,但少年时期家道中落。1898年,17岁的鲁迅来到南京的江南水师学堂学习,改名为周树人。第二年,鲁迅转入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南京读书期间,鲁迅接触到进步的科技、文艺书籍,阅读了一些新思想的书籍和翻译小说。鲁迅学习刻苦,1902年,他赴日本公费留学。于1904年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现代医学。后弃医从文,开始了文学活动。
1918年,他首次用“鲁迅”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小说《狂人日记》,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短篇白话文小说。1921年12月,鲁迅发表小说《阿Q
正传》,塑造了阿Q这一影响深远的文学形象。“五四”运动前后,鲁迅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20世纪20年代,鲁迅陆续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鲁迅一生成果丰硕,有小说集3部,杂文集17部,散文诗集1部,回忆散文1部,书信多封,1912年至1936年的日记(1922年佚),《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学术著作,共400余万字;外国作家的作品译文250余万字;辑录、校勘古籍18种,100余万字。
在《呐喊》中,鲁迅以社会底层人民为主人公,第一个关注起中国农民的命运,塑造了阿Q、闰土这样经典的艺术形象。
小说关注知识分子命运,写出了孔乙已等知识分子成为封建科举制度崩塌后的殉葬品的命运悲剧。《呐喊》描写这些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状态,意在揭示他们的悲剧命运。
鲁迅的散文,有《野草》和《朝花夕拾》两本集子。《野草》是大革命退潮时期鲁迅彷徨的心态写照,它描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抒写心灵深处的痛苦。《朝花夕拾》写于1926年,
这几篇“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深情怀念了滋养过作者的人们,回忆性质浓厚。
鲁迅杂文创作,可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1907年至1926年,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从1927年到1935年,是鲁迅杂文创作后期,杂文集有《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声音4评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