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的吟誦詠唱

1042
關於《詩經》三百篇,在漢朝被確定到經的地位,是有深意的。孔子收集的詩三百,一旦失去“經”之大義,《詩經》就会庸俗化。故《毛詩正義》,是先論“經”后解“詩”。 “風雅頌”之成诗,都是寓以教化的。“風”为教化之始,有變風正風。“雅”为化裁,有小雅大雅。“頌”为大成而通天地質鬼神,續政統! 知“風雅頌”之大义,讀《詩經》庶几无邪矣。

《毛詩正義》序云:夫詩者,論功頌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訓,雖無為而自發,乃有益於生靈。六情靜於中,百物盪於外,情緣物動,物感情遷。若政遇醇和,則歡娛被於朝野,時當慘黷,亦怨刺形於詠歌。作之者所以暢懷舒憤,聞之者足以塞違從正。發諸情性,諧於律呂,故曰“感天地,動鬼神,莫近於詩”。此乃詩之為用,其利大矣。

詩之興也,諒不於上皇之世。大庭、軒轅逮於高辛,其時有亡載籍,亦蔑云焉。虞書云:“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然則詩之道放於此乎。……(待續)
声音37评价0